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探讨

2024-07-01李姹

关键词:收入确认研发费用成本核算

李姹

【摘  要】企业在启动IPO方案以前,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欠规范的情形,在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对拟IPO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制造业企业作为IPO的主力军,面临的财务规范性问题纷繁复杂但重点突出,论文对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和研发费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IPO审核要求以及相关实践经验,为制造业企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制造业企业IPO成功的同时奠定合规的管理基础。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IPO;收入确认;成本核算;研发费用

【中图分类号】F425;F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4-0176-03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IPO不仅可以让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还能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改善治理结构,让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快速上升,实现企业和股东的财富增值,同时,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财务规范性审查都是IPO审核的重点内容,对上市非常关键[1],这也倒逼企业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来适应IPO提出的管理要求。制造业企业IPO过程中,财务方面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其中最重要且耗时的收入确认问题、成本核算问题、研发费用问题,从实操角度提出相应的规范性意见,让企业财务管理得到切实提升,以期为制造业企业成功IPO提供借鉴和帮助。

2 制造业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

2.1 收入确认问题

收入确认是IPO申报和审核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关乎拟上市企业财务真实性和内控合规有效性。实践中,制造业企业较为常见的收入确认问题如下:

第一,收入确认时点错误。制造业企业的商品转让通常按时点确认收入,部分拟上市企业基于税务和对账方便考虑,使用开票时点确认收入,或采用风险报酬模型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导致收入确认时点选择错误,从而出现收入跨期或者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差较大。第二,收入确认相关内控单据不规范。收入确认证据、销售与收款环节内控审批流程及其证据的合理性和齐备性有所欠缺,难以通过穿行测试和收入截止性测试。第三,总额法和净额法选择错误。实务中,常以收入金额来衡量企业的经营规模,且中国资本市场各大板块的IPO上市条件中,市值及财务指标板块标准均涉及收入规模,拟IPO企业倾向于以总额法确认收入,但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基于保护投资者和谨慎性考虑,在难以判断的情况下,通常更倾向于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因此,资本市场中出现不少拟IPO企业因总额法和净额法选择问题被问询,如科创板制造业公司新相微存在外购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业务,申报招股说明书及第一轮反馈回复时均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在第二轮反馈回复中作为会计差错改为净额法确认收入。

2.2 成本核算问题

招股说明书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需分析营业成本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以及各类产品的成本单价变动原因,另外,制造业企业的IPO问询中,成本相关问题屡被问及,可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构成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人工、材料、能耗和模具等制造费用,部分企业生产流程较长,加大了成本核算的难度。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不合理。重点表现在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匹配性不够。为了追求简便或者成本核算统一性,将不同类型产品成本的料工费采用同一种分配方法。第二,成本核算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核算数据准确性包含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入账准确性,以及分摊分配环节的准确性,二者大部分都来源于人工操作,如人员能力不足、复核缺失将造成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导致料工费分析和毛利率分析时,数据不可比,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误导。

2.3 研发费用问题

研发费用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产生的相关费用支出,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摊销、设计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等。从近几年的IPO问询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会被问到研发费用问题,如特创科技创业板IPO过程中,研发费用被屡次问询,尽管特创科技再三强调自身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符合准则,但审议会议现场仍遭监管部门关注,最终因多问题被否。制造业企业常见的研发费用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未制定恰当的研发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制度制定方面,部分公司因不了解研发费用内控要求,未能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另外,研发内控涉及研发、生产、财务等多部门,可能存在部门间制度不统一的情况。而且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研发费用的愈加重视,不断出台新文件,也会导致原有制度老化。执行方面,部分拟IPO公司空有制度,实际执行与制度文件上的要求大相径庭,常出现研发费用核算依据不完善的情况,经不起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第二,虚增研发费用。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性和创新属性,主要通过研发费用等量化指标进行度量,也正是这个原因,不少企业为了满足监管部门审核的需要,采用在报告期内加大研发支出的方式论证自己的高科技含量。同时,因研发费用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100%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也有严格要求,导致拟上市公司虚增研发费用的动机更加强烈。第三,未严格区分研发与生产活动。部分拟IPO企业存在研发领料与生产领料、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研发所用资源与生产资源混同的情形,相关物料成本、职工薪酬、资源费用在研发活动和生产活动之间划分不清晰,相关料工费在研发项目与生产项目之间归集和分摊不够准确,存在研发费用、生产成本混同的情形[2]。

3 制造业企业IPO过程中主要财务问题的规范建议

3.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规范收入核算

为解决前文中提到的收入确认问题,企业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新收入准则和商品买卖合同中的控制权转移条款准确判断。新收入准则将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作为收入确认时点。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收入确认通常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合同条款约定了相关的控制权转移时点;二是取得合同所约定的控制权转移时点相关外部证据。拟IPO企业应根据新收入准则全面梳理申报期内在执行的销售合同,聚焦于合同中关于控制权转移时点的条款,适用控制权转移模型而非风险报酬转移模型进行判断;控制权转移时点相关外部证据包括客户签收单、验收单或替代性证据等。制造业企业常见的产品收入确认时点有客户签收时点、验收通过时点、对账时点,基于同一行业通常收入确认时点和收入确认方法较为相近,拟上市企业应当关注行业动向,总结并参考同行业收入确认时点。第二,完善并执行内控制度以保证单据规范性。原始单据的不规范本质上属于内部控制缺陷,拟上市公司在启动IPO工作之前,应搭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优化和完善,明确风险控制目标、控制点、控制实施证据、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并有效执行。从收入确认方面来说,企业应细化《ERP出入库单据管理制度》或类似制度,明确销售出库流程涉及的单据类型、制单和审核人员的权限管理、纸质单据留存要求和时效要求等。同时,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控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保障经营血液正常流转。第三,优先选择净额法。某项业务采用总额法或净额法确认收入,核心在于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应用指南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1号》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具体业务的合同条款、交易实质和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业务处理方法,判断企业在向客户转移商品前是否取得了商品的控制权,如果发行人在向下游转让商品前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则为主要责任人,按总额法确认收入,否则为代理人,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因两种模式下合同相关条款和税务开票方式均有差异,企业需与中介辅导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在业务开展前仔细研讨业务模式,在难以判断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

