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时代音乐教材数字化转型障碍与推进逻辑
2024-07-03曾昪郭宇
曾昪 郭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生态系统,促进教育的智慧转型,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逐渐迈入智慧教育时代。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引领和推进以智慧性、智能性、融合性、引领性等为特征的教育现代化发展”[2]。2022年,教育部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以资源和数据为新生产要素”,探索“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交流合作”[3]的现代化教学新模式。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4]。
一、音乐数字教材概念界定与发展现状
(一)音乐数字教材概念界定
1.数字教材
数字教材作为教材的新形态,学术界对其概念仍有不同的认识。
从政策文件来看,数字教材国家标准定义为:“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系统编写、开发,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电子图书”。电子课本国家标准定义为:“为实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而系统编写开发的,能满足学生在线学习或项目式学习的需求,并具有可交互性特征的教学软件或学习软件”。
从文献资源来看,诸多学者认为“数字教材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利于组织教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按照书本风格编排的电子图书或电子读物”[5]。“数字教材是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立体交互、学习行为精准追踪、拓展学习时空功能的教材”[6]。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数字教材应是以纸质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可进行数字终端阅读、可动态更新内容、可进行人机交互的新型学习材料。
2.音乐数字教材
音乐数字教材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基于对数字教材概念的梳理与音乐课程特点的归析,将音乐数字教材界定为:音乐数字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媒体播放、信息检索、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功能,具有便于教师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交互性音乐教材。
(二)音乐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1.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国外数字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文化因素的变迁而不断推进。但它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并不均衡。以美、韩、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逐渐将发展数字教材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规划,并将“信息技术立国”确立为国家战略。在政策的扶持及技术的加持下,展现出它们在技术水平、教材理念、教材研究和实践经验上的领先优势。尽管阿根廷、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基础教育数字教材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采取了一定的战略性措施,但面临资源、技术等不足的阻碍,尚未形成完整的推行体系[7]。
国内数字教材研究主题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数字教材发展的问题。当前相关研究多从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出发(钟岑岑、余宏亮,2021),对数字教材的需求(孙燕、李晓锋,2023)进行分析,了解数字教材发展现状(姜钰、肖晓羽,2022),并从理论、实践的视角提出构建知识图谱、完善数字教材平台等解决对策。
第二类是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数字教材只是对传统教科书进行简单的数字化”“数字教材的交互设计易忽视与教材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的问题”“数字教材建设应注重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与关联”“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第三类是数字教材在各学科中的应用问题。目前广东省开发了“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平台通过整合多种资源,推动了数字教材相关概念的落地和实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数字教材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质量不高,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数字教材发展研究与建设应用研究,对于如何以数字教材推动教学、技术、评价、管理等全方位变革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究的问题。
2.音乐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关于音乐数字教材建设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国内外音乐数字教材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从数字教材建设整体来看,数字教材与英语、体育学科结合较好,但与音乐学科的结合还相对不足。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音乐数字教材的建设多为音乐鉴赏类教材,且“教材结构体系单一,辅助教材如学生用教材、学习指南、音响声像媒体教材等严重不足”[8]。另一方面,数字化教材形式的建设则较为单一且多依赖于MIDI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结合所需的技术与硬件设备,对音乐信息进行精细化的编辑和整理工作”[9]。
本文结合音乐本有的特点及研究成果发现,我国的音乐数字教材存在教材呈现形式单一、人机交互不足、学科壁垒现象严重、教师数字化素养欠缺等问题。数字化教材建设作为当前重要热点,应重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探索新的解决路径。
二、音乐教材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障碍
(一)教材形式:呈现形式单一
现阶段音乐数字教材多是对纸质教材内容的迁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是将纸质教材中的讲义、曲谱、课后作业等内容通过扫描技术转化为PDF格式的文件在多媒体中播放出来。第二是以原教材为基础,在页面设计上加入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第三是在纸质教材的扉页添加可供读者访问的二维码、网络链接,便于师生随时查询资料。
总体看来,数字技术的加入,虽能改变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脱离的现象,能在一定时空下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美感,但由于数字资源未能实现元数据化, 课堂教材形式最终还是以书面的纸质教材为主,表现形式多是数字化罗列,教材内容缺乏创新。
(二)教材模式:人机交互不足
在智能时代,由于学习者、技术环境等不同层面具有差异性与复杂性,在数字教材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与实际应用场景相切合的问题。师生对数字化内容的交互水平较低。
整体来看,当前音乐数字教材仍处于一种静态模式,多是单纯地提供静态信息,缺乏教学模拟场景的搭建,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有效地感受、体验、欣赏、观察、理解音乐文化相关知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不足。
(三)教材资源:学科壁垒现象严重
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音乐教材的设计不能再仅满足于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应是通过音乐的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但因音乐学科本身存在细分专业多、专业壁垒强等特点,不仅与其他学科存在明显边界,音乐学科内部亦存在诸多壁垒,从而导致音乐内部各细分专业、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难度较大。因此,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课程资源的建设也主要围绕音乐本体性知识进行建构,而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与关联。
(四)师资建设:教师数字化素养欠缺
