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教学的价值塑造与路径铺展
2024-06-30徐帅帅吕吉勇张涛张妍宁晶慧李德天李深广
徐帅帅 吕吉勇 张涛 张妍 宁晶慧 李德天 李深广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学理依据,以课程理念—课堂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为核心要义,探析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的价值值塑造与路径铺展,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具有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念、社会适应等价值。研究提出,将思政理念融入体操必修课程总目标,以课程总目标引领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真实情景教学,为提升成效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行动路径,并通过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实践课进行案例分析,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探析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的价值与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3-0060-08
The Value Shaping and Path Spread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to Gymnastics Compulsory Course Teaching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Shuai-shuai1,LV Ji-yong2,ZHANG Tao3,ZHANG Yan3,NING Jing-hui3,LI De-tian3,LI Shen-guang1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ituational cognition, and the core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philosophy, classroom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ac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gymnastics curriculum, and analyze it through teaching case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into the general goal of gymnastics compulsory courses, lea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 with the general goal of the course, use real situation teaching in classroom practic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ction path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carry out case analysis through the gymnastics practice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and analyz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gymnastics course from the dual dimension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Curriculum Politics;Sports Colleges;Gymnastics Compulsory Course;Classroom Teaching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们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其本质是立德树人,通过显隐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体操必修课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素养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课程类别,将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已然成为各体育院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德体双增”的重要推力。然而,我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依然存在思政元素凝练不准、教学要求落实不够、方法创新模式不活、路径设计策略不优等问题[3],不利于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随着各专业领域课程思政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挖掘体操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学理依据,探析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的价值塑造,以课程理念—课堂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为核心要义,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进行实践应用,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教学的价值塑造
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教学内容丰富,具有多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够从不同维度塑造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充分挖掘其思政元素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基于此,根据体操项目的内容和特点,精准凝练体操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划分为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念和社会适应4个维度(见图1)。
1.1 家国情怀:强化制度认同,践行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能够提高学生“四个自信”“四个认同”、爱国情怀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等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思政意识的形成。(1)队列队形练习是体操课程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体操课程中的队列队形练习内容是从军队演化而来,其中蕴含有我国对军队管理的要求和军队理念。通过将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等阅兵式视频投放至多媒体设备,配以教师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达到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竞技体操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奥运争光计划项目”夺标的重点项目之一。竞技体操学习过程中引入体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等典范先进案例,点燃学生为国争光、捍卫中华集体荣誉等爱国主义情怀。
1.2 个人品格:规范个体行为,提高职业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规范行为,提高职业素养、体育品德和体育素养等个人品格。(1)通过体操规则的学习,有助于规范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尊重并践行规范。(2)通过实习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其职业竞争力。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口令呼喊能力、徒手体操中的动作讲解与示范能力、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技能等能力,都是发展职业技能、提高职业规范的重要途径。(3)在器械体操练习中,保护与帮助者通过保护或帮助练习者完成动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形成一种友爱互助、团结奋进、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保护与帮助法的作用。如在单杠“骑乘转体180°成支撑”动作练习中,学生难以克服在杠上的恐惧心理是完成该动作的最大障碍,从而导致动作变形从而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同学之间的保护与帮助,练习者能够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同时避免危险事件发生,促进了同学间关系融洽,提升了相互信任度和团结合作意识,在班级中形成友爱互助的氛围。
1.3 科学观念:引导健康生活,勇于开拓创新思维
通过科学的体操练习方法和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科学方法、创新思维、健康理念等科学观念,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在徒手体操创编过程中,通过将不同身体部位的不同类别动作进行组合、编排并展示,能够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桎梏,勇于创新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能力。如运用探究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创编的徒手体操组合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并在班级内探讨该组合的理论原理、合理性及适用性等科学问题。(2)通过传授体操健身原理与原则,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理念、加强健康生活认知;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增进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通过轻器械体操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哑铃、跳绳、体操棍等轻器械进行健身,教会学生新型健身方法,能够利用轻器械科学健身。(4)在队列队形口令组合练习时,教师创设一个情境问题并规定场地范围,让学生按照既定情境和规定场地,通过小组讨论运用所学口令指挥队伍移动以完成情境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改革意识和筹划决策水平,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社会适应:增强人文关怀,强化环境适应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交际适应和应急适应等社会适应能力。(1)通过徒手体操理论与实践教学,传授科学健身理念并教会学生日常健身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健身,达到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效果,有利于其调节心理情绪,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运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体操馆内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创编一个包含跳跃、滚翻、奔跑、平衡等内容的体操健身组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进行健身,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力。(2)娱乐性和健身性是轻器械操和徒手体操的主要特点[4],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应激适应能力,纾解学习压力、提高自我认同感、价值认同,增强自尊自信、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等(3)竞技性体操具有高难度、高挑战性等特征,通过竞技性体操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情绪调控和生物适应能力。
