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基本问题设计策略

2024-07-02钱卫秋秦红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学段阅读教学

钱卫秋 秦红艳

所谓基本问题,是指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某个特定主题单元内容的问题,开放性和探究性是其重要特征。这样的问题与思辨性阅读十分匹配,不仅是思辨性阅读的抓手,而且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突破点所在。教师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要避免浅层化问题过多的情形出现,需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最值得探究的内容设计基本问题,开展思辨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分解新课标相关表述,设计基本问题

这里的分解新课标,主要是指以核心动词、核心名词为主对其中涉及的思辨性阅读表述进行分解,从中找到可以设计基本问题的抓手。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涉及思辨性阅读的表述中,教师按照核心动词进行梳理,可以发现“阅读”是排在第一位的核心动词,是所有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还有多处出现的核心动词“结合”“学习”“运用”等,这些体现的是思辨性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按照核心名词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各类文本”“生活”“思维框架”出现了许多次,其中“各类文本”主要指短文类文本、故事类文本、短评类文本。教师确定了新课标中某个学段思辨性阅读的核心动词、核心名词,才能从中提出基本问题。

以新课标中第二学段指向思辨性阅读的表述来看,该表述分为两个条目:一是“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二是“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教师可以确定其中的核心动词是“阅读”“运用”,核心名词是“短文、故事”“观点、道理”,进而提出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指向阅读内容的,如“大自然有哪些秘密”“如何用故事中的智慧化解生活中的难题”;二是指向思维发展的,如“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确定理解目标,设计基本问题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学生以高阶思维进行的分析、评价、创造活动,教师在思辨性阅读中设计基本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能力。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中指向的是学科学习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换言之,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大概念设计理解性的学习目标,进而提出相应的基本问题。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教师通过系统研读单元内容,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可以确定单元的理解目标为:了解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运用设计基本问题,如“本单元课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这些事例能不能有效支持作者的观点?你能不能提出一个科学观点,尝试用具体事例加以证明”。

三、确定整体问题,设计基本问题

所谓整体问题是指具有宏观特点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确定了整体问题,教师才能进一步设计单元中的基本问题。而整体问题的确定通常指向学科内一个或多学段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也必然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被不断提及,属于编者按照螺旋上升方式安排的学习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递增和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入。比如,“概括”算得上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整体问题,第一学段的字词句理解就是在为后续学习概括打基础。

以思辨性阅读为例,观点、理由、逻辑是学生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整体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有理有据”,以此来统摄小学阶段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在具体学段、单元中,学情的因素对学生思维特点和水平的影响很大,相应的指向思辨性阅读的基本问题设计的变化自然会很多。比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思维处在从表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时期,因而他们在表达观点看法时需要借助图片、声音、表格。对此,教师设计思辨性阅读的基本问题时,就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特点,即“怎样借助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利用表格体现自己的主张”“怎样运用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问题就是围绕“如何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有理有据”提出的,属于该学段学生能够解决的思辨性阅读问题。

四、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设计基本问题

阅读教学倡导多元对话,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教师、同伴、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但是,对话的组织者往往都是教师,对话活动的进程也由教师掌控,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偏差。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基本问题时,需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认识出发,进行动态设计。

如教学《两茎灯草》,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这一片段中的严监生临死之前总是伸出两个手指不肯断气,只因为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学生读出的是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仅仅是学生从这一片段描写中感受到的,还不能全面认识《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存在不够全面的错误。如果教师任由学生这样理解,等到将来学生有机会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就会觉得教师当年在课堂上的教学存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处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提出问题“严监生真的只是一个吝啬鬼吗”,并提供《儒林外史》中其他描写严监生的片段,如代恶兄消弭官司破费了大量银两,在把妾扶为正室后还深情地悼念妻子等。学生读完这些片段后,会发现在严监生身上不乏慷慨与人情味,他苦的是自己,也纠正了此前仅仅根据课文内容得出的片面认识。

总之,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设计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促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与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辨性学段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