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研究
2024-07-04邓黎明
摘 要:文章从高职院校的立场出发,首先阐释了企业工作背景的新教师涵义,其次分析了新教师能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后根据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特点,围绕新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展开了讨论,指出要想使新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关键要尽快落实三项工作,分别是建立评估新教师能力的模型、健全培养新教师的体系、建立提升新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能力 企业工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170-02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实践人才。调查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高职院校,在组建教师队伍时,均更倾向于引入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考虑到企业实际工作对人员能力的要求与标准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将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培养成优秀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关键还需要对其作为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重视企业背景新教师如何发展职业能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有技能型人才数量缺口变大,人才结构、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培养专业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新时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尤为关键,因此,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实用性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策略是以双师型标准为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然而,不足的是还缺乏完善的对老师考核的流程,未能搭建科学合理的发展体系[1]。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着重做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为新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菜单”,引导新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通过组建“教学技能”与“企业经验”一体化的队伍,由此补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短板,将培养新教师职业能力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目标,持续做好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员的角色互换工作,切实将新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教师队伍职业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二、问题的重点难点
(一)问题重点
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特殊性。以往,高职院校针对一般教师均开设了岗前培训课程,同时也要求相关教师接受系统教育。而新教师在相关方面的优势不显著,部分新教师尚未接受正规且专业的教育指导,甚至有些新教师尚未考取教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入职的条件与标准主要为具备成熟的企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职院校任职的新教师学历多为本科,部分新教师还是专科学历,在理论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导致其在相关职业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片面的教育观念。由此可知,新教师虽然具备成熟的企业工作经验,但是缺乏高职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不利于提升高职整体教学水平。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也对新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好这部分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尤为重要。本文从提升新教师所具有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参考双师型标准,为新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引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进行优化,提出通过竞赛、讲座等途径,尽快补齐自身短板。
(二)问题难点
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难点较多,面对这些难点,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增加自身的企业工作经验,并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学校与社会力量应给予该项工作持续关注,并协力提供发展的条件和资源。
首先,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构建起与人社部门的长期合作关系,据此打通以企业工作背景为核心的教师招聘通道,同时完善薪资保障机制。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持续关注企业动态,对新教师的聘请与培养引起重视,在上述条件满足基础上,完善外部环境,为新教师的培训提供良好资源[2]。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需要建立以新教师发展为核心的工作机制,继续做好组织保障工作,促使新教师积极主动融入到高职教育发展中,这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亟待相关部门解决。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延伸新教师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与教师培训相关的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以新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为新教师能力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实际培训中,高职院校需要做好产教融合,考虑企业实践与新技术对当前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关于上述培训体系的构建策略以及教学影响的评估模式,高职院校仍在积极探索中,现有的策略方案也需要被持续修正与完善。
三、企业工作背景教师的特点
本文所提出的新教师是指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该类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新教师入职高职院校之前,已经在企业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二,企业工作的经历,赋予了新教师更加充足的实践能力,新教师往往更熟悉企业的运作机制、实际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经验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第三,新教师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可以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实际案例融入课堂,确保学生与行业接轨,增强其竞争力。第四,新教师普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以及合作能力,能够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工作贡献力量。第五,新教师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教学视角,基于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总而言之,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教师,普遍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经验、行业洞察力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实用的实践指导。
四、企业工作背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评估新教师职业能力的模型
