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赛教技研”一体式复合型师资培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024-07-05黄楚峰
黄楚峰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须服务产业经济,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赛教技研”能力与人才培养难以协同兼顾同步发展。职业学校如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解决协同育人低效,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实现共生共长“难”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职院校 赛教技研 一体式复合型师资 培育模式略
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须服务产业经济,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充分证明,国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赛教技研”式教师将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方向。而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新职业教育法》,还是《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在新形势下,国家在人才培养中加入,创新创业要求,都明确了技能型人才向技创型人才转变的培养方向。
1 职业学校“赛教”融合现状分析
在新形势下,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技能大赛辉煌的战绩影响下,但往往很多学校会面临,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与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教育重视程度严重失衡,更多学校往往更注重技能比赛“精英式”教育,教学和项目的主要经费都投入到比赛设备中去,特别在近年来世界技能大赛风潮的带动下,很多学校为了比赛获奖拿名次动辄投资百万购置比赛设备,而忽略了惠及更多人的人才培养教育,本末倒置,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多数学生的根本利益,更有甚至比赛设备频频更新,比赛设备如果仅用比赛,极易造成国家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课授课的主要模式,急需解决职业学校课程赛教分离,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实现协同育人“难”的问题。实训是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途径。但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实训课积极性不高,一味反复地强化训练显得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掌握的只是简单的专业技能,不能充分融入岗位需求,角色替代性不强,而通过引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轮流扮演裁判、选手进行练习、竞赛,提高了学生实训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产业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下,提倡重视竞赛,突出技能,教学引领,培育工匠,技工院校教师不单只思想和技能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顺应国家大政方针,洞悉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传播传承优秀,不断改进改良教法,教书育人,不断推动改革发展和进步。因此技工院校教师也需要集竞赛、教学、技能和科研于一身的综合型师资,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师资无疑是学校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没有一流的名师,就没有一流的名校。培育“赛教技研”一体式全面型师资,对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在近几年技工院校中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2 有效培育“赛教技研”式教师的途径和方法
技能大赛能帮助教师涉猎行业尖端技术领域,为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建立创新教学体系,开辟教科研新领域,提供了保障性的支持。具体提升方式方法:
2.1 “赛”
当前部分技工院校或生搬硬套国家的相关政策内容,或照抄其他学校的改革案例,但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基本情况,真正拥有专业教学水平的教师几乎没有,都是转岗过来充数,这也是直接导致教师专业水平停滞不前的一大重要原因,建立起专业素养过硬的赛事指导教师队伍,对培训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有关部门根据本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指导教师标准,推进本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把指导成果作为评价指导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并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2)在本校优秀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聘用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或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示范课和企业建议指导,改善指导内容的实用性,促进校企合作和产与教的有效融合,提高本校教师的比赛指导的教学能力。
(3)在本校优秀的专业赛事指导教师队伍中成立改革先锋小组,首先根据本校的教学设备资源,然后创新打造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指导专业课程,以点带面,再对全体专职教师进行培训推广,打破整体专职赛事指导师资队伍指导教学能力较弱的瓶颈制约。
2.2 “教”
学校坚决贯彻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因为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规定了学校“教什么”和“学什么”等基本问题,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对技工院校的培养标准、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进行了更新,强调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原则。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是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具体化。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有助于编定某个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培养规划,从整体上对某一专业及其具体课程教学的范围、结构、深度、教学进度、实施条件、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基本要求的规定,将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核评估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在培养模式方面,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强调“以校企双制”为基础,共创培养模式、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评培养质量、共搭管理平台,突出教师与专家是课程开发的合作者,体现学校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融合,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在教学实施方面,课程标准既有基本的、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又有充分的收缩与扩展、预制与生成、再造与创造的余地,将“怎么教”的权力还给了教师。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师在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调控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提供了可能。此外,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应用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实施工作过程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导向教学。
在教学条件方面,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有助于明确专业或具体课程学习工作站标准,推动实训教学场地的建设、优化和管理,确保科学设置与教学班级规模相匹配、符合工作任务实施要求的软硬件教学设备,满足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注重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明确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职业技能评价、就业质量分析等方法,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督导、评估和反馈,有利于促进专业和课程教学实施评价的科学性,提高评估反馈的实效性。
2.3 “技”
通过定期安排一体化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除了提升教师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新要求,结合课程实际进行对技能培养方向的优化,例如汽车行业,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需要融入智能网联技术的内容,毕竟高级驾驶和无人驾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这也是技能要求动态调整的鲜明例子。
2.4 “研”
与广西技工教研室合作成立广西首家技工院校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在技工教研室组织下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团队对学校教师帮扶指导,专家团队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入校开展教科研帮扶,专家与学校教师结对子,指导教师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特点,掌握技工院校开展教研科活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答教师教科研工作暴露出的各种疑难,破除研究瓶颈。学校配套出台多项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1)成立广西技工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邀请基地专家团队对学校教师开展全员教科研培训,打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2)制定出台教科研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申报校级、自治区级教科研项目。
(3)开展专家与教师一对一结对指导模式,使指导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确保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获得坚实的支撑。
(4)合理均衡教科研工作成绩与教师教学等工作在绩效中权重,教师教科研业绩除了获得教科研奖励外,在工作绩效、年度评先评优中有实在的加分和奖励,同时学校引进校园教官管理模式,减轻管理学生工作负担等举措,解除教师教科研后顾之忧。
3 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阐述“赛教技研”一体式复合型师资培育模式的成果
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自2017年以来开始实践该模式,学校开始意识到培育“赛教技研”式教师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决定花大力气推行培训计划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2017年成立广西首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丰硕的运行成果,更加坚定培育“赛教技研”式教师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作用的探究与实践。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
3.1 形成了学校教师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高速提升的格局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导向,构建了我校“赛教技研”式教师与“技创”型人才协同成长的培育模式,创新了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一套独特有效果的培育方法,为推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在技工院校乃至中职院校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3.2 搭建了技工教育教科研实验基地新平台,理清了教科研工作思路
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下,于2017年3月成立了技工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试点,以研究探索实用性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践行职业院校责任为导向,组建了专家团队对口指导该校开展教师教科研工作,确定了教科研实验基地的基本运作模式:
(1)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组建教科研实验基地,由专家团队负责具体指导。
(2)基地的专家团队到校开展教师当前对教科研工作认识的问卷调查摸底,开展教科研工作方法讲座,使教师明晰如何完成课题立项、书写申请、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等任务。
(3)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参与培训学习,按教研组对口各专业探索实用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模仿教科研申报研究全过程,并由专家团队进行点评。
3.3 教师教科研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该校的教师在《职业》《中国培训》等刊物年均发表论文数近35篇。2017—2022年,申报教育厅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和人社厅技工教育研究课题立项数达35项,结题13项。2019年,该校《课程、技能竞赛、实践基地一体式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精英式”技能大赛与“大众化”技能人才培养同向同行、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在指导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2017—2022年,共获省级二等奖以上105个,实现了国家级、国际级技能大奖零的突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ZZJG2022B043)《中职院校“赛教技研”一体式复合型师资培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一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汽车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宁,韦巧英.实验基地培育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途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1,12(01):136-137.
[2]胡慧睿.CIPP模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J].广西教育,2022(24):10-13+54.
[3]葛彦利.基于OBE+CIPP的英语翻译教学评估研究——以长春建学院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4):10-12.
[4]张微微.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代汽车,2023(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