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2024-07-04孙嫣
孙嫣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压力的增大,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成了国有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为企业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成本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成本控制现状
当前,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中,普遍表现为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的灵活性和效率。一些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过于僵化的现象,成本核算方法较为陈旧,缺乏对成本来源的深入分析和动态监控,对成本流失的问题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干预措施。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全员参与意识,将成本控制仅仅视为财务部门的任务,而非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这导致了成本管理的职能边界模糊和执行力不足。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必须管理好全球供应链成本,这在跨区域运营、跨货币结算中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压力。
再次,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往往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如何在短期内有效消化这些成本,也是当前国有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最后,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如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样也是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
要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国有企业需要改革现有的成本控制体系,引入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成本的透明化、细化管理。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度和执行效果,以增强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特有的规模化经营使其成本控制尤为复杂,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协调各项业务,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运营效率及财务管控上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极其必要。
首先,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对成本的有效监控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它提供了一种预先规划与控制成本的手段,有助于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了从预算制定到执行、监控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它要求企业在预算期初就对各项成本和收益做出预估,并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持续的监控来对比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中的成本,及时识别和处理偏差,这有助于加强对资金运用的控制,防止资源浪费。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够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和分析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使企业能够在市场需求变化时做出快速反应,调整成本结构,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设定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绩效结合起来,促进全员成本意识的提高,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的双重优化。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组成和流程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组成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和预算分析评价四个环节。其中,预算编制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结合市场分析和成本预测,制定各项业务和部门的预算指标;预算执行是指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各项预算计划按照既定目标展开实施,涉及到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资源的配置和调配等;预算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督,比较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预算分析评价则是在预算执行完毕后,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为企业今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参考和依据。这四个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政策变化等。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评估和分配,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这个部门或委员会需要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次,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通常,全面预算编制需要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即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总体预算框架,再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国有企业需要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员工个人。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和控制体系,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多个因素,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同时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奖惩机制,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一)确立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确立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在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至关重要,它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首先,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确立需要基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长远目标紧密结合,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意图,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在设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时要注重可度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和时效性,确保各项预算目标具有实际操作性并且能够被准确评估和监控。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不仅包括成本控制的硬性指标,如成本节约额、成本降低比例等,还应涵盖效率提升、质量改善、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软性指标,从而实现财务与非财务目标的平衡,促进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此外,确立的预算目标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确保企业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依然能够保持运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确立对于提升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力度,指导和激励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促进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明确和周密的目标设定,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施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预算编制与审核
在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预算编制与审核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结合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制定未来的预算计划。这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调。具体来说,每个部门会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起到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以确保各个部门的预算计划能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全面预算计划。
其次,在预算审核方面,国有企业要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核委员会或部门,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核和评估。这个过程需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审核标准,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审核委员会会逐一审核各个部门的预算计划,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部门需根据审核委员会的意见对预算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最终的预算计划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
(三)预算执行和控制
在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涉及到预算的编制和审核,还包括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这一环节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系统,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可以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首先,在预算执行方面,国有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已经审核通过的预算计划,确保各项经济活动按照预算进行。每个部门需要明确自己的预算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执行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和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防止预算超支和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在预算控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预算控制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控各项经济活动,及时发现预算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四)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
首先,在预算监督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这个监督机制应该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通过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防止出现违规行为和浪费现象。同时,监督机制还可以对预算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其次,在绩效评价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这个评价体系应该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和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多个因素。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绩效评价,可以激励先进、督促后进,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问题与对策
(一)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
在国企成本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以及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是两大关键领域。对于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存在部门间壁垒分明的现象,导致信息无法有效流通,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不够,进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而在人员素质方面,国有企业部分员工可能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和预算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实施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构成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流程透明度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关键。同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成本意识的灌输也至关重要,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
在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方面,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导致预算管理无法依托于严谨的数据基础。此外,信息系统的集成度不高,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得数据整合困难,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预算执行的监控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国有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高效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分析,提升预算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同时,增强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以确保预算管理的信息流能够贯穿于企业决策和操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力度。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国企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实施问题往往集中体现在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数据不准确,汇报信息不及时,甚至可能发生滥用预算和资源浪费等行为。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面临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若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则可能对企业的预算执行和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国有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设置有效的内控点,从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到监控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清晰的控制机制和相应的责任人,合理分配内部控制职责,强化财务纪律,提升预算的执行效力;其次,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以科学的方法识别、评估企业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可靠的风险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预算计划。此外,定期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评估和审计,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修正,以确保体系的高效运转。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成本,增强成本意识,优化资源配置。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如组织结构调整、人才培养、信息管理等,但只要国有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改进,就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辽锦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