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活动与产业相互促进关系研究

2024-07-04白宇航

经济师 2024年6期
关键词:产业关联性

白宇航

摘 要:会展活动与产业之间的促进是关系密切且深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具有着浑然天成的关联性。二者在相互促进发展中面临着产业体系建设薄弱、会展活动发展滞后、缺乏会展专业人才等挑战,可以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会展人才等措施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二者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会展活动 产业 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51-02

一、引言

会展经济作为最具生机的新兴产业已然成为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将会展活动与产业之间促进关系作为研究主要内容极具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利用对会展活动与产业促进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会展活动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可以更针对性利用二者的促进关系抓住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促进区域整体持续性发展。

二、会展活动与产业相互促进关系分析

会展活动与一二三产业均有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会展活动的主题选定离不开第一产业,例如举办世界葡萄酒大会,葡萄酒的酿造离不开葡萄业的种植工作,虽然世界葡萄酒大会隶属于第三产业,但却同时促进第一产业发展。举办会展活动可促进第一产业发展,通过在会展平台交流可为第一产业发展提供方向;通过会展平台贸易可提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通过会展平台宣传可为第一产业进行无形营销,提高其知名度。

一方面,会展活动发展极大地促进基础设施和会展场馆的建设,即第二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也是会展活动发展的基础,举办城市基础硬件设施直接影响会展活动举办的效果,城市硬件建设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会展场馆等,离不开建筑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第二产业也提供了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给会展活动,我国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拥有类别齐全较为完整的工业发展体系,通过会展活动平台,围绕第二产业举办的各类会展活动进一步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会展活动由于第二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会展活动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举办第二产业类型会展活动的效益就是作用于会展活动本身。

会展业与第三产业的促进关系表现在直接、间接两个维度,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就是直接作用在第三产业上。同时,会展业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其也对交通业、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有较强的带动性,会展活动的规模、办展时长也会影响会展活动的带动效益。因此,会展业会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间接带动能力要强于直接带动能力。与此同时,会展活动的持续性发展取决于服务业的全面与成熟,一个健全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会展活动的成功开展,会展活动的举办对于交通运输、酒店餐饮、零售业、旅游业均有极高的要求。因此,会展活动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极高,会展活动的良性发展就是推动第三产业结构布局、配置优化,第三产业的服务体系完善对会展活动的持续性办展提供坚实基础。

三、会展活动与产业相互促进关系的现存问题

(一)产业体系建设薄弱

一是政策法规缺乏全面性。会展相关行业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内容不够全面,在具体内容设定上不能紧密结合现有市场,内容不够创新与时俱进,政策内容衔接性较差,不能构成全面法律体系。现存会展相关政策对于技术行业标准设定缺乏统一性,对于展会一些具体数据的评估设定标准不具全局性,这影响会展整体评估缺乏指导性。会展相关政策缺乏实施细则的规划,政策责任划分不够全面,致使整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落实欠缺。

二是区域布局不合理。我国会展业存在着区域性发展不均衡问题,会展水平发展差异化较为显著[1]。产业区域布局不够协调,缺乏模式化布局。区域对自身地理优势定位不精准,区域产业划分出现同质化、效率低下等现象,造成不能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反而限制了经济发展,各个产业在资源、能源、物力、人力上出现恶性竞争。与此同时,会展产业链在区域内没有完整地有效整合,使区域内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减慢区域产业发展。在整体空间分布上关联性欠缺,区域间没有同产业的促进互动,区域布局只是单一的聚集并没有形成良性的聚集效应。

三是监管机制不健全。会展活动在执行过程中监督机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国家指引性政策,未能实现精准划定相关会展活动的管理部门,缺乏相对指导部门精准负责,影响对整体会展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市场监管。我国会展产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较为分散化,监管信息收集处理共享性不够,在会展活动申请审批的监管工作中容易出现审批管理漏洞,致使很多低水平会展活动重复举行的问题出现。会展活动中发布的信息监管不够全面性,造成虚假信息出现或违规广告宣传,一些违反规定企业会扩大自身实力招展、骗展现象出现。

(二)会展活动发展滞后

首先,我国会展城市多业态配套布局不够健全。集中体现于城市在开发会展过程中规划布局没有充分依据当地地区优势,合理安排场馆周边的多业态布局。举办城市场馆周围所配有的设施不能满足巨大的客流压力。多数场馆做到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但忽视了会展专业配套设施的设定,场馆自身满足不了的一些租赁、物流等专业配套服务,不能很好实现场馆周边的多业态发展,利用多业态相互协调调动来促进整个展会实施开展。

其次,产业展会缺乏知名度。目前具有较强知名度的产业展业数量较少,大多数产业展会普及程度较小,这样对于产业展会自身品牌化的影响力就折损严重。产业会展在进行自身品牌营销过程中所选择的受众对象范围广,但在营销形式上手段单一,致使产业会展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品牌产业会展的缺失降低了中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普及力度,直接影响了对会展业整体发展速度。

