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4-07-04王欣
【摘要】传统文化是上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围绕传统文化设计主题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助力。因此,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以恰当的形式融入主题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章针对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作者简介:王欣(1993—),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幼儿园。
学前教育阶段形成的思想意识与养成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此,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主题活动,利用新颖的活动形式与内容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效培养其文化传承精神。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主题是指中心内容,活动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1]。在幼儿园课程中,主题活动是指围绕主题组织的教学活动,它能够打破各个学科间的壁垒,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具有关联性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获得与主题有关的学习经验。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教师围绕某个中心话题,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发展需求等,布置个性化的实践任务,以多变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踊跃参与活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学行动。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幼儿成长的需要
幼儿处在智力发育和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这也是幼儿应掌握的社会交往技能。因此,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时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如何正确与他人相处,培养幼儿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个人能力和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会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让幼儿亲身体验,领悟文化内涵,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提升思想认识。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对幼儿正确三观的树立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内容板块指出要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满足了文化传承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便有计划地接触文化知识,使他们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自觉肩负起这一责任与使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三)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飞速发展,同时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日益增多,人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认识传统文化,挖掘它的全新价值。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指明方向,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重视传统节日,培养学习意识
幼儿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节日是将传统文化融入主题活动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利用新颖的活动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吸引幼儿参与互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幼儿喜欢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节日当天有丰富的庆祝活动,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实践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提高活动质量[2]。
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包粽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物品,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端午节的来源以及庆祝方式,激发幼儿对这一节日的兴趣。而后,教师可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包粽子的具体流程,引导幼儿根据视频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请教,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又如,在中秋节,除了带领幼儿制作月饼,教师还要重点介绍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文化知识,如中秋节的相关诗句和传说,让幼儿深入了解中秋节“团圆”的内涵。另外,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赏月时可以吃哪些圆形水果,鼓励幼儿踊跃发言。围绕传统节日组织的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初步了解。
(二)组织经典诵读,提升文化意识
经典诵读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较快,且幼儿有着出色的记忆力,可以快速记住教师介绍的儿歌或故事。但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很难理解这些诵读材料的深层次内涵。因此,教师要基于传统文化,优化诵读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兴趣喜好、发展需求,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教育指引,让他们能流利地诵读经典,加深幼儿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实现幼儿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另外,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自主研究,对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具有奠基作用。
以《三字经》的教学为例。在学习“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一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全身心投入课堂,认真观看视频内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而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总结这句话的内涵。接着,教师采用单独朗读、全班齐读、男女生接力朗读等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诵读。在掌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诵读活动,能够使幼儿对经典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同伴之间应互相谦让,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造良好环境,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3]。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环境建设,在各个活动区域及公共区域投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熏陶,从根本上提高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文化主题改造活动区域,通过悬挂海报、展示手工品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能在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高效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绘本时,可以在班级内和走廊上张贴孙悟空、女娲、嫦娥等经典人物的海报。幼儿分析完绘本后会主动欣赏这些海报,一一对应绘本中的情节,若遇到不认识的人物会主动询问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利用这种方式为幼儿创造趣味性的活动空间,促使他们踊跃加入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春节前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园整体环境进行装饰,如挂大红灯笼,在窗户上贴中国结,在门上贴对联。为了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运用美术活动中掌握的技能剪窗花或绘制年画,并挑选出优秀作品单独展示,还可以在园内展示不同的“福”字,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了解,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四)优化领域活动,明确教育方向
1.语言领域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够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打下基础。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其趣味性故事、独特的色彩搭配、夸张的人物形象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语言领域的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其相关的绘本故事,带领幼儿以自主分析、合作交流等方式总结故事中的文化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让他们了解更多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在优化语言领域活动设计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
以《十二生肖的故事》这一绘本的教学活动为例。该绘本改编自十二生肖的民间传说,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以“渡河比赛”为故事主线,生动地描绘了选拔十二生肖的过程。绘本对十二个动物的特点进行了超乎想象的趣味解读。教师利用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并提出“为什么老鼠怕猫?为什么蛇没有脚?为什么猴子的屁股是红的”等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绘本内容。读完这个故事后,幼儿对十二生肖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出了很多疑问,如“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有狗,但是没有猫呢?我的爸爸妈妈都属什么呢?”等。教师顺势向幼儿科普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文化常识,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又如,在《斗年兽》这一绘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过年时有哪些习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使幼儿对春节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为幼儿讲述关于“年”的由来的民间故事,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幼儿踊跃分享自己对十二生肖、传统节日的看法,语言能力得到提升[4]。
2.艺术领域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艺术领域的主题活动中,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设置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先介绍文化知识,再带领幼儿鉴赏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在美术、音乐、手工等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主动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动种类较为丰富,可以分为绘画类、音乐鉴赏类、手工制作类等。这些活动可以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使其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得到同步提升。
在绘画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代表作品,使幼儿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体会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对我国艺术领域形成新的认知。在音乐鉴赏类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幼儿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曲目,带领幼儿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表达对母亲的爱,使其了解孝顺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手工制作类活动中,教师可以皮影戏为切入点引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播放视频、讲解图文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加入剪纸、捏泥人等活动,切实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艺术领域主题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使幼儿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对发展幼儿的艺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5]。
3.社会领域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是在观察与模仿中培养的。要想提高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实效,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社会性活动,为幼儿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模仿眼前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加强幼儿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体验社会生活。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人生阅历,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体验感,发挥社会性活动的最大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五十六个民族”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民族进行详细研究,对其服饰、饮食、风俗等方面形成具象认知。教师可以采取家园共育方式,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为其准备相应的民族服饰。幼儿到幼儿园后,可以让同伴猜测自己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样不仅能拉近幼儿彼此间的距离,还能让幼儿体会到民族文化的趣味性和多元性。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组织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重阳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周边的养老院,鼓励他们用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方式关心孤寡老人,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与幼儿到社区免费分发小红旗,并拍照留念,培养幼儿的爱国之心,锻炼他们的胆量和人际交往技能。在社会领域主题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主题活动内容,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实践,用心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文化传承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利用传统节日、组织经典诵读、加强环境建设、优化领域课程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使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意识,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储呈露.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3(12):55-56.
[2]王新云.浅谈幼儿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6):175-177.
[3]韩鸫.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幼儿园主题活动[J].学前教育,2022(7/8):52-54.
[4]李恬.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策略[J].家长,2022(14):123-125.
[5]罗欢梅.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