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格金鼓鱼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2024-07-03龙宜楠张盛杨宾兰韦玲静卢玉典莫飞龙甘宝江刘康
龙宜楠 张盛 杨宾兰 韦玲静 卢玉典 莫飞龙 甘宝江 刘康
摘要:测定了不同规格金鼓鱼9个形态性状和体重,并对形态性状和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是金鼓鱼最适合、最科学的选育目标性状;体重与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的相关性在3个规格金鼓鱼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高是影响中、小规格金鼓鱼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头长是影响大规格金鼓鱼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据此,在金鼓鱼以体重为育种目标性状时,可以将体高和头长作为主要选育形态性状,尾柄高可作为辅助性状。
关键词:不同规格;金鼓鱼;形态性状;体重
中图分类号:Q95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广西地方优异水产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Z202259)
作者简介:龙宜楠,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养殖。
通讯作者:刘康,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育种与营养学。E-mail:liukande1988@163.com
金鼓鱼又名金钱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北部湾等海域[1],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5范围内存活[2-3],既可作为食用鱼,又可作为观赏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4],经驯化可推广至低盐度水域或纯淡水养殖,养殖前景较好。目前,金鼓鱼在基础生物学[3-4]、繁育[5-6]、养殖[7-8]、细胞[9]和分子[10]等方面均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在形态性状方面报道较少。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规格金鼓鱼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可为金鼓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研究对象为合浦县党江镇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中的金鼓鱼,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平均体重分别为273.81±13.45 g、124.76±7.03 g、66.40±2.62 g。
1.2 方法
金鼓鱼运送到实验室后,洗净擦干体表后,采用电子天平称量所有样本的体质量(精度为0.01 g),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9个可量形态性状(数值精度为0.01 cm)。
用SPSS 25.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各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对各表型长度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体重和各表型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直线回归方程Y=a+bX、一元二项式回归方程Y=a+b1X+b2X2、幂函数回归方程Y=aXb拟合体重和表型长度的关系,计算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并最终确定体重与表型长度的最适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所测性状的表型参数估计值
所测形态性状和体质量的数据资料经初步整理后的表型统计量列于表1。由表1可知,3个规格金鼓鱼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尾柄长。说明对金鼓鱼来说,选择潜力最大的性状是体重,其次是尾柄长;大、中、小规格金鼓鱼选择潜力最小的性状分别是吻长、眼径和体长。
2.2 形态性状间相关性
不同规格金鼓鱼各形态性状间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大规格金鼓鱼全长与体长、全长与眼径、体长与眼径、头长与眼间距、头长与尾柄高相关极显著(P<0.01),体高与头长、体高与眼间距、眼间距与尾柄长、眼间距与尾柄高相关显著(P<0.05),其他性状间相关不显著;中规格金鼓鱼全长与体长、全长与体高、全长与头长、全长与尾柄高、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体长与尾柄高、体高与头长、体高与尾柄高、头长与尾柄高、眼间距与尾柄高相关极显著(P<0.01),全长与眼间距、体长与眼间距、体长与尾柄长、体高与眼间距、吻长与尾柄高相关显著(P<0.05),其他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小规格金鼓鱼全长与体长、全长与体高、全长与头长、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体高与尾柄高、眼间距与尾柄高相关极显著(P<0.01),全长与尾柄高、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眼径、体长与尾柄高、体长与尾柄长、体高与头长、体高与眼径、体高与尾柄长、尾柄高与尾柄长相关显著(P<0.05),其他性状间相关不显著。
在3个规格金鼓鱼表型性状中,全长与体长、体高与头长、眼间距与尾柄高相关系数较高且显著(P<0.05),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间距-尾柄高散点图见图1~3,拟合的回归直线方程如下所示:
大规格:X2=0.7759X1+1.1847,X4=0.233X3+2.4105,X9=1.254X7-0.4423
中规格:X2=0.8434X1-0.0788,X4=0.3859X3+0.9401,X9=0.9068X7+0.2061
小规格:X2=0.6208X1+3.0222,X4=0.2611X3+1.8191,X9=0.861X7+0.1579
2.3 体重与形态性状相关性
不同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各形态性状相关系数R2见表2。大规格金鼓鱼体重与体高、头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高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高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体重与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相关性在3个规格金鼓鱼中均达到显著水平,拟合的一元直线回归方程、一元二项式回归方程、幂函数回归方程参数及相关系数R2如表3所示。