3.2 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3.2.1 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通常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在实务操作中,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产线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特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准确核算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审计的需要[3]。

选定成本核算方法后,料工费的归集分配方法同样应清晰,企业所发生的生产成本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其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慎重确定后,通常不再随意变更,以保持不同期间数据的可比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归集和分配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数据的重要性,也要兼顾成本效率。例如,某项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很低,而要精确核算其消耗量需要建立复杂的额外流程,那么可以简化其计算方法,如按估计值入账或记录在制造费用中;如果制造费用中某项费用金额较大,且仅归属于某种产品,则不应在产线上分配,而应单独分配至此种产品。

3.2.2 有效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准确性是成本核算的核心,要求数据准确而不必精确,数据准确性可通过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来保证。预防性即为预先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其考试合格。检查性控制则可先制定检查清单,明确检查时点、内容和人员,可月中固定检查和随机检查,而不限于月结前检查。

成本核算人员应符合岗位要求,具备能在检查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本核算人员应多下车间实地考察,向现场生产人员了解生产情况,与工艺人员多沟通工艺流程,实地考察可以帮助成本核算人员发现数据异常。

3.3 全流程规范研发费用核算

3.3.1 完善研发制度,加强有效执行

制定恰当的研发制度,首先应关注监管部门的政策走向,不断修订研发相关制度,如2023年11月中国证监局新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进一步明确研发相关内控要求:拟IPO公司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研发相关内控制度,包括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认定制度、研发业务流程、研发项目管理、研发人员管理等,明确研发支出的开支范围、标准、审批程序。同时,应按照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支出,准确记录员工工时、核算研发人员薪酬、归集研发领料用料和资产摊销等。

拟IPO企业应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研发项目工作流程,对相关流程及人员作出明确的职责划分,如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中经济效益测算必须经过财务部门复核,只有经过论证效益可观的研发项目才能正式立项实施,制度中的研发流程应覆盖立项论证、组织实施、结题验收、成果奖励、资料归档等,为研发工作实施提供制度性保障。财务部门应制定《研发费用核算管理制度》,明确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核算体系、核算依据及审批流程,归集范围应与最新的监管要求和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核算依据涉及研发领料单、项目工时统计表、人员/设备借调工时单、研发机器工时统计表、研发废料或试制品入库单、试制通知单、研发会议记录等。

企业应科学设置相关岗位,完善复核和监督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方可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3.3.2 从上至下提高法治和规范意识

2024年年初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税务金税系统不断升级,研发费用的检查力度持续加大,拟IPO公司应从上至下牢牢树立法治和规范意识,加强自我监督,从源头控制风险。

3.3.3 严格区分研发费用与生产成本

研发费用与生产成本的混同,主要表现在物料、职工薪酬、资源费用方面:①物料管理方面,企业应在ERP管理系统中设定“研发领料”类型,同时将研发项目设置为辅助核算,由研发部门人员直接去仓库领料,如必要可建立专门的研发仓库,指定专人管理,研发领料应经项目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时,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应当确认为存货的,应入库冲减研发费用,不得作为生产部门的产成品入库。②职工薪酬方面,《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规定:“发行人存在非全时研发人员的,应能够清晰统计相关人员从事不同职能的工时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属于从事研发活动的薪酬准确、合理分摊计入研发支出。”研发项目执行过程中,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全时人员和非全时人员)根据其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按项目填写项目工时,项目工时统计表每月由研发部门负责人或者研发项目负责人审批确认。财务部每月收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的项目工时汇总表、人事部门提供的考勤记录和薪酬费用,计算工时单价,用每个人当月的工时单价乘以项目工时核算计入各个研发项目的薪酬费用。③共用设备、产线、场地等资源的,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规定,公司应当准确记录相关资源使用情况,并将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工时占比、面积占比等标准进行合理分配,无法合理分配或未分配的不得计入研发支出。

4 结语

规范的财务管理是IPO上市审核过程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要求,直接影响企业的上市和发展。制造业企业应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政策,时刻关注并学习监管层发布的最新规范文件,将外部的政策导向和内部的财务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助力企业IPO成功,为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玮祺.国有企业IPO财务管理探析——以甲集团拟分拆H公司上市为例[J].新会计,2023(12):59-61.

【2】王骁.拟IPO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与规范研究[J].会计师,2023(12):137-139.

【3】谢福建.浅谈中小民营IPO工业企业如何构建规范高效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2022(12):56-58.

猜你喜欢

收入确认研发费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刍议企业如何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试析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算
基于合同管理的收入确认与成本费用控制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全面“营改增”后企业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探析
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收入确认中的运用分析
资本保全概念、会计计量属性与收入确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