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花间之风 表济用之心

2024-07-01吴水琼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6期

吴水琼

摘 要 教师在开展《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诗词教学时,会从其为咏史怀古词的角度,引导学生透过史实之表,品味词人所咏之情。《桂枝香·金陵怀古》作为王安石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获得后世极高的赞誉,称为“绝唱”。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语言绝唱”“意境绝唱”“风格绝唱”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王安石此词作独特的风格韵味及言志咏怀的济用胸怀。

关键词 咏史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语言绝唱 意境绝唱 风格绝唱

纵观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忧国兴劳而感怀哀伤之人不可胜数,而怀古咏史诗词就成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最好体现。高中生在学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时就有接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怀古词,对咏史怀古诗词有着基本了解。然除却咏史怀古的基调,《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艺术魅力更值得让学生鉴赏品味。杨湜《古今词话》曾言:“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此词有别于当时文坛盛行的“香软浓艳”的花间词作,其意蕴浓厚,意趣生动,意境开阔,赋予了婉丽之词典雅厚重的诗歌气质,表达其矫时匡世之志、济用忧世之心,因而被后世广为赞誉。文章以此句为引,将“绝唱”作为教学分析主题,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探究《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何为“绝唱”的多重体现。

一、语言“绝唱”:观金陵之景,叹千古巨变

词作的惯用写法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也延续了同等写法,上阕描写登高处所见的金陵繁华景象,下阕由景生情,生发对国家前途命运及个体生命的慨叹。金陵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风景韵味,引得无数文人留念称颂。因此,身为政治变革家与文学家的王安石,自然极尽其清丽文词,为世人描摹了当时所观金陵的生动景致。笔者在教学中就以“语言”为首个生发点,引导学生开展以下两个层面的赏析探究。

1.炼字为基,尽显金陵繁华

上阕内容: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从整体把握来看,王安石登高而见的金陵之景,在“天气初肃”的晚秋时节展开。而从细处探析,作者将炼字状物与写景技巧的融为一体。从视角层面来看,登高远眺,眼前景色尽收眼底,有远近之分,也有高低之别。“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练”与“簇”二字很好地点明了水与山的不同情状:白练柔软,具有飘渺的延展性,仿佛一眼无边;箭簇高耸,以凌厉而挺拔的姿态直刺苍穹,平面与立面的遥相呼应让金陵山水仿佛借助文字的力量再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金陵形胜,概见于此。从色彩层面来看,“彩舟”与“云淡”相对,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稀淡的云烟当中,浓烈的色彩妆点着已是晚秋时节的金陵,给看似萧瑟的氛围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明亮底色。对于云虽没有加以色彩的描绘,只用“淡”一字点缀,却尽显风韵。彩舟在淡云中浮游穿梭,色彩的交合重叠就有了别样的视觉享受。从动静角度来看,“归”“矗”“起”更是用细笔点染,远处点点归帆穿梭,寻找归途和港湾;近处有酒家旗帜,在西风中傲然挺立,仿佛在静等归帆的到来;水洲白鹭争相起舞,仿佛在天河中寻找自己的归宿。人文之景和自然之物的动态张力,与山、水、云等静物相互映衬,动静相生的魅力就在几个字词中显现。王安石炼字的功力,正是在于其“登临送目”之际,没有被看似萧肃的晚秋时节所感染,而是将金陵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的生动美进行淋漓展现,以远眺俯视的姿态,描绘出金陵的繁华图景,可见作者的立足之高和胸襟之广。

2.用典为境,回观兴衰哀叹

《桂枝香·金陵怀古》还有着鲜明的用典手法,一般学者认为其中包含了四次用典。用典同样是作者对语言处理使用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化用诗句或典故的品读,来理解作者的使用意图。

第一处用典:“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清的江水与轻盈的白练相关联,比喻手法的使用旨在生动贴切地点明水的柔软妩媚,而白练的亮色也成了晚秋金陵锦上添花的点缀,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第二处用典:“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化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相传南京西南面的长江中有个白鹭洲,故“鹭起”两字既指水禽白鹭之上下飞舞,又指遥望白鹭洲如惊鹭乍起,一语双关,尽显金陵秋景的韵味。可以说,前两处用典都是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这也为后文作者回观历史兴衰进行了充分的造势。

第三处用典:“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了杜牧《台城曲》中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六朝末代皇帝陈后主耽于美色,不理朝政,导致朝堂凋零,江山动荡,当韩擒虎率兵破门攻入金陵之时,陈后主正在宠妃张丽华住处寻欢作乐,最后被韩擒虎生擒俘虏,这标志了陈朝的终结。面对这一历史事件,王安石是以悲叹的情感去描写的。“念”“叹”二字领起,作者回返历史,却发现如此繁华的金陵,曾有统治者不思进取,沉迷享乐而丢失国土。念昔思今,是否现在也将会重蹈覆辙?作者以历史个例包举万象,既是点事也是染情,表达的正是对当下时局无奈的哀叹。

第四处用典:“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可以说是比较鲜明的讽喻,暗示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国家命运的衰落不济。