2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程的路径铺展
以体操课程思政的多维价值为引领,尝试构建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路径。情境认知理论主张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教学[5],关注学生品行成长性发展过程,注重收集、整理学生与情境互动过程中思政元素所产生的行为过程、心理倾向等表现,有助于学生技能学习向日常生活中迁移。基于此,本研究以理念—目标—方法—评价为逻辑主线,
构建了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路径(见图2)。
2.1 课程理念转变:将思政理念融入体操课程总目标
在体操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体操课程思政建设要取得预期的育人效应,首先应将体操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操课程总目标中,在体操课程目标中有所展现。《辞海》将“理念”解释为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6],课程理念可以被理解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学校教育中各门课程的观念[7]。课程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发展变化的。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从强调增强体质的“双基”“三基”理念,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理念,再到“健康第一”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变化过程,充分体现出不同时期学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变迁[8]。在新发展阶段,将体操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操课程教学,既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应然举措。依据在于:(1)“立德树人”是体操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流的课程应该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其中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9]。体操课程思政要为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固本强基,为学校体育培养人才树好风向标,为拓展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路径打造助推器。将思政理念融入体操课程,有助于课程思政理念具体化,通过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理念。(2)协同育人是体操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0]。可见,“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紧密相连。在体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课程总目标为载体,通过实现体操课程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操课程的应有育人功效。
2.2 课堂目标升华:以课程总目标引领课堂教学目标
思政教育目标在体操课程思政设计和执行中起到引领作用。课程目标是指体操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理念的直接反映,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11]。在体操课程总目标中,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更为具体。将体操课程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体操课堂目标中,是实现体操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厘清目标维度,将思政元素融入体操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根据授课内容特点,将某一种或多种维度的思政元素作为主要目标融入教学设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目标[12]。这一过程要注重思政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调适与配置,体现在教学计划中的思政目标一定是与其他目标并行的。其次,立足实践,目标设计实际化。思政目标的设置要立足于实践,确保设置的目标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能直接体现学生身心变化的,切忌设置模糊、空泛的思政目标。如在双杠挂臂摆动教学设计时,思政目标可设为:通过双杠挂臂摆动练习,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一开始怕疼、不敢发力,到最后克服疼痛,勇于完成动作,这样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意志品质的变化,体现思政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致性。再次,着眼全方位,目标实施精细化。全方位育人要求课程思政实施要覆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追求无处不在、点点滴滴的思政育人过程。因此,在实施体操课程思政目标时要全面、精细,充分考虑整个教学环境。最后,扎根全过程,目标贯穿全周期。全过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体操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全周期,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体现目标达成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如通过保护与帮助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达成了友爱互助、团结奋进、合作共赢等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将这一目标在今后的课程和生活中贯穿始终,以达到思政目标的内化。
2.3 教学方法要义: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真实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是体操课程思政应用的核心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总和,强调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突出“学生中心”思想[13]。体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在常用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精妙设计,强调学生中心、感受立体、显隐一体。基于此,在教学方法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置于模拟现实领域,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实施教学活动[14]。首先,情境问题与思政目标相匹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显性的,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是隐性的。在创设情境问题时要将显性的问题和目标与隐性的思政元素相匹配,做到显性目标与隐性价值无缝衔接,以实现体操课程思政与体操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相互融通,达成全面育人之成效。其次,情境问题的可复制性。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应该具有标准化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以便于在不同学生群体中将情境问题再现,一方面对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结果,另一方面为其他院校开展体操思政教学提供案例参考。最后,体育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关联性。情境问题要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情境问题转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的联系和迁移。
2.4 评价机制完善:为提升成效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评价和反思是保证教育项目和政策生命周期的必要成分[15],科学的评价是检验体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评价制度应立足学生需求,形成多元、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16]。首先,选择多元化评价指标。要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角度健全指标体系,从课程标准设定、培养方案整合、教育纪律约束、教学督导听课、职称晋升激励等角度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构建科学、精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不同类别的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提升评价的合理性。从评价过程来看,平时成绩对应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后作业、课堂实践等;期末成绩对应结果性评价,主要采用“以赛代考”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运动技能展示能力、规则意识、拼搏精神、集体荣誉感以及能否将所学内容应用于体操比赛中的能力。其次,转变评价方式。由教师单一评价方式改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突出评价体系的全过程、多角度、综合性及科学性,使学生德、体、智、美、劳“五育”得到全面评价。最后,合理运用评价结果。课程思政评价的根本指向在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遵循“持续改进”理念下的“评价—反馈—改进”路线,通过评价结果研判思政元素融入体操课堂情况,并制定后期改进方略以推动专业教师发展、课程与教学优化、思政育人增效。
