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4-07-01左烨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互联网

[摘  要]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课堂教学流程结构,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研究者总结了“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探索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从而提出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成尚荣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书本化、课堂模式化、低效率等问题,教师要以“智慧课堂”作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充满“对话交流”与“问题提出”的数学课堂,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创造更高效的小学数学活力课堂。

那么,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程”,“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具有交际性、即时性、生活化的特点。教师合理有效地构建“智慧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抒发自我、表达个性,实现新课标对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智能终端设计学生听看、小组活动的任务,对学习内容或作业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模和提高数学素养。

一、“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书本化

现代课程开发观认为:学生不是课程的被动接收者,应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教师选择课程素材时,会出现模式化、低效率等问题:比如只选择书本上的内容,随意性与习惯性很明显,缺乏层次性;课程的难度与学生的关联性不强,甚至错位,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随意性的选择显现出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关注,使得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中,书本上的条件和线索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绝对的主导地位,引导太多、讲授太多,忽视了所需要营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

2.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滞后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在教学流程上有一定的统一性:比如,在课前激趣引入,在课中探究提升、拓展深化,在课后归纳总结等,教学的模式化造成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同时,传统课堂无法分享作业,导致学生出现的问题、思想被藏着、捂着,导致课堂生成比较肤浅等。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基于生活需要进行应用类微写作,让学生抓住规范性的同时兼顾表达的流畅生动,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能熟练地运用。

3.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模式滞后

(1)评改标准单一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是不愿意评价与反思,而是不知道怎么评改,心中没有评改的“杆秤”——评改标准。在评价时,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情况,忽略了学生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要更多关注学情的多元化,注意面向全体和兼顾学生差异性,如表1。

表1

[在认识射线、直线、角、垂线和平行线时,能结合生活情境,自觉参与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主动探索并掌握量角、画角和画垂线的方法][乐于与同学交流,能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评改反馈不及时

部分教师在课后对每名学生的作品进行逐一评改,再用另一节课针对评改中学生暴露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鉴于教学课时量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对学生一对一评价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二、“互联网+”时代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1. 知识集体生成:由个人发言→全班发表

智慧课堂是以智慧教学硬件为基础,应用智慧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由教师发布任务,教师选择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但是存在问题:比如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的学生能否代表全班把问题暴露出来,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无法知道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真实的学习情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为教学中学习资源的获取、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支持。每个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课堂生成,还能看到其他人的,真正实现了知识集体生成。

比如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课时,教师构建了智慧课堂,对面积单元的整理与练习进行了设计。

案例1  认识面积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拍照上传。

(2)让学生上台,“你想对谁说”:互相学习,找一找自己和同伴作品上的闪光点和需要补充的地方。

(3)结合学生作品思考:①整理面积的含义;②整理面积单位;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课堂结构清晰:由满堂灌输→任务教学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明确阐述了优化教学结构对于学生发展的必要性,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活动进行重新组合。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思考学生怎么参与每个任务。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任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学习动力的教学内容)→每个任务怎么去做(学生怎么参与)板块式结构化教学流程,开展板块的单式、复式、整式的纵横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全面概括,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案例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板块(如表2),分别为“思维导图”“我会填”“我会用”“我会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展示、互相补充。通过板块式结构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高度关注:反馈滞后→及时反馈

智慧课堂评改的优势在于它能做到即时评改、及时反馈。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做出反馈,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好。”在智慧课堂的实施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教师不仅能知道全班学生的正确率,还能掌握每名学生做题时间,对于思考时间长、正确率不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作品,或者以学生推荐的方式进行作品展示。在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选择一名学生的作品进行示范评改,归纳评改标准;然后小组依据评改标准进行互评、修改;最后针对评改中学生暴露的普遍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

如图1,这是笔者智慧课堂上的教学片段,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能当堂获取学生作品,同时知道全班正确率和每位学生的答题时间,每位学生也知道自己答题的正确与否。在评改的过程中,问题得到精准解决:教师讲解时由传统的顺序讲评转变为针对性的讲评,使问题反馈得到及时解决。

4. 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教师讲授→学生评价

评价对数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新课标在建议中提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智慧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教师可以将智慧教学与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手段相结合,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时代的接轨,激发学生操作的欲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比如,笔者巧借iPad上的Airschool平台,尝试了一次“营养午餐”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笔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出示学校日常午餐菜谱及营养标准配文,让学生谈谈自己搭配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使学生认识科学、合理配菜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己搭配符合标准的菜谱,搭配好后根据“营养标准、荤素搭配”的要求来评价、修改自己的搭配;最后,让学生在课堂现场用iPad拍照发表、点赞评论,从全班搭配的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如图2)。

三、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1. 以教学目标为本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鲜活的课堂模式,灵活多变,操作性强。它通过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得到高效的指导,进而更好地辅助教学。当然,教师不能只为丰富的形式而冲淡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智慧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板块化的活动设计,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以目标驱动,增加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1)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设计

在智慧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任务,寻找有助于学生思考表达、协作建构、反馈评价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的使用技术,对教学过程中与技术应用结合的环节要做好预设,关注技术应用与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让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丰富练习形式

智慧课堂的关键词是智慧和课堂,按照现代课程理念,学生在智慧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的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充分挖掘网络空间,积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丰富练习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能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学习、巩固、练习、应用数学知识,爱上数学学习。

案例3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笔者将练习部分枯燥的计算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相较于机械地练习“除法计算”和教师不断反复讲“算理”“算法”,学生扮演“小海盗”进行“淘金计算游戏”,能快速进行计算选择。这样不是教师直接告知或是简单的提问,而是让学生直接经历“抓”的过程,学习更加真实、有效。在热闹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断经历估数、计算的过程,对其数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驱动,智慧课堂评价修改

(1)评改主体的交互性

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即人机对话。随着智慧课堂交互性平台的日趋成熟,交互性评价、反馈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智慧课堂互动平台,学生注册后在上面发表微作品,教师、家长看到后可点赞评论、沟通留言,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晒一晒”。这样交互性的评改方式,一方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多元评改过程中审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自己的不足。

(2)评改标准的多元化

智慧课堂上增加了“学生互评”“互相查找问题、亮点”“你想对谁说”“给同伴提出意见”等环节。教师在请学生互相评改前,要让学生知道评改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时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情的多元化,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和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因此,评改标准可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比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时设计的评改标准,见表3。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最终的结果加以评判,以“得失成败论英雄”,而要尽可能掌握对结论有效的信息,尤其是要重视一些对结论看似无效、实则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习态度、方法等。有了这个评改标准,学生就可以清晰明确地进行同伴互评,同时审视、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反复评改,学生的评改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左烨(1991—),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思维可视化下的小学数学整理策略的实践研究”主持人,曾获江苏省首届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特等奖、南京市信息化教学实践与评优一等奖等荣誉。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互联网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