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凝练表达
2024-07-03姜明明
姜明明
艺术美是一种反应形态的美,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美丑特性的形象表现,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精神内核的凝练表达。本文以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例,探讨画面中凌乱与统一的秩序美、具象与抽象的表现美。通过这幅作品感受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理念,以此更加深入地走进毕加索的精神世界,理解其艺术美的凝练表达。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20世纪上半叶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其以抽象的形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的罪行。画面充满了恐怖、痛苦和惊恐的氛围,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践踏。丑陋的现实通过具象和抽象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毕加索的艺术理念与他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早年,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展现出绘画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如《科学与慈爱》将他对于绘画造型的表现和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经常跟着父亲去观看斗牛,欣赏斗牛场上凶残的公牛和倒在地上的马匹,这些都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格尔尼卡》这幅画中也采用了公牛和马匹的元素,这正是他将战争和情感相结合的体现。
毕加索的艺术理念还体现在其作品风格和主题上。他的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包括抽象、具象、印象派等多种风格。同时,毕加索懂得审时度势,会以新视角看待事物,并拥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还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审美价值观。而且他的作品批判性地颠覆传统,带有先锋和前卫色彩,能够最大限度上引发人对于生命和事物的哲思。他追求纯粹、形式至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价值观,这种理念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毕加索的艺术理念还表现在他对艺术形式和创造本我的回归上。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现代艺术的特征,也融合了传统和创新的元素。他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来呈现主题和情感。
总的来说,毕加索的艺术理念是丰富多样的审美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结合,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格尔尼卡》创作背景
要深入分析《格尔尼卡》(见图1)这幅作品,就不得不提及当时的创作背景。1936年的欧洲局势动荡,但毕加索的画室却像有一层护罩,将室内纯粹的艺术与室外的混乱隔离。直到1937年,毕加索接到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即将举行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展馆创作一幅装饰性的壁画。在他构思创作期间,正好发生了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的空袭持续了近四个小时,炸伤、炸死了诸多平民。当时的格尔尼卡主要是物资集散地,并没有太多军队驻扎,而且正好赶上了当时的集会,因此聚集了很多妇女和儿童。在轰炸结束之后,遍地狼藉,悲惨的画面令毕加索义愤填膺,他决定通过画笔来表达对法西斯的控诉和对死亡人民的哀悼,格尔尼卡这个小镇也因为这一场灾难而被更多人记住。
三、《格尔尼卡》的艺术表现
(一)凌乱与统一的秩序美
发生在故国格尔尼卡小镇的这场灾难,让毕加索难以抑制心中的悲愤之情,这也更加激发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无限激情,他凭借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死难人民的哀悼,创作出了这幅伟大的艺术作品。这幅画作虽然运用的还是他所擅长的立体主义的手法,但也结合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画面没有表现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的悲惨画面,而更多运用隐喻、象征的表现手法。
画面的中间是一匹嘶鸣的马,马的舌头射出一只匕首飞向前面的公牛。马和牛是西班牙图腾的象征,毕加索以此来隐喻西班牙这场灾难。马和牛的形象灵感,既来自毕加索童年时候观看西班牙斗牛的场景,也来自他对西班牙的感情。画面的右边是一个妇女从着火的屋顶上掉了下来,她旁边还有一位妇女正拖着残疾的腿奔向画面的中央。在画面的左边,一个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痛哭,地上还有战士的尸体以及他的残肢,他的手中还握着一柄断剑,剑的旁边还有一朵盛开的小花。整幅画面的构图看似非常凌乱,毫无联系,但正好与当时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之后,人们四散奔逃的局面一致。整幅画面的构图展现出凌乱又灵动的秩序感,体现出毕加索艺术创作特点,同时以情节为画面的构图表现,使得整幅画面又有了深刻的纪念意义。
在画面中,毕加索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元素,如牛、灯泡、锯齿状线条等,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凝练地表达出来。他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面部、手部等特征夸大成怪诞的样子,强调了人们面对战争时的恐惧和无助。并且,他还运用了抽象的元素,如黑色背景、杂乱的线条和白色眼睛等,营造出一种混乱、不安和充满无尽的痛苦的氛围。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和毁灭。
除了以上的艺术手法,毕加索还通过画面的整体构图和细节处理等方面,凝练地表达了艺术美。作品的构图采用了斜线交叉的布局,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画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如牛的形态、灯泡的质感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力。他将画面进行了重新构造,以平面化的形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种手法使得画面虽然充满了痛苦和惊恐,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平静和秩序。
(二)具象与抽象的表现美
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描绘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其运用了具象与抽象的艺术手法,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格尔尼卡》画面中的具象性体现在诸多的元素中。例如,画面中那头面部形态极致夸张的公牛,它以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神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法西斯,也代表着残暴的德国空军。艺术史学家雷切尔·施尼泽在文章《一个隐喻的问题》中提到毕加索本人承认公牛象征黑暗力量。与公牛相对应的是一只痛苦哀鸣的马,马在痛苦地挣扎、战栗,身体上到处都是伤痕,这象征着西班牙受苦受难的人民。但毕加索也在画面中留下了希望和光明,如在画面下方的花朵象征着新的希望;画面上方的灯照亮了这个悲惨的世界,代表着这样的残暴罪行必将受到世人的批判。画中的黑色和灰色象征着黑暗和迷茫,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无助;锯齿状的线条则象征着残忍和折磨。这些象征元素的运用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另一方面,在这幅画面中也运用了诸多抽象表现的手法。例如,画中人物的面部被夸大成怪诞的样子,展现了人们面对战争时的恐惧和无助;画中的手被夸大成巨大的爪子,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们的艰难挣扎。这些夸张的元素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力,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毕加索在画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和图案,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例如,画中的黑色背景和杂乱的线条,营造出一种混乱不安的氛围;画中的白色眼睛和嘴巴则代表着无声的抗议和无尽的痛苦。这些抽象元素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和毁灭性打击。此外,毕加索也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将画面中的元素与战争带给人们的恐怖、痛苦和惊恐联系起来,这些元素虽然看似丑陋,但在毕加索的笔下却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从而转化为了艺术
的美。
四、《格尔尼卡》中的艺术美的情感表达
澳大利亚裔美籍艺术评论家罗伯特说:“《格尔尼卡》是最后一幅伟大的历史性绘画,也是最后一幅极具意义的现代绘画。”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中的丑陋转化为艺术的美。这种转变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触动。画中的丑陋元素虽然令人感到痛苦和惊恐,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这种触动人心的力量正是艺术美的重要体现。
初看这幅作品,观赏者首先会被整幅画面的色调以及画中各个物象痛苦嘶鸣的扭曲场景所震撼,经过仔细地品读,就能够了解毕加索在这幅画中所表现和透露出的真挚情感。他以这种朴实无华的色彩来展现战争的悲壮,又以凌乱的画面和秩序的构图来体现他对于战争的厌恶,最后通过抽象和具象的象征手法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在这场轰炸中死去人民的哀悼。在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艺术美的理解和思考,其需要面对现实中的丑陋和痛苦,但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其转化为艺术的美。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美化或者掩盖,而需要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通过深刻的思考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目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结语
康德曾说:“当一个艺术家创作他的作品的时候,第一应该把世间的一切名利观念远远地置之度外,然后才能到生命深处。”而毕加索创作这幅作品的意义远大于他所获得的功利。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毕加索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艺术思考。他既结合了当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又运用了不同的视觉表现手法来传达深刻的感情,展现浓厚艺术的气息,使得整幅作品从单纯的画面中超脱出来,表达凝练深刻的艺术美。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 王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