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4-07-05李娟贺芬
李娟 贺芬
【摘要】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洪湖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45例)与联合组(46例)。单药组患者单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数字分级(NRS)、30项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量表(EHP-30)、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异位病灶面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NRS、EHP-30、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病灶面积均缩小,且联合组小于单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厚,且联合组厚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小病灶面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并能够降低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米非司酮 ; 桂枝茯苓胶囊 ; 糖类抗原12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前列腺素E2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0.009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0.03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由于某种因素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生长,这种异位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仅有内膜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目前,国内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标为缩小病灶,控制疼痛,促进生育并预防复发。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临床常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等方向,且其作为孕激素抑制剂,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通过降低雌孕激素水平,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使病灶逐渐萎缩,但长期应用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且复发可能性较高[1]。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中医并无针对的明确诊断和病名,通常归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范畴,多是由于心情抑郁、劳伤气血、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冲任受损,胞宫藏泻功能异常,导致经血虽在经期有所泄,但部分经血不循常而逆行,以致离经之血蓄积于体内,瘀血阻滞不去,新血无以归经所致;桂枝茯苓胶囊是中药理血剂,主治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癥块、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证,具有活血化瘀消癥之效[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洪湖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45例)与联合组(46例)。单药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31.49±4.37)岁;病程2~8年,平均(5.02±1.43)年;月经周期26~34 d,平均(31.07±1.38) d。联合组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31.40±4.16)岁;病程2~7年,平均(4.89±1.37)年;月经周期27~35 d,平均(31.26±1.41)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3]中诊断标准;中医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辨证为寒凝血瘀证,主症:经期小腹冷痛,质稠有块,得热痛减;次症: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舌脉:舌苔白,脉沉紧。纳入标准:⑴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⑵患者有典型的症状,如痛经,月经紊乱、性交疼痛;⑶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⑴具有开腹手术史;⑵合并其他妇科疾病;⑶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研究经洪湖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单药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63,规格:25 mg/片)口服治疗,患者于月经来潮第5天起使用,12.5 mg/次,1次/d,持续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联合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05,规格:0.31 g/粒)治疗,两种药物均于月经来潮后第5天起使用,米非司酮用量及用法同单药组,桂枝茯苓胶囊0.93 g/次,3次/d,持续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3]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效果进行评估,分为临床控制:疼痛数字分级(NRS) [5]评分为0分,非经期盆腔痛、痛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消失;显效:NRS得分降低幅度≥50%,相关性疼痛改善明显;有效:25%≤NRS得分降低幅度<50%,相关性疼痛有改善;无效:NRS得分降低幅度<25%,相关性疼痛未见缓解。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⑵症状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采用30项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量表(EHP-30) [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2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差;采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4]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估,主症4个,每个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6分,次症5个,每个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0~3分,总分39分,分值越高则相关证候越严重。⑶病灶面积、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22S)测量两组患者病灶面积、子宫内膜厚度。⑷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后取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RS、EHP-30、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NRS、EHP-30及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病灶面积、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病灶面积均缩小,且联合组小于单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厚,且联合组厚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异位内膜除了会生长至子宫体以外,还有增生、浸润及转移等一系列恶性肿瘤特点。米非司酮可阻止孕激素发挥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呈现萎缩状态,因而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萎缩子宫内膜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生长[7]。
中医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机为气机不畅,瘀血留结于下腹,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治应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桂枝茯苓胶囊以桂枝为主药,可温通经脉,行瘀导滞;辅以桃仁、丹皮、芍药,以桃仁活血化瘀,以丹皮散血行瘀,以芍药养血活血,再佐以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瘀之力,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之效[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单药组,NRS、EHP-30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单药组,这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提升其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CA125是一种黏蛋白样糖蛋白,可分布于间皮细胞组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具有的恶性特征,因而患病后CA125也会有所升高;VEGF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其水平升高会促进盆腔微血管生长增加,异位内膜更易种植生长;PGE2作为一种作用强烈的扩血管物质,能够增强组织胺和缓激肽等的炎症刺激作用,被认为是一种致痛物质,其水平升高,可反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加重[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病灶面积小于单药组,血清CA125、VEGF、PGE2水平均低于单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厚,且联合组厚于单药组,这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可缩小患者病灶面积,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并能够促进子宫内膜恢复,与王丽先等[10]学者的研究结果近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米非司酮能够促使病灶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逐步萎缩;而联用的桂枝茯苓胶囊中桂枝所含挥发油在促进血管扩张的同时还可抑制巨噬细胞分泌PGE2,从而缓解子宫平滑肌收缩[11];桃仁中所含苦杏仁苷增能够促进炎症物质吸收,且其水煎醇沉液可增加静脉血管流量,以舒张血管,抗炎镇痛[12]。因此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内膜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并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综上,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小病灶面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并能够抑制异位病灶的生长,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练鹏颖, 刘枚芳, 徐景利.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6, 27(4): 564-570.
何咏梅, 张惠敏, 谢海燕.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8, 37(10): 986-988.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2): 836-84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39(10): 1169-1176.
张春花. 增损葫芦巴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8, 31(5): 84-86.
徐群群, 卢敏, 曹阳, 等. 清热化瘀中药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18, 40(10): 1452-1457.
赵瑾, 杨秀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8): 47-49.
曹斐, 任磊.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J/CD].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18): 37-38.
李娜, 张永.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患者血清Flk-1、COX-2、VEGF、PGE2水平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9): 1977-1982.
王丽先, 刘蕾, 袁明圆, 等.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0): 2317-2321.
李雪, 赵婧含, 吴文轩, 等. 桂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3, 51(5): 111-114.
张妍妍, 韦建华, 卢澄生, 等.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1): 234-241.
作者简介:李娟,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