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4-07-01洪爽

大学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洪爽

[摘 要]借助《“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契合社会发展新形态对人才画像的新要求,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需重构。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开设、大纲修订和课程整体设计提出优化建议,为国家培育合格的数字经济复合型跨界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9-0040-05

如今,“三新”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中的方方面面。“三新”经济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的经济活动,其优势在于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此,高校应根据数字经济应用动态变化等新要求,优化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一、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数字经济专业以经济学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融合,打造集成式课程群,形成了“学科融通、产教融合、技术融入”的特色培养模式。

数字经济专业紧跟时代发展,依托专业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深化专业与企业的对接融合、协同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多行业、多领域适岗就业、高端就业;注重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专业技术培养,实现数字技术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从专业课程建设上看,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又要掌握数字新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本着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辐射带动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六个专业方向,形成数字经济专业群,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二、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相关研究综述

王小平、单海鹏(2023)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数字经济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应通过各类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字经济的性质、特征,了解国家相关发展策略,清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1]。

王忠、黄海欣、尹菲菲(2023)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设计和学生课堂展示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2]。

金雪涛、程静薇、姚林青等(2023)为培养传媒与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实现文理交叉的同时,体现出数字经济的规律与趋势。他们将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经济学相关的课程、数字经济和数据科学相关的课程、传媒商务素养相关的课程[3]。

孙宝军、赵俊岚(2023)通过对目前开设数字经济专业高校的调研,探索出适合数字经济专业的数据科学课程链,包含数据科学导论、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经济应用综合实践等课程[4]。

李伟、侯彦利(2023)的新财经理念包含财经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五个要素[5]。新财经理念下构建的数字经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含两个维度——数字经济和新财经教育理念,其中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四个要素。

三、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专业特色较不明显

查阅开设数字经济专业的高校公开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部分高校所设置的课程特色较不明显,只有少部分学校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专业特色,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其信息传播和数字媒体教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汇总整理后发现,由于数字经济专业所属学科为经济学,一些特色不太明显的高校设置了较多的经济类课程,然后依据本校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加入与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对应的课程。以辽宁财贸学院为例,其在设置经济学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类课程线,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大数据分析技能。但这种设置使学生的知识不容易形成体系。课题组通过对辽宁财贸学院2021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但这样的知识比较分散。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掌握得较好,对其他知识也能够知晓,但了解不深。

(二)课程知识上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数字经济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计算机、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从课程体系上看,虽然高校都在努力探究学科交叉,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交叉融合程度依然有待提高。经济数字化转型是要研究如何将数字新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所需人才除了要掌握经济学、大数据、数字技术等各类知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付诸实践,帮助企业建设数字化运营平台,设计经济数字化转型方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须讲清为实现经济数字化转型要使用到的数字技术手段和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助力经济数字化转型。知识的交叉融合实现途径与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息息相关。教师队伍从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到将新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材的调整和新教材的编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些都是现阶段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建议

(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课程

数字经济专业是学科交叉最为明显的一个专业,其主干学科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校在开设课程时需要兼顾各学科,因此课程数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选择各学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形成一定的分析思维,熟悉一定的操作技能。

1.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

数字经济专业所属的专业大类为经济学,因此需要开设很多经济学基础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法等。有了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经济运行规律,解释各种经济现象,认识经济数字化转型基本情况,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从理论上来看,经济学专业基础学习为学生理解后续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实践上来看,经济学专业基础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为更好地服务经济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升学生对经济的深度分析能力,因此也应开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课程,引导学生分别从产业视角、区域视角、国际视角研究社会经济活动。除此之外,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经济分析基本技能,因此要开设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后续大数据综合分析奠定基础。

2.计算机类课程

数字经济专业的跨学科特点体现在所属主干学科除了经济学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此应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Web系统与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可视化、商业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计算机编程、数据挖掘,为后续数字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最后综合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类课程只是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相比计算机专业,其对数字经济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会弱一些,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如果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偏向计算机科学领域,则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

3.数字技术课程

从上面两点内容可以看到,不管在内容上如何进行更新和转换,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都具有自己明确的学科归属。要想更好地将各类知识交叉融合,需要开设“数字”相关课程,通过桥梁作用将各类课程进行关联。其中比较关键的一门课程是数字经济概论,一般开设在中间的学期。在前期,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经济学、计算机、管理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可将该门课程作为一个过渡,引导学生从数字经济角度开始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有能够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思维和能力。以数字经济概论为核心建立的数字经济专业课程关系见图1。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致力于研究数字技术,因为数字技术能够辐射各行各业,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数字思维,知道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

除此之外,还要开设一些“数字”相关课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让学生了解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为实现经济数字化转型需采用哪些数字技术,并能够知晓如何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转型中。

(二)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应增加更多“数字”相关内容,不断推进经济类课程的升级和优化,不断加强经济类课程和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的融合,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1.补充“数字”知识

