“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4-07-05王维斌
王维斌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双高”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影响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为例,从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切合区域产业实际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述本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探索本专业群“基础共享,核心分立,全面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建设成效,培养能够满足专业群岗位能力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新能源 专业群 职业教育
1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计划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同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标志着国家“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中明确指出,要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双高计划”的实施为专业群的建设工作带来了众多政策支持,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进行专业群建设创新探索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2 建设背景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汽车行业也从传统汽车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得到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两大焦点进行了专门阐述,因此,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汽车为办学定位的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专业的建设,紧密对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高建设”计划要求,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群,培养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3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区域经济视角下对接区域产业调整和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需要从产业链、职业岗位群、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跨界要求、学科逻辑等方面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群对应的产业链与岗位群,明晰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因此,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3.1 适应产业链发展,完成专业群组建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要融合电子技术、软件、信息、通信、等相关技术领域,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技术基础,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联合支撑智能汽车整车制造,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支撑智能网联环境构建,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纽带支撑智能汽车与智能环境的信息联通,群内专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融合式的专业群。专业群产业链、岗位能力分析及组群逻辑如图1所示。
3.2 聚焦复合性人才培养,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适应车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面向车联网电子类关键器件制造、汽车的智能化、智能交通环境、智能汽车整车制造、车联网的信息通信等领域,培养从事产品装调与检测、诊断与维修、程序设计与产品设计、监控与管理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聚焦车联网电子类关键器件制造领域,培养“车”“路”“网”中电子电器、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等关键电子元器件及产品制造等技术技能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聚焦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培养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整车及充电设备的装配与调试、性能检测与诊断维修、以及技术管理等技术技能人才。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聚焦汽车的智能化,培养智能汽车环境传感器与智能终端装调与标定,底盘线控系统与智能座舱系统检测维修、计算平台的测试与装调、智能汽车测评与验证,及售后技术支持等技术技能人才。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培养交通路网智能终端装调,智能管控系统集成和管理,GPS/BDS导航定位与监控、高精度地图采集与编辑等技术技能人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聚焦车联网信息通信,培养应用程序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网联通信、运维与技术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
3.3 对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
深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等企业,开展岗位调研,形成专业群调研报告。根据学生基本文化素质、道德品德、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确定专业群通识课程,针对专业群内各专业共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在专业群领域内进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确定专业群基础课程。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针对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求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兼顾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延伸,以及学生横向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首岗的基础上能有向上发展的通道和晋升的机会确定专业群拓展课程。同时,将专业标准、1+X技能考证、技能大赛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相关课程中,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和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一般规律,形成“通识课+平台共享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交叉递进”课程体系。
4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开展,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校企合作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群课程架构,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围绕“车路云网图”关键要素,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专业基础相同、专业技术共享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岗位工作要求、课程设置要求,专业教学标准和技能考证标准等因素,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设计、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和企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职业发展阶段需求,遵循学生认知能力提升规律,构建 “基础共享,核心分立,全面拓展”、具有“交叉递进”特点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4.1 基础共享课程
基础共享课程包括专业群通识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是专业群中各专业都需要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两个部分,一般在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开设,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加强学生在文化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基本素质方面的培养,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新能源与车联网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基础、车联网技术应用综合技能,专业基础侧重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做好铺垫。
4.2 核心分立课程
核心课程依据群内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立开设,实现对群内各专业学生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个性化培养,群内各专业的核心主要培养学生汽车电子产品焊装与品质检测、传感器检测与标定、智能终端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调试、车联网系统监控调度管理、汽车应用软件测试与编译等职业能力,既体现了 “交叉递进”的特点,又体现了群内各专业的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
4.3 全面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岗位提升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既要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与跨界能力,群内各专业之间可以进行拓展课程的互选与共享,在具备了核心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方面进行选择,实现按照个性需求选修拓展课程,也体现出了拓展课程“交叉共享”的特点。
5 结束语
为适应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通过该专业群的建设以推动学校“双高”建设任务的开展。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建设中,我们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内容,形成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全面拓展”“交叉递进”式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既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及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可以为区域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JK19CZY015)。
参考文献:
[1]张智荣.“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3,11(03).
[2]丁邦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3,37(02).
[3]黄丹,张睦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色定位、组建逻辑与构建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4).
[4]朱新瑜,张亮亮.“双高”建设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1).
[5]李晓红,于慧玲,王珂.“双高”建设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9).
[6]赵天琦.“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成都GM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27):121-124.
[7]陈洋.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现状分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3(01):21-24.
[8]付炳锋.新能源智能网联助力汽车产业腾飞[J].智能网联汽车,2023(0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