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瑶族歌谣的艺术特色与创新传承路径

2024-07-03莫字瑛黄桂明

新楚文化 2024年13期
关键词:传承路径艺术特色

莫字瑛 黄桂明

【摘要】广西瑶族歌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广西原生态民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瑶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进行挖掘,并探索有效的传承路径,将能够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进展。在研究中,先总结了广西瑶族歌谣的种类,包括历史类、生活习俗类、民族交往记忆类等,然后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梳理,最后从培养和利用专业传承人、构建特色传承基地、建立长期传承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传承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广西瑶族歌谣;传承路径;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3-0040-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1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广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ZJY1802)。

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就喜欢运用歌曲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些民歌既反映了瑶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也展现了瑶族人饱满的性格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清代诗人屈大均曾经说过:“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瑶族民歌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承和延续,成为促进我国民歌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1]。在此背景下,文章就对瑶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传承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瑶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瑶族歌谣的种类

(一)历史类歌谣

历史类歌谣是瑶族歌谣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是反映瑶族历史记忆的歌曲。瑶族没有独立的文字,为了记载历史发展,民族人员往往更为注重歌谣和服饰的创新,他们将民族歌谣视为“口传的历史”,将民族服饰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2]。也正是如此,在其歌谣中有很多都记载了历史变迁,例如《洪水歌》就属于一种典型的历史类歌谣,对瑶族人民蛮荒时代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系统记载,体现了民族的坚强不屈;歌谣《梅山峒歌》则主要反映的是瑶族人民在梅山洞的居住和生活情况以及被官府逼迫逃离梅山洞的历史;而《历史故事歌》就主要叙述的是瑶族祖先迁到大瑶山之后的各种经历和生活习俗,也记录了祖先参与政治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生活习俗歌谣

生活习俗歌谣是瑶族民歌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歌谣,其是瑶族人民生活习俗的体现,以婚姻歌、挽歌、哭丧歌最有特色。婚姻歌又被叫做“红堂歌”,是在结婚仪式中所唱的歌曲,内容通常以美好生活的祝福为主[3]。例如,《谢客歌》主要表达了主人对厨师、媒人、宾客等的感激心情,通过歌曲将主人的情感传达了出来;《贺主歌》主要表达了宾客向主人寄予的美好祝愿,以歌曲传情达意,促进了情感流动。挽歌是在追悼死者过程中所唱的歌曲,内容主要是对死者的敬重和评价,也包括一些嘱咐后代勤俭持家、忠厚朴实的内容。哭丧歌是在死者出殡前一天晚上由亲朋好友所哭唱的歌谣,主要内容是讲述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通过这种歌曲为人们营造回忆死者一生的意境,推动情感表现。

(三)民族交往记忆类歌谣

在瑶族,有一种极具特色的歌谣,被称之为“寄歌”,其属于一种以歌代言的歌谣,主要体现了各地域瑶族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类歌谣又被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路歌、求援歌、情歌。引路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交趾歌》,该歌曲不仅详细描绘了盘摇向越南迁徙的艰苦历程,而且对迁徙中经过的地点、路线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引路”功能。求援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盼望众亲齐赐援》,其中对官府以及地主阶级的压迫进行了描绘,在发生重大事件的过程中,瑶族人民可以通过唱歌相互鼓励和支持,并向不同地点的人员求援,最终大家在紧密团结下提升凝聚力,有效应对困难。情歌以《报情信》为典型,其是青年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载体,也是相互维系情感的纽带,能够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二、广西瑶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一)句式丰富

广西瑶族歌谣的句式十分丰富,主要有“五言体”“七言体”“自由体”等。其中五言体相对较少,这类句式主要是杂糅在“七言体”和“自由体”歌谣中,并没有独立句式结构[4]。其中最典型的歌谣就是《香哩歌》《唱央丽》,在这两首歌谣中都杂糅了一些五言格言。七言体歌谣是瑶族歌曲的主要句式,其特点是七字成句,歌谣内容能够随时调节,因而具有七言四句、七言八句、七言二十句等句式。例如,在歌谣《手镯拿来作凭证》中的句子“冯侯蓝金四姓人,宰喝酒表决心;手镯拿来作凭证,团结一致杀敌人”就是七言四句;《一块锅钢一团药》中的句子是七言八句,《狩猎歌》中的句子是七言二十句。自由体歌谣具有更高的自由性,无论是句子长短还是句式设置,或者是歌词字数都不做限制。

