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文庙在自身价值挖掘及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024-07-04李翱

新楚文化 2024年15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

【摘要】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是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我国保存比较好的文庙共有300多座,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有21座。199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沧州文庙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论文探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在充分挖掘其文物价值内涵,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沧州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5-0080-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5.023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保护文物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在挖掘文物价值内涵,开展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沧州文庙概述

沧州文庙是明清以来沧州地区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官方学校,建于明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距今已经有650余年的历史。从洪武元年至民国元年历经二十余次维修增葺。2009年10月,沧州市投资复建修缮沧州文庙,到2012年12月开始对外开放。新建成的沧州文庙占地面积73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74平方米。

沧州文庙古建筑群为典型的明代建筑,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三座大殿和东西庑保存较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顶,是明代梁架斗拱结构。明伦堂为硬山顶,前出厦,明清旋子彩绘,堂内梁架上保留有“大明万历丙辰九月修”等4条上梁题记。199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沧州文庙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文庙集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为一体,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沧州本土文化。沧州文庙除了固定陈列和临时展览以外,定期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祭孔释奠礼、少儿国学大赛、“云课堂”三十六“技”、国学讲堂等文化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文庙文化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网、《人民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提高了沧州文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文庙文化遗产价值

(一)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研究价值是指文化遗产作为客观存在能反映出与其自身相关的历史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沧州文庙是明清以来沧州地区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官方学校,通过对沧州文庙所保存的历史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研究,能够了解儒学的兴衰,也能看出封建时代沧州地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状况。

(二)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价值是指文化遗产作为客观存在,在其建筑设计等方面带给人们在精神上或者情绪上的审美感染力。沧州文庙坐北朝南,共三进院落,在建筑形制上,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沧海文明坊、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一进院设东西厢房,二进院设东西庑,三进院设东西厢房。沧州文庙内建筑沿中轴线对称、主次分明,具有建筑布局美。

(三)科学研究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是指文化遗产作为客观存在所能够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沧州文庙古建筑群为典型的明代建筑,本身包含了或反映了明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沧州文庙内各类建筑是研究中国明代建筑及其装饰技术的重要样本,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文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资源。保护文物也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沧州文庙建于明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沧州文庙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讲好文庙、文物故事,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第二,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沧州文庙作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单位,对其进行保护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维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物遗迹遗物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文物,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沧州文庙是大运河沧州段沿线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沧州市区重要的文化场馆,吸引着众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通过对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沧州文庙的保护利用

(一)沧州文庙的保护修缮

自洪武元年至今,沧州文庙历经三十余次修缮增葺(详见附表)。近几年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是2009年10月——2012年7月的修缮,市委、市政府,遵照史志记载,结合考古发掘,精心规划,细致施工,历时三载,耗资2000余万元,修缮沧州文庙原存之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东西庑、乡贤祠、名宦祠,复建久缺之沧海文明坊、万仞宫墙、礼门、仪路、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殿月台,重塑孔子及四配彩像,修复出土碑刻。建筑群落东西各外扩1.5米,万仞宫墙至牌楼铺砌甬道,使文庙占地面积由原4110平方米增至7353平方米,建筑面积则由1389平方米增至2074平方米。在保护原始基础上,戟门抬升82.2厘米、大成殿抬升144厘米、明伦堂抬升61.3厘米,院落及其他建筑标高亦相应抬升,更显气势巍然宏阔。2012年12月,复建修缮工程竣工,并完成室内装修展陈工程,正式向社会开放。详情见表1。