数字教材作为一种提供丰富数据资源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以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在使用上的技术难度,这使得数字教材的普及使用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当前音乐教师更多专注于技能、舞台,对于数字化相关的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数字化音乐设备、音乐制作软件、音频编辑工具等新兴技术的大量涌现,音乐教师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另外,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教学资历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人人交互与人机交互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教师对纸质教材抱有更为深厚的情感,更倾向于使用纸质教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自身数字化素养的缺失、教学观念与习惯的固化,使得音乐数字教材建设发展迟缓。
三、智慧教育时代下音乐数字教材的推进路径
(一)多样性与独特性:拓展音乐数字教材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单一的知识图文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数字教材能够突破传统教材单一的呈现方式,创新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ChatGPT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情景化、形象化”。在此情境下,音乐数字教材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推动教材设计环节的创新。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设计数字教材。
一方面,设计多元化教材形式。智慧教育时代的音乐教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图文展示,而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将数字产品融入音乐教材编写环节中,运用动画、视频、歌曲片段、虚拟仿真等创设丰富的音乐数字教材。
另一方面,设计可视化教材形式。VR可视化技术与数字教材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数字教材的发展趋势。二者的结合可以将教材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点以虚拟场景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切实增强学生的知觉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能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
(二)具身性与交互性:创新音乐数字教材应用方式
数字教材呼唤全新的教材应用方式,传统的“教教材”模式已逐渐难以适用于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数字教材,音乐教师应根据学情情况分析,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数字教材应用方式。
一方面,师生要保持具身状态,将数字教材合理应用到课堂的全过程中。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应运用数字化教材引导音乐课堂教学从离身性灌输转向具身性体验,将核心素养通过具体而鲜明的表现形式进行数字化融入,增添可实践、可操作的育人内容,凸显数字教材的关键作用,加强个体的感知、理解与内化。
另一方面,音乐数字教材可与VR搭建的模拟场景配合应用,通过模拟音乐中欣赏、歌唱、演奏等仿真情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并串联整个教学内容。师生可借助设备进入模拟场景中,从获取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到最终解决问题,实现人机深度交互。
(三)融合性与数智性:挖掘跨学科音乐数字教材资源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互联互通,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课程综合化。这一要求既强调了知识在不同学段之间的纵向连贯性,又展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协调,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
音乐数字教材资源的整合,须在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以音乐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互联互通,搭建具有学科融合特性的音乐数字教材资源共享平台。可利用互联网、音乐出版社、教育机构等渠道,收集各种学科的数字教材资源,并根据核心素养要求与音乐教材所需,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激发音乐课堂的数字活力。
(四)专业性与发展性:提升音乐师资数字化素养
音乐教师是推进音乐教育现代化的基石,对于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宏伟蓝图、革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学模式变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和关键作用。要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国家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好数字化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促进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并对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等进行考核。
其次,学校需要组织针对教师的专业数字化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和设计音乐课堂教学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将数字技术巧妙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思维的启迪,利用数字技术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次,教师自身应提升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熟悉音乐教学所运用的音乐软件及功能,掌握各类软件的操作技巧,克服畏难情绪,增强执行力,以达到音乐教师必备素养的提升。
音乐数字教材因其巨大的信息容量、便捷的手段、新颖的教学模式、全面的评价模式、迅捷的知识更新节奏等,符合当代智慧教育时代教学的规律,必然成为未来音乐教材发展的趋势。我国音乐数字教材的相关研究刚起步,对于音乐数字教材的学习情况质量评价、后续操作应用、人机融合等问题都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由于当前研究数据较少,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对音乐数字教材进行具体的探索和检验。
本文系湖南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流行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HNJG-
2022-0343)的研究成果。
注释:
[1]冯永刚、陈颖:《智慧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4期,第8—15页。
[2]陈琳、陈耀华:《智慧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特征论》,《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7年,第30—37页。
[3]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中国高等教育》2023年第3期,第24—26页。
[4]李永智:《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人民日报,2023年。
[5]陈桄:《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28—32页。
[6]徐佳、鞠芬:《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数字教材内容组织研究》,《传播与版权》2023年第22期,第91—94页。
[7]徐丽芳、邹青:《国外数字教材发展与研究综述》,《出版科学》2020年第5期,第31—43页。
[8]葛春先:《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思路》,《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8期,第124—127页。
[9]葛春先:《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音乐鉴赏教材建设中的应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第185—187页。
曾 昪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郭 宇 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