建立评估新教师能力模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评估维度,例如,教学技能、课程设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评估维度应该能全面反映教师日常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二步,为每个维度设计具有可衡量性、客观性相应的指标,用于量化评估。例如,教学技能维度,可以考虑教学方法、知识传授能力等指标。第三步,通过定期观察教学过程、收集学生评价、进行教师自评等方式,获取与指标相关的数据。第四步,使用统计分析法、机器学习法,将收集到的数据应用于建模。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聚类分析、决策树等模型,以确定不同指标的内在关联、指标对职业能力的影响程度。第五步,根据高职院校的需求和学生情况,确定评估标准、权重[3]。其中,评估标准需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准确评估新教师的职业能力。第六步,将模型用于实际的评估过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新教师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得到整体评估结果。第七步,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新教师能力的整体水平、变化趋势。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日后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这里要明确一点,即建立评估模型不仅要考虑高职院校环境、特点,还要定期对已经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估更加准确。
实际工作中,可依托IFE、EFE分析法,分析新教师能力并且得出完整的报告,分别从个体要素、环境因素两个层面出发,了解新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和短板,为提升职业能力奠基。其中,IFE是用于评估内部因素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分析内部环境,识别并评估内部资源和能力,了解竞争优势还有劣势。分析步骤为:(1)确定影响因素,例如,资源、能力。(2)为每个因素分配权重,如实反映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3)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估,通常使用1~4的评分范围,1表示弱势,4表示强势。(4)将每个因素的评分乘以其权重,把所有加权评分相加,得到总体评分。(5)根据总体评分,分析内部环境。高分表示组织在该因素上具有竞争优势,反之,低分表示组织在该因素上存在明显的劣势。(6)基于分析结果,确定组织改进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IFE的作用在于帮助组织全方位了解内部环境,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但也要注意一点,即该方法存在主观性强等不足,鉴于此,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抓手,以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实际意义[4]。EFE是评估外部环境的工具,分析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与组织绩效、竞争力相关的外部因素,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第二步,分配权重并评估外部因素。第三步,先将评分乘以权重,再将全部加权评分相加,便可得到最终评分。第四步,根据评分,分析组织所处环境并制定应对策略。
(二)建立健全培训高职教师的体系
建立培训体系的关键是将入职前的培训、入职后的实践无缝衔接,一方面要展示新教师的师范性,另一方面要融合职业教育具有的实践性,坚持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对新教师能力进行考核,以确保考核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建立培养培训新教师的体系时,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新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二是科学招聘并选拔教师,重点关注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组建一支优质教师队伍,队伍成员应当包括教师、行业专家以及教育专家。三是制定全面的培训体系,内容应涵盖入职或岗前培训、在职和进修培养等方面。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分别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与方法。四是注重实践环节,鼓励新教师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如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联合当地企业,共同建立面向新教师的实习基地,为每位教师提供实践机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使新教师能力得到锻炼。五是为新教师提供多方面支持,包括项目指导、学术交流和进修等。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会议、发表论文,提高该群体的学术水平。六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把学生评价、同行评估和专业评审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以确保新教师能够准确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使其得到快速提高。七是为新教师建立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互动合作,通过经验分享、教学观摩提高教学质量。八是对培养成果展开调研,不断调整已经建立的培养体系,使其适应教育环境、行业需求的变化。
(三)建立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机制
新形势下,建立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机制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加大专业学习力度,根据实践积累经验,对教学法进行优化升级,同时引入新手段、新技术,通过融合培训,驱使新教师朝着双师型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尽快落实以下工作。第一,为新教师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路径,根据其职业发展阶段、实际需要,确定发展计划。鼓励新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专业进修,为其提供资源支持[5]。第二,定期组织培训以及研讨活动,内容应涵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聘请专家,分享最新的教育技术和经验,帮助新教师完善知识体系并提高能力。第三,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新教师互动,通过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水平。第四,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引进企业核心人才或行业专家,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帮助新教师更好地理解企业、行业需求,以达到提高其职业能力的目的。第五,引导新教师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锻炼专业技能,使其拥有更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第六,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持,包括数字化资源、教学设备等,确保新教师能够借助不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第七,建立评估机制,对教学质量、职业发展加以评估,根据评估结论,为新教师提供改进建议。第八,建立并全面实施奖励机制,通过表彰优秀教师、评选优质课程,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能力。
五、结论
综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教师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通常具有较传统教师更为突出的表现,原因如下:一是新教师能够依托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竞争力、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二是新教师通常能够和本地企业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为高职学生提供与其所就读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对培养新教师的工作引起重视,并积极提升该群体职业能力,为高职学生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钟斌.高职院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2):54-60.
[2] 张阳.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社会化问题浅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5):129-130+134.
[3] 叶丽珠.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22):59-62.
[4] 叶丽珠,张阳,张小青,等.探讨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研究[J].时代汽车,2020(19):53-55.
[5] 史文晴,李琪,唐帅,等.中职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教师从教动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25):37-4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师型”视域下高职院校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23CZY078。]
[作者简介:邓黎明,研究生学历,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业教育。]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