最后,产业会展国际化水平低。一方面,目前我国现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城市及场馆建筑较少,举行国际化展会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国际化会展活动是由政府部门主线开展的,多数国际化会展活动审批要求严格、审批层级较多,政府深入介入致使产业会展国际化市场驱动力较弱。国际办展认证要求严格、成本要求较高,对于多数会展企业现有经营实力达不到办展资格,限制了会展企业对会展活动发展的带动能力。

(三)缺乏会展专业人才

会展专业是一个综合化的学科,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续性知识体系建构以及不断地经验积累而形成,会展业专业人员培育工程较长、较难是人才缺失根本原因。而造成人才缺失的直接原因是,会展人才多数没有经历过系统化教学,很多从业人员是“半道出家”,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能构成体系,对于前瞻性发展方向判断能力达不到要求,多数从业人员所需知识是现学现卖,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虽具一定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过多;而高校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战经验技能较欠缺,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化需求;会展高级人才培养较为缺乏,设定有会展专业研究生培养学位点基数较少,致使会展专业研究生较少。

四、会展活动与产业相互促进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

一方面,政策支持是实现会展活动与产业促进关系的根基,政府政策为市场提供领先意识、提供行动方向、提供决策依据。在提供政策支持时在整体层面应秉持正确观念、定位应具科学性、明确合理划分各级关系[2]。政府政策应发挥其引导机制作用,避免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市场恶劣竞争、错误布局定位、各项资源浪费现象。政府政策应发挥其促成机制作用,政策应起到服务“桥梁”作用,为市场需求提供全面性的服务支持,对于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全局性、全过程性的资源供给配置,提供各部门之间合作对接交流平台。

另一方面,强化区域布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有相互关联,将生产过程中产前联系产业、产后联系产业、旁侧联系产业合理布局在某一区域,形成区域性产业聚集,使用共同的生产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统一布局管理,各个产业聚集在某一区域,管理各个产业之间的科技互通、信息交互、企业相互交流协调等各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建立监管机制。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完整、全局、科学的持续性监测。建立总引领性基础政策,各地方根据总政策制定配套的实施手段及政策具体细则。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监测管理,利用大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各个运营信息,以此实现监督的精准性、智能性。建立监管的考核评估标准,通过控制评估标准保障基础性执行效果,综合评价整体政策实施水平,也可随时依据标准加大常态化审查。整个监管结果应在监管平台公开,保证整个监管结果的透明性,以此约束各个执行部门。

(二)提高综合能力

一是提高配套设施。无论展会类型如何展会基础配套设施是基础[3]。智能化场馆可更高质量地开展会展活动,利用新科技、新能源减少场馆的碳排放,也进一步推动绿色会展发展。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绿化、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应全面性提高。

二是建立品牌展会。会展品牌塑造是会展长久发展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会展企业、行业协会应树立会展品牌意识,明确用户需求、竞争目标、竞争优势精准定位会展品牌。品牌展会不仅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还能提升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品牌展会,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色,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建立信任和忠诚度。此外,品牌展会也是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和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是发展国际展会,发展国际展会是中国会展发展和世界经济交流以及文化互动的手段。国际化发展是会展业提出的四大法宝之一,会展国际化发展一直在稳步进行,会展活动以和平、开放的理念将会展走向世界,达到所期望的“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展会可突破地域性限制,将运作市场扩大份额,提高会展活动金融市场的综合发展,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三)培养会展人才

首先,对于社会现有的专业匮乏的会展工作人员应开设相关专业机构,在专业机构的系统化培训后可保证具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会展创新理念,专业机构可实现更多人员在短时间内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其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建立一定的评估机制,对于人员培养应奖惩适当,根据人员的个人执行效率、工作水平、工作状态、绩效成绩等方面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定期评定,以此方式来对会展人才产生激励作用,综合考量会展人才的能力合理分配适应其能力的优质岗位。

最后,形成产学融合模式,产学融合需要企业、学校以及政府三方相互协调,政府在政策规划中应提出一定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奖励扶持机制,在政府职能上扩大校企合作模式的传播力度,调动、吸引更多企业与高校选择合作培育会展人才,也为该模式提供相对的保障机制。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制定相对的合作细则,保证整个过程的有序开展,在培育过程中,双方应对人才培养监管评估考核数据相互共享,整体评估人才的综合技能[4]。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其他专业实践技能、校内以及企业导师的评估成果等也纳入学生评定,保证全面性发展培育会展专业人才。

五、结语

会展活动的开展是以不同产业为主题,会展活动因其产业关联性成为产业发展的“助力剂”。会展活动的发展依托于产业,产业是会展活动发展的根基。会展活动是产业发展的平台,产业是会展活动所服务的对象,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前林,段良令,朱文兴.中国会展产业结构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2,38(08):67-71.

[2] 耿松涛,杨晶晶,严荣.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会展业发展评价及政策选择[J].经济地理,2020,40(11):140-148.

[3] 刘青,闵程程,刘颜欣,刁彩虹.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策略思考[J].特区经济,2021(11):16-21.

[4] 童茜.基于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化会展人才培养路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04):6-9.

[作者简介:白宇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经济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产业关联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中国对外贸易与FDI的关联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