(1)补充新生产要素——数据信息有关内容

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信息这种新型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从产业角度看,数据信息可以加强产业内部的交流,细化生产分工流程;从流通角度看,数据信息可以为各类生产要素的时空交换创造便利条件,提升区域间交易效率;从分配角度看,数据信息可以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补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内容

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来看是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如前文提到的数据信息可以强化产业关联和加速产业融合,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要重视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现有产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此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价值体系的重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补充数字技术发展有关内容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启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开始出现,促进形成了很多新兴产业,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有力支撑了新型消费,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出多种产业新模式,如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推动实体经济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补充就业与失业有关内容

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就业岗位调整。一方面是传统岗位的消失。随着生产方式的逐渐智能化,人机深度协同,甚至工厂无人化的现象也会出现,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新岗位的出现。如出现了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商务数据分析师等新岗位。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持续不匹配所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不仅不利于家庭生活,而且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改革和企业技能培训。

(5)补充消费有关内容

目前,我国拉动经济增长仍然离不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这个途径,而数字新技术能够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新技术精准识别出消费热点,发现新市场,挖掘新需求,刺激新消费。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新技术高效识别出消费痛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通过量身定制提高消费体验。

(6)补充区域经济发展有关内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统一市场。在市场一体化之下,商品流动更加自由,产业分工更加深化,生产更加专业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可能。如电子商务、短视频直播等逐步走进乡村地区,各地区间的消费渠道被打通,大量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借助网络平台打开了销路,提高了乡村地区的收入水平。另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可以承接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借此融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丰富产业链的同时,为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提供新方向、新机遇。因此,数字经济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增加创新思维培养教学内容

可开设区块链+创新思维课程,让学生正确掌握区块链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具备区块链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典型行业和领域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前沿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场景应用。可开设数字化转型思维课程,让学生正确掌握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路径等基本知识,具备创新思维、数字思维,理解我国数字化转型思想,未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分析。可开设数字化运营与管理课程,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化运营与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高效、智能的数字化手段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重视知识交叉融合课程教学

(1)开设商业大数据分析课程

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只有借助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和利用大数据,才能挖掘出商务数据的真正价值。因此,应在学生学完计算机和经济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开设商业大数据分析课程,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如流量来源分析、商品分析、客户行为分析、商业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等,帮助企业提高营利能力。

(2)开设数字化运营管理课程

可以从科技、服务和贸易等方面入手,培养能够助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在先修课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这类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并运用数字技术设计产品和服务形式建设智慧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开设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课程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一是云计算在计算和存储资源方面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的特点,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二是大数据分析具有计算能力要求高、计算资源需求量大的特点,而云计算能够满足大数据分析对这两个特点的需求。

(4)开设数字经济综合分析课程

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类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在大四学年应开设一门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分组完成指定项目,从材料准备、材料处理、结果分析到成果展示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字”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程整体设计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基本上是简单地通过一个期末考试来完成,这种方式更加注重理论上的考核,无法实现对实践应用能力的检验。为更好地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比如基础类课程要注重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综合问题分析题,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技能类课程要注重对技能的考核,可以增加过程考核,采取案例解答、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等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分阶段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授课进度;还可以改革期末考试形式,采取作品制作、项目设计、技术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检验。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高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评价,企业对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素质进行评价,行业协会则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的方式对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进行考核。由三方共同建立起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有机结合,促进了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思维和技能

依托数字化教育平台,引导教师学习数字化知识,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数字经济产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字产业化,主要包含通信产业、计算机基础技术产业、软件产业、软硬一体化产业等。为更好地了解最新数字产品的开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教师应多走访此类企业。二是产业数字化,主要包含要素数字化、过程数字化、产业融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数字化转型现状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过程,教师应多走访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这对于教师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实践课程教学离不开好的硬件设施,数字经济专业课程建设急需配套的实验室、与课程对应的软件或者系统平台,为学生数字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助力。

3.延伸课堂知识

数字经济专业的学习必然面临专业知识涉及面广以及专业知识实时更新的问题,因此仅仅是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量与认识深度。除了给学生下达预习和课后作业任务,让学生阅读书籍、搜集资料、调研分析,还可以从学校层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考取职业证书,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经济思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数字经济建设与运营能力等。这种课上课下的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高校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高校应根据国民经济各领域人才需求开设课程,同时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整体设计,从根本上优化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小平,单海鹏.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数字经济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3):83-89.

[2] 王忠,黄海欣,尹菲菲.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3,47(7):71-79.

[3] 金雪涛,程静薇,姚林青,等.以Π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数字经济专业建设探索[J].大学教育,2023(3):106-109.

[4] 孙宝军,赵俊岚.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数字经济专业融合数据科学课程链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21(1):27-30.

[5] 李伟,侯彦利.基于“新财经”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43-4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