(二)沧州文庙的有效利用

第一,依托建筑展厅布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本土文化。沧州文庙固定展陈有《沧州科举文化展》《沧州历代名宦展》《沧州历代乡贤展》等。一进院乡贤祠为《沧州历代乡贤展》,展览以民国版《沧县志·庙学·乡贤祠·乡贤表》为依据,主要展示自汉代至清末沧州地区历代乡贤23人,有西汉的隽不疑、鲍宣鲍永父子,有盛唐边塞诗人高适,中唐宰相、地理学家贾耽,有北宋贤相张知白,有明代首任两广总督、七朝礼部尚书王翱,明代兵部尚书马昂,有清代联捷进士、兵部尚书戴才等。《沧州历代乡贤展》向游客市民展示沧州的乡贤文化,传播本土文化,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一进院名宦祠为《沧州历代名宦展》,展览以清乾隆版《沧州志·学校·名宦祠》记载为依据,展示自汉代至清代,在沧州任职的历代名宦17人,有西汉龚遂,北宋包拯,明代贾忠、武英、张缙,清代于成龙、沈朝聘、朱宏祚等,起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二进院东庑为《沧州科举文化展》,该展厅共分“走向科场、主考裁官、登第鼎甲、独占鳌头”四部分,共展示沧州3位主考官,8位文状元,8位武状元,2位榜眼,2位探花等24位科举人物的历史文化信息,揭示沧州在1300多年文举,和1200余年武举考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沧州地方特色的科举文化,凸显沧州独特的区域科举文化,进一步反映沧州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教育水平,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沧州文庙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幽静古雅的空间环境、丰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及特色专题陈列展览,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第二,线上线下活动融合举办,打造传统文化传播高地。利用文庙场所,挖掘自身的内涵,探索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式,举办多种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活动。祭孔释奠礼、“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少儿国学大赛、“云课堂”三十六“技”等几大文化品牌活动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丰富并满足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一是沧州文庙连续十年成功举办祭孔释奠礼,通过举办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家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弘扬了传统礼仪文化。二是沧州文庙每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系列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并不断创新,融入沧州非遗、大运河等文化元素,传统与新意并存,充分展现沧州本地节日文化魅力,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活动被各大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和学习平台报道,提升了沧州文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面向我市3至12岁的少年儿童举办少儿国学大赛。沧州文庙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少儿国学大赛,直接参赛的孩子近万人,影响到的家庭和人群近五万人,为沧州市少儿搭建了学习国学、展示才艺的公益平台,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和家长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四是沧州文庙“云课堂”三十六“技”活动在周末不定期举办,通过抖音直播在线教授指导国画、书法、剪纸、拓片、茶艺、香道、琴艺等课程,并与国学爱好者在线上进行交流互动,在云端教授传统技艺,让传统文化“火起来”“活起来”。五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活动。每年组织我市幼儿园、中小学生来文庙参加开笔礼、成童礼、冠笄礼、乡射礼等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挖掘文庙文物资源价值内涵,研发文创产品。为进一步拓展文物合理利用,沧州文庙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研发生产文创产品。研发了状元书签、创意折扇、沧州文庙纪念币等文创产品。状元书签将沧州的状元文化融入其中,是一款具有沧州文化特色又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创意折扇扇面展现了大运河、沧州文庙等沧州地标性建筑,产品具有地方特色、贴近大众、实用性强。沧州文庙纪念币镶嵌沧州文庙logo,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023年,沧州文庙又设计研发了展示文庙沧海文明坊、万仞宫墙、棂星门、尊经阁等建筑的黄铜书签,书签精美、文庙元素浓厚。沧州文庙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文物文化内涵,研发更多价值高、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突出文物的当代价值,将文创产品作为宣传文庙的重要方式,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沧州文庙的宣传

沧州文庙作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注重自身保护的同时,加以合理化利用,不断开展普及性的宣传介绍工作,通过有益的宣传,以文庙文物建筑本体及组织的展览、活动,吸引游客来参观打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宣传。通过本地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及时报道沧州文庙举办的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宣传效果。重大活动推送到中央、省级媒体,得到了央视综合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网、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卫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活动一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第二,积极探索“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新思路。沧州文庙请专业人士为文庙制作了360度全景图,360度立体效果,再配上专业老师的讲解,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市民足不出户便可线上参观沧州文庙,感受文庙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沧州文庙有自己的微信官方公众号和抖音平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及时发布沧州文庙活动预告和活动信息情况,并通过抖音平台对活动情况进行直播,讲解员也不定期通过官方抖音为市民讲解沧州文庙建筑和展陈,让市民线上体验沧州文庙传统文化活动。

近年来,沧州文庙深挖文庙文物价值内涵,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今后,沧州文庙将进一步做好自身的保护修缮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加强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优化展陈展览,丰富传统文化活动,做好文庙的展示利用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沧州文庙[M].成都:电子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杰.文庙的价值与发展利用——以德阳文庙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07):158-161.

[3]黄长镳.浅谈闽清文庙的保护和利用[J].新丝路(下旬),2016(05):147-149.

[4]马雪峰.北方地区文庙保护与修缮研究——以辽宁兴城文庙为例[J].大众文艺,2011(12):288.

[5]赵军.霍山文庙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9):382.

作者简介:

李翱(1987-),女,汉族,河北黄骅人,硕士研究生,沧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
六安市红色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文化变迁与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