通过对诗词中四次用典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景色的用典描绘,都是为后文“景语表达情语”作准备。眼前的金陵景象越是繁华,作者就越是为当下的时局感到担忧害怕:这样绮丽的江山图景能否坚守?当朝统治者是否会重走前朝旧主的老路,覆水难收?从“六朝”句由对历史枯荣的感慨,再到“后庭”句对朝代兴衰的喟叹,正是作者用典下的真情表露。千古巨变在金陵竞相上演,而用典的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震撼力又留给我们后世之人细细品味,表为“绝唱”。

二、意境“绝唱”:别花间之风,显苍劲峭拔

“桂枝香”本为传统的艳词曲牌,可王安石却用以写出了诗歌的庄重风骨。文学史上曾有“诗庄词媚”的说法,王安石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正是绮丽妩媚的花间词盛行之时,王安石却能做到别开生面,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解读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此词有别于花间之风、尽显苍劲峭拔的意境之美,体会其意境所体现出的“绝唱”。

1.想象扩写,品读意境

要想体会诗词的意境,必然就与分析意象紧密相关。王安石本首词中出现的诸多意象组合,成为独特的金陵之景,意境也别有韵味。在此前分析语言“绝唱”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视角层面、色彩层面以及动静层面分析了词作的炼字精妙之处。为了能够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解析意象,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微写作任务,让他们围绕上阕内容,抓住意象进行改编写作,感受本词意境的美妙之处。学生例文如下:

我立于高处远望,秋高气爽,金陵古都正处于初肃的深秋。远见那江水澄澈见底,晶莹剔透,宛若一条无瑕的白练,蜿蜒伸展开去。偶尔微波荡漾,在阳光下闪烁粼粼的光华,宛如天上碎钻般璀璨夺目。河岸边翠绿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层叠的青山在天边纵横起伏,高高耸立,犹如一簇簇巍峨的利箭直插云霄苍穹。航行在长江上的几只彩色的船只正在乘风顺流而下,稳稳向前。船尾拖曳的长长桅杆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留下一道又一道弧形的痕迹,如优美的水墨画。岸边的旗杆上斜斜插着几面酒旗,在和煦的秋风中飘扬翻飞,为这个有些萧索的古城平添一些热烈的生气。在遥远长江边,鹭鸟翩然起飞,即使用画笔也无法描绘如此美景,多么美丽而让人无限留恋的金陵风光啊……

通过学生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着重抓住千里澄江、簇立翠峰、归帆、酒旗这四个比较鲜明的意象进行想象写作,不仅将原作中的比喻手法进行了更详尽的描述,同时还把归帆、酒旗的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学生身临其境,感知金陵景色在其笔下清丽却意境壮阔的特点。

2.延伸资源,对比意境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明确强调了《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花间派的风格,显示出苍劲峭拔的意境。为了能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教师理应拓展课外资源,将花间派词人所作的金陵诗词与之进行对比,通过意象的提取比较,从而更有效感受《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意境高远。以花间艳词的代表人物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为例,进行意象的提取对比。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通过对这首词的意象分析,学生可以看出,这同样是位于金陵、感叹世事沧桑的怀古词。词中“岸草”“落霞”“波声”“台上月”“西子镜”等意象更有女性化的意味,尤其是“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样的表述,婉丽和柔美之情尤甚,尽显花间词派绮丽妩媚的风格。而反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他的视角所关注的意象如千里澄江、翠峰,甚至还有残阳、西风,相比于欧阳炯的作品更具有雄健苍劲之感。王安石无愧是一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虽不能称如苏辛二人那般的豪迈爽朗,但却能用艳词柔丽的笔法,写出了雄浑开阔的意境,难怪苏轼也不得不叹服于王安石的笔法,称其为“野狐精”。

三、风格“绝唱”:表济用之心,咏历史抒志

怀古词作为一个比较经典传统的题材,历来被诸多词人沿用创作。如若说其开端之作,那便是源自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词。王安石亦是继承了花间词派的咏史传统。然而,王安石作为一名文学大家,却能够做到有所改良创新,使得本词成为“第一首很成熟的怀古词”。王安石为何能做到超越花间词的绮丽风格,以骨肃风清的格调为后世称赞?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引入课外拓展资源,从词作文化发展的角度去品析,理解作者如何在咏史抒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济用之心。

在王安石的时代,知识分子们想要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种实干心境对诗词创作风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王安石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政治变革家,更是将诗词作为表达济用之心、言志咏怀的文学途径。此外,李后主开创“士大夫之词”先河,体现了文人写词的新意境,也给了王安石一定的写作启发。

四、结语

王安石的双眼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金陵不仅是时下的江山胜景,更是遥远的历史遗迹。因而他能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手法,继承拓展花间词咏史怀古的传统,把词引向“济用”道路,最后写就了笔力清遒、境界朗肃的千古名篇《桂枝香·金陵怀古》。灼灼老臣心,世人曾可言。王安石此词作,值得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心迹。

[作者通联:贵州省威宁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