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在中职中的实践探讨

2016-12-02安国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应用教学中职院校问题与对策

安国新

摘 要:计算机应用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能帮助中职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学生今后毕业求职也有积极影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国内中职学校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加上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培养信息化人才,必须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教学 中职院校 问题与对策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其办学目标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的是,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成绩较低,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在学习计算机内容时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大。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时,要采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水平。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随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的几点措施。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应用教学难度增加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尤其在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学生往往只能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开展应用教学是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教学阻力。除此之外,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更加精密,例如学习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能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需要学习数控机床操作、初级PLC编程等内容。而多数学生虽然在平常接触过计算机,但是仅限于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内容,一旦要求学生学习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也会降低。

2.教学课程不够合理,培养目标难以统一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极高。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硬件设备数量相对不足,计算机数量与学生数量相比明显不足,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应当是理论知识课和实践操作课交叉进行,保证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够得以熟练运用,保证计算机应用教学实现最高效率。但是由于受课程数量的限制,很多计算机课程只能在教室内完成,教师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应用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不一样,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不得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影响,也使得计算机应用教学面临重重阻力。

3.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众所周知,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往往在数月之间就会有新的知识涌现。但是中职学校所用的计算机教材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往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修订一次,除了其中较为基础性的内容没有发生改变外,其他的应用类教材或多或少会存在滞后现象,甚至有部分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师仍然按照计算机教材进行内容讲解,不仅很难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且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学过程中没有转变师生关系,仍然将自己作为课堂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回复,长此以往,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二、提高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根据所学专业不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内容和需求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准备计算机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做到差异化安排。例如,一些文科类专业(会计、商务英语等)对于计算机专业性知识的要求程度较低,学生通常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操作知识,就可以完成规定的应用教学目标,在设置针对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时,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拿捏恰当,二是可以适当减少计算机课程,给其他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C语言,PLC等)的操作,同时,考虑到此类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程数量,帮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用于应用和实践。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分层训练

只有将学生摆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中心位置,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降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难度。通过转变师生角色,教师更多意义上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或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能够充分发挥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课程中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实训题目,在平时的上机操作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训练有利于激励低层次的学生,入门后教师也可以要求他们操作综合性强的题目。

3.紧跟前沿知识,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快。大学计算机内容有些已经不再符合新时代的需要,大学计算机教师应该选择科学实用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下载一些前沿资料并将其加入到课件中去,这样可以将一些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此外,高校要注重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麦丝,陈艳琼.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社会需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31-133.

[2] 皇甫中民,闫雒恒.中职学习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1):164-165.

[3] 冯立兴.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3):109-111.

猜你喜欢

应用教学中职院校问题与对策
二项式定理的引入与应用教学研究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项式定理的引入与应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