(二)“曲调”和“歌式”多样

瑶族歌谣曲目繁多,形式丰富,其形式主要包括哪罗离、央丽歌、迁徙歌、吉冬诺、七任曲、括架、离惯、信歌等;在曲调上,主要有唱央丽、唱香哩、黄泥腔、迎宾曲等。不同歌谣都有不同的风格,且曲调和歌式也不相同,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歌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色。其中“香哩歌”有唱调和喊调之分,唱调柔和,婉转甜美,旋律高低起伏,十分有韵味;喊调高亢、奔放,常常与瑶山的回音遥相呼应,有一种隔山唱歌的感觉,通过呐喊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姑娘,长得像朵花》为例,该首歌曲是流传在茶山瑶地区的民间歌谣,是具有代表性的瑶族特色民歌,也是“香哩歌”的一种,歌曲的曲调优美、动人,对女子进行了赞美;《酒歌》曲调粗犷、高亢、浑厚、短小精悍有力,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振奋;《拉发歌》是二声部歌曲,曲调以优美、抒情、柔和、婉转为特征,让听众有串串珍珠落玉盘之感。

(三)“衬词”使用频率广

在广西瑶族歌谣中对衬词的运用较为频繁,且种类多样,主要包括三字衬、单字衬、双字衬、自由衬等。常用的衬词主要有“哩”“嘞”“喽”“岁雅”“人双”“唐值”等,这些衬词在歌谣传诵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5]。一是能够为歌谣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衬词体现地区的语言文化;二是能够凸显歌谣的民族特色,例如“香哩歌”是茶山摇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体现了瑶族的艺术文化;三是能够对瑶族人民细腻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以衬词体现情感变化;四是能够完善歌谣的音韵,使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自然流动,促进音韵完整。以艺术作品《千重岭过万重山》为例,在该歌谣中就使用了衬词“哪罗离”,通过该衬词一方面将瑶族人民在旧社会迁徙的困难场景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促进了歌谣旋律的自然和流畅。《蝴蝶歌》以瑶族民歌特有的大量衬词而显得迤逦多姿,轻快的旋律音型恰到好处地陪衬了歌词的密集和华丽,如流水,似清泉,勾勒出瑶歌独特的风情,二声部和声组合唯美质朴,清新如天籁。《大声歌》曲调庄严、沉重,是一种集体祭祀的歌曲,有时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大合唱,具有排山倒海之势,且通过对衬词的运用,促进了歌曲意涵的丰富。

(四)排比对偶手法运用多

瑶族歌谣中排比对偶句式也较为常见,这种句式整体看起来较为规整,提升了歌谣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很多歌谣都运用了排比方式,以《隔江抛笛子》为例,该首歌曲主要描写的是瑶族青年男女之间情感的表达,男子为了表达自己对女子的喜爱之情,采用隔江抛笛子的方式来传情达意;女子虽然已经心有所属,但是并没有直接拒绝男子的情感,而是采用“灯盏欠芯”的比喻表达内心的情感。整首歌谣中的句式十分整齐,且语言朴实,音律和谐,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再如《十二月歌》中,“十一月(来收)冬”“十二月(拜新)年”等,也是排比对偶的一种,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出鹧鸪都有粮有女(有小鹧鸪),而男子还没有找到中意的姑娘,唱起来朗朗上口,意思清晰明了。

(五)讲究“连珠”格律

瑶族很多歌谣都讲究“连珠”格律,句式的结构犹如一串珠子首尾相连,前两句的结尾通常是后两句的开头,每一句与上一句都环环相扣,有一种缓缓道来的感觉[6]。其中“连珠”格律最具有代表性的歌谣是《根抵歌》和《酒筵歌》,这两首歌谣都具有较高的传统意蕴。《酒筵歌》是在喜筵上主家与客家对唱的歌谣,通过对唱表达双方的情感,整首歌谣都运用了“连珠”形式,句式复沓,节奏明快,声调铿锵,将主客双方的情感唱了出来,且又促进了艺术节奏感的增强,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根抵歌》也运用了“连珠”形式,通过明快的节奏和连珠的表达形式,为人们带来一种独特奇妙的感受。

三、广西瑶族歌谣的创新传承路径

广西瑶族歌谣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对瑶族歌谣进行传承,成为很多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实际传承中,应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多运用新手段,以创新性理念开展传播活动,真正使广西瑶族歌谣一代代地传下去。

