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真实世界,回到问题本身

2024-07-02许佳龙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4期
关键词:知识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

摘 要:现象教学认为,知识并不一定是人脑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而是对现象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与本质和规律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歪曲了它们本身。从知识教学到现象教学,体现了这样的逻辑:教育在一步一步走进大自然、走进真实世界,而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观能动性得到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教育在一步一步从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到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再到“如何有效地学”。

关键词:现象教学;知识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

要认识世界,就要面对世界。但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世界本身,只能看见它呈现出来的现象,于是我们转而去面对现象。现象虽不是世界本身,但它是通向世界的最近窗口。

一、现象教学的概念和研究历程

从现象出发,让学生经由感受和体验而生成知识的教学,叫现象教学。现象教学是一种很古老的教学方式,在人类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充分形成的时候就有的教育,便属于现象教学。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理念,现象教学在100多年前才被提出,美国曾于19世纪中期两度实施现象教学,虽没有完全成功,但留下了诸如“案例教学”“主题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多种遗产,包括比较流行的STEAM教学和跨学科综合教学——其中都有现象教学的影子。

目前,现象教学有两种形态:一是以芬兰为代表的跨学科、大项目等综合形态的教学,主题宏大,持续时间长,动用资源多;二是常规课堂形态的,教学针对单一知识点,主要在常规课堂中展开。

我们探索的是第二种。2013年,开始提出“现象”这个教学元素。2014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成立现象教学研究团队。2015年,首篇专题论文《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谈“基于活动与体验的例题教学”》在《数学通报》上发表。2016年,成功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用数学现象启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实验研究”。2017年,在课堂中实现技术突破。2018年,专著《现象教学》出版,并受邀在第七届HPM论坛上做主题报告。2019年,专著《思维的起源》出版,并在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上做交流。2020年起,加盟学校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苏州市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江苏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我们所研究的针对常规课堂的现象教学,明显不同于大项目化、跨学科等综合形态的。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资源的限制,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和一个螺旋,简称为“四环一旋”模式(如图1)。

基于现象的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从现象或话题的选择到课堂实践和学习,再到学习效果评估,学生都是实施的主体。不难发现,“四环一旋”模式中,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命名的,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保证,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进一步稳固,直到生成意义或者更新的意义。

二、现象教学的知识观

常规课堂中的现象教学,总的原则是:寻找一个现象,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产生解释,这个解释就是一种“知识”。现象教学认为,知识并不一定是人脑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而是对现象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与本质和规律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歪曲了它们本身。比如,一开始家长指着“水塘里一个绿色的乌龟”,教孩子“这就是乌龟”。下次水塘里出现了一个绿色的青蛙,孩子仍然会说这是“乌龟”。因为在孩子的意识中,他没有“青蛙”这个概念,无法辨别,甚至他认为,在水里的绿色动物都叫作“乌龟”,这是他所认为的知识——对“水塘中绿色动物”这个现象的解释。

从教学的起点来看,教学可以理解为两大类:一是从“解释”出发的教学,一是从“现象”出发的教学(两类教学的比较详见图2)。

知识教学法,毫无疑问,是从“解释”出发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把对事物的“解释”阐述给学生,学生首先会去记忆,当然也会进一步地思考。如果思考产生问题了,那就进入了问题教学法的范畴。其实,更多时候,问题教学法都是通过教师设置(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而情境教学法只不过是在问题上“套”了一个能引发学生积极认识和主动思考的实际背景,最终还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但现象教学法则是从“现象”出发的教学,教师呈现的不是“解释”,而是“现象”。这里的“现象”,广义上包括自然现象、生活现象,也包括一个问题、一种思路(过程)、一个结论等可视化的内容。

由表1可见,从知识教学到现象教学,体现了这样的逻辑:教育在一步一步走进大自然、走进真实世界,而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观能动性得到越来越突出的表现。

三、现象教学的问题观

1938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其实,上述4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问题”这个概念。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问题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解决的?

知识教学法:把问题和答案都告诉学生。实施后发现,知识不能灌输,应该要设置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教学法:把问题给学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后发现,问题不能都由教师提出来,学生不能被动、被迫去思考。

情境教学法:把情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实施后发现,情境的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情境有时成为“一次性用品”。

现象教学法:把现象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思考也不仅仅局限于对现象的解释,更体现在螺旋式上升的高阶思考,问题处处可见、时时可现。

由表2可见,从知识教学到现象教学,还体现了这样的逻辑:教育在一步一步从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到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再到“如何有效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大方面的内容,涉及“问题”的字眼共有31次,在“直观想象”范畴就出现了9次,可以说,对现象的直观感知而产生的思考非常重要。当然,这个思考一定是自己主动思考,而不是被人“限制”的,更不是受人“指使”的。在“逻辑推理”范畴指出,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即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能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

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应当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四、再说现象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区别

(一) 涉及范畴不一样

从当下的教学样态来看,课堂中的情境既有真实情境,还有一些人为构造或虚构的情境。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真实情境,这个真实情境是现象,但现象却不仅仅是情境,还有其他——只要是可视的、可以感知的都可以作为现象,哪怕是假象,但不包含虚构的。

(二) 教学作用不一样

情境(真实情境)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问题解决策略和应用机会,加深对相关价值的认识,提供其他领域教育的意义。而现象教学呈现出来的现象,更具有一般性和本质性,需要学生用学科的眼光去观察和感知——这对学生的挑战更高,也更能凸显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意识。

(三) 课堂模式不一样

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最大区别(也是和其他教学方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四环一旋”模式。情境教学的整节课,都是围绕着一个情境去完成的。而现象教学的课堂,可以说处处都是现象,不仅仅限于课堂一开始呈现的现象,因为学生每一次对现象的感知和解析,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思想、新的结论,都可以作为新的现象。学生可以进行螺旋式思考和进阶,直到生成新的乃至更新的意义。

五、结语

现象教学更注重机会的提供,而不是观点的展示;更注重抽象的过程,而不是解题的技巧;更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预设的计划。希望现象教学可以越走最远,走出一条有创新、有特色的教学之路。

(许佳龙,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学校副校长。江苏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知识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