大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形态性状的最适方程为体重与头长的幂函数回归方程Y=aX4b,中规格和小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形态性状的最适方程为体重与体高的一元二项式回归方程Y=a+b1X3+b2X32,它们的散点图见图4。
3 讨论
3.1 变异系数在金鼓鱼选育中的作用
在选育中,一般认为变异系数越大的性状其遗传育种的潜力越大[11],大多数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将体重作为主要目标性质之一[12]。本研究中,金鼓鱼精确测定的10个性状中,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大、中、小规格分别为12.07%、16.91%、13.10%;形态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尾柄长,大、中、小规格分别为8.87%、10.27%、9.71%。体重明显大于其他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该研究与斜带髭鲷[13]、小黄鱼[14]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体重作为金鼓鱼选育目标性状最适合也更科学,对指导金鼓鱼选育有现实意义。
3.2 对体重有较大影响的形态性状的确定
金鼓鱼全长与体长、体高与头长、眼间距与尾柄高之间的回归方程均为直线方程Y=a+bX模型,表明不同规格金鼓鱼身体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均以Y=a+bX模型为最佳,这与张小谷等[15]对克氏原螯虾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表明,水产动物自身形态性状与体重有着较显著的相关性[11,14,16],故以体重为主要选育性状,可以通过精确测量其形态性状指标来间接达成目的。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体重与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的相关性在3个规格金鼓鱼中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形态性状被剔除,说明这3个形态性状是影响金鼓鱼整个生长过程中体重变化的主要性状,其中中、小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形态性状的最适方程为体重与体高的一元二项式回归方程,分别是Y=527.8-141.75X3+11.541X32和Y=331.66-101.41X3+9.3648X32,说明在金鼓鱼体重急剧增加的生长快速阶段,体高是影响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与金鼓鱼外形体侧扁而高吻合,这与横带髭鲷[13]的研究结果一致;大规格金鼓鱼体重与形态性状的最适方程为体重与头长的幂函数回归方程Y=3.7195X42.7682,说明在金鼓鱼体重增加趋于稳定后,头长是影响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
4 结论
本研究系统解释了金鼓鱼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研究表明,体高是影响中、小规格金鼓鱼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头长是影响大规格金鼓鱼体重变化最为主要的形态性状。在金鼓鱼以体重为育种目标性状时,可以将体高和头长作为主要选育形态性状,尾柄高可作为辅助性状。
参考文献
[1]兰国宝,阎冰,廖思明,等.金钱鱼生物学研究及回顾[J].水产科学,2005(7):39-41.
[2]杨尉,陈华谱,江东能,等.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8,35(5):104-108.
[3]Mookkan M,Muniyandi K,Ramasubbu S,et al.Influence of salinity on survival and growth of early juveniles of spotted scat Scatophagus Argus(Linnaeus,1766)[J].Indian Journal of Innovations & Developments,2014,3(2):23-29.
[4]蔡泽平,胡家玮,王毅.金钱鱼早期发育的观察[J].热带海洋学报,2014,33(4):20-25.
[5]Gupta S.An overview on morphology,biology,and culture of spotted scat Scatophagus argus(Linnaeus 1766)[J].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 & Aquaculture,2016,24(2):203-212.
[6]张璋.金钱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2.
[7]邓平平,施永海,徐嘉波,等.金钱鱼当年鱼种室内养殖生长特性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6):517-522.
[8]俞震颉,贺军,施爱林,等.黄鳝网箱大棚内套养金钱鱼试验[J].科学养鱼,2019(11):39-40.
[9]周伯春,舒琥,刘锋,等.3种海产经济鱼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J].水产科学,2009,28(6):325-328.
[10]Chen J,Li Y,He M,et al.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spotted scat Scatophagus argus(Teleostei,Scatophagidae)[J].Mitochondrial DNA,2015,26(2):325-326.
[11]李艳慧,陈生熬,程勇.叶尔羌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J].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49-5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51号[EB/OL].(2021-08-02)[2024-03-13].http://www.moa.gov.cn/govpublic/YYJ/202108/t20210802_6373286.htm.
[13]平洪领,张涛,史会来,等.浙江近海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表型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J].海洋与湖沼,2023,54(4):1199-1206.
[14]刘峰,陈琳,楼宝,等.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47(3):655-662.
[15]张小谷,王建民,曹烈,等.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34(2):195-199+204.
[16]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等.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J].海洋与湖沼,2013,44(1):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