(一)培养和利用专业传承人

为促进广西瑶族歌谣创新传承,应充分培养和利用专业传承人,通过发挥“人”的作用,使广西瑶族歌谣得到深入传播。

1.培养专业传承人

有效利用广西瑶族的人员,针对民族歌谣研究深入,有兴趣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构建专业学习体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辅导等,使之对不同类型的瑶族歌谣进行系统梳理,掌握演唱技巧,并鼓励其主动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中开展传承活动。具体可以从高校相关专业中选择传承人,也可以从社会相关机构中选择传承人,或者选择地区老艺人,通过专业培训,使之发挥作用。例如,从高校相关专业中选择对瑶族歌谣学习有意愿的人员,让他们到瑶族本地进行学习,到田野里感受瑶族歌谣的意蕴和内涵,并通过跟唱、实地体验等,将真情、真意融入其中,成为高水平的传承者。

2.利用专业传承人

培养专业传承人不是传承广西瑶族歌谣的最终目的,利用其进行传播才是最终目的[7]。要鼓励专业传承人招收“徒弟”,采用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传播;鼓励其开设瑶族歌谣学习班、培训班等,通过专项培训,将瑶族歌谣传递给更多人员;引导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博账号、抖音短视频等对瑶族歌谣进行活态传承。此外,国家还要对专业传承人设置补贴或者给予补助等,使之有更大的动力投身歌谣传承之中,真正将瑶族歌谣带给更多的人。

(二)构建特色传承基地

对瑶族歌谣进行传承,要构建专业的传承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实现瑶族歌谣的系统化传播。在具体构建基地过程中,可以结合乡村与城市等不同地域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传承基地有效覆盖每一个区域,持续扩大传承效果。

1.以村为单位构建传承基地

在瑶族地区构建歌谣特色生态村,并在生态村内部安排专业人员对歌谣传承活动进行管理,通过构建传承体系、制度以及内部人员精细化分工安排等,使瑶族歌谣得到长期传承。同时,在传承基地开发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包括网络传承方式、影像传承方式等。其中网络传承指的是采用各种网络手段进行传承,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搜集用户偏好,将瑶族歌谣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受众群体。以影像传承瑶族歌谣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能够发挥出活态传承的作用。例如,生态村人员通过拍摄或制作影像,以方言、口语等将瑶族歌谣记录下来,使全国各地的人员都能够通过VCD、DVD等看到、听到瑶族歌谣。

2.以城市街道为单位构建传承基地

瑶族歌谣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在农村地区得到传承,还要在城市得到传承。对此可以在城市构建特色传承基地,以街道为单位,在街道内部组建瑶族歌谣传承小组,通过对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以及歌谣培训等,使之充分发挥出传承瑶族歌谣的功能。例如,小组成员定期在街道组织举办瑶族歌谣文艺汇演活动、传唱学习活动等,扩大瑶族歌谣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建立长期传承机制

建立长期传承机制,是守望和传承广西瑶族歌谣的长久方式[8]。要结合瑶族歌谣的具体内容,构建长期传承机制:一是要针对瑶族人民构建培训体系。瑶族人民虽然对本民族歌谣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有很多人员对歌谣不精通,难以发挥出传承和传播歌谣的作用。对此,应针对瑶族人民构建培训体系,免费设立学习培训班;利用节假日在瑶族地区开展歌谣传唱活动,或者开展歌谣比赛等,激发各位人员参与瑶族歌谣学习的热情,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传播者作用,对歌谣进行传播和推广;二是开展专场演唱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定期在社会中开展瑶族歌谣专场演唱活动,组织有兴趣的人员参加歌谣学习,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等。

四、结语

广西瑶族歌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意蕴,这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新时代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流行音乐更为热衷,导致瑶族歌谣面临传承危机,如何对其进行传承,成为很多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应结合瑶族歌谣的传承现状、音乐特色等,合理选择传承方式,构建完善的传承体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黄淋,欧裕美.黔桂瑶族歌谣生态隐喻叙事[J].名作欣赏,2022(29):62-66.

[2]黄淋,周子伦.瑶族歌谣生态叙事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21(20):34-35.

[3]钟俊昆.全南瑶族歌本的流传及整理要略[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1(02):82-88.

[4]曾晓林.江西全南瑶族歌谣的整理及其艺术特色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1(02):89-93.

[5]朱智忠.活下来就是最好的守望和传承——一带一路·文旅融合语境下的民间歌谣守望人[J].人民音乐,2019(12):45-49.

[6]赵旭超.粤北过山瑶歌谣传唱与迁徙空间分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5):119-125.

[7]王来辉.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以广东乳源县瑶族村寨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4):34-40.

[8]罗菲.影像的方法:口头歌谣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蝴蝶歌为例[J].黄河之声,2019(01):112-114.

作者简介:

莫字瑛(1986.08-),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非遗文化。

黄桂明(1986.10-),男,瑶族,广西平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非遗文化。

猜你喜欢

传承路径艺术特色
民俗文化的学校传承问题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之道
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现代性传承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