3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院校体操必修课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3.1 案例设计
本研究从国家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念、社会适应四个维度剖析了体操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并以理念融入-目标引领-情境创设-健全评价为逻辑主线构建了体操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堂体操课作为案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见表1),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体操课程提供落地的参考。
完整的体操课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其中准备部分是课堂的导入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演练及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涵盖了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体操基本功练习和单杠技术学习;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课的教学情况、告知学生下次课的内容提要及布置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并提炼出各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目标贯穿课堂始终,以实现体操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2 应用案例
3.2.1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练习和准备活动三个主要内容(见表2)。
(1)课堂常规部分引入的课程思政元素为规则意识、综合能力、爱国情怀等。如运用“小先生”法提高协商的组织指挥和领导能力;通过师生互相行注目礼,提高学生尊师重道的意志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队列练习部分引入的思政元素为国家认同、爱国情怀、行为规范、创新意识等。首先,通过录像观察法,将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阅兵仪式做成短视频并通过多媒体投放至大屏幕供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后,组织学生面向国旗敬礼,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其次,运用分组练习法,各小组自行设计一个队列变化组合,并分组展示。但先不提供关于团队内沟通交流的任何引导,让学生们自行配合,引导学生多元思考能力,发展其创新意识。在展示结束后,必然有部分小组场地运用不合理导致展示不流畅或中断,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接着,教师将这个问题进行深化和抽象,将之与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而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社会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与组织内成员沟通交流。如用什么语言“破冰”,怎样回应他人的意见,如何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机制等。最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们展示队列变化组合,以检验他们是否能够实践所学知识并改善自己的表现。(3)准备活动部分引入的思政元素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健康理念等。准备活动是体育运动必须进行的热身活动,是降低肌肉粘滞性、提升机体机能、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首先,通过准备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练前热身”的好习惯,促进其健康发展。其次,运用情境导入法,设置本次课的主题体操类游戏—野外探险,一方面激活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接受军事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勇于挑战等个人品质。
3.2.2 基本部分
单杠技术和专项素质是基本部分的主要学习内容,也是体操课的主体内容(见表3)。其中,单杠技术包括复习内容(单脚蹬地翻身上)和学习内容(支撑腹回环),专项素质包括肋木举腿和引体向上。
(1)单杠复习内容引入的思政元素为体育品德、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等。运用比赛教学法,将学生分成数量均等的两个小组,各小组每次委派一名队员同时完成动作,教师依据评分标准打分,得分高者所在队伍记1分,另一队伍不得分,最后总分高的一组获胜。借此,能够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鼓励其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2)单杠学习内容引入的思政元素为体育素养、行为规范等。单杠支撑腹回环动作是由双手和腹部支撑单杠,向后回环360°的回环类动作,属于在器械上向后翻转类动作,学生练习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向后倒肩不果断或倒肩时曲臂,主要原因是做动作时看不见后方,没有目标物造成恐惧、害怕等心理障碍。基于此,可运用案例导入法,引入“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激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尝试,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亦可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不同组别设置不同的任务目标,并鼓励高级组的学生为低于自己所在组别的学生提供动作指导,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3)专项素质练习引入的思政元素为体育素养、健康生活等。此部分联合使用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和比赛教学法。首先运用情境导入法,创设一个“火速救援”主题情境,两人一组,分别在场地两端。其次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一人从一端连续蛙跳至对面队员处,由另一名队员抬起其双脚,双手俯撑爬回出发点即完成本次“救援任务”。而后运用比赛教学法激励学生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3.2.3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主要包括放松整理、课堂小结、宣布下课和归还器材4个部分(见表4)。
(1)放松整理引入的思政元素为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在教师播放的音乐伴奏下,学生集体做整理运动以调节身心,一方面能够有效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体育锻炼后放松整理的健康观念,促进其健康发展、健康成长。(2)课堂小结引入的思政元素为创新意识、健康生活等。教师通过讲解法对本次课任务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进行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多元思考与反思能力。学生通过课后完成任务,促进了其专业学习的连贯性,也为其建立健康生活理念提供契机。(3)宣布下课引入的思政元素为文化传承、职业规范等。在教师宣布下课时,通过师生互相行注目礼致敬将教学利益贯彻课堂始终,培养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体育品德。同时推动了其入职后遵守职业规范、践行执业规则。(4)归还器材引入的思政元素为职业规范、体育精神等。通过班级负责人带领其他同学将本次课所用器材归还至原位,给学生建立了规矩意识,促进了其个人品格及高尚道德的养成,为其步入社会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维护集体荣誉、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正确指引。
3.2.4 体操课堂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
体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指基于特定标准对体操课堂教学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等多元主体进行的评价。对于不同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侧重点也不同。(1)对于教师评价,主要通过教学督导评价、教师自评以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课堂教学实践和师德师风两个方面评价体操教师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体操课堂教学中是否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是否规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科研工作等,目的在于发现体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体操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性。(2)对于学生评价,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展开评价。第一,记录学生课堂出勤情况、遵守课堂准则情况及课堂学习投入情况,如在课堂学习和分组练习时是否积极学练、团结协作,对于学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评价学生遵规守矩、尊敬师长意识。第二,考察所安排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如安排学生轮流承担组织准备活动任务,观察记录学生是否具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是否具有组织领导能力,是否能够相互尊重,是否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等。第三,考查学生是否自觉完成课后作业,所提交的作业是否经过深度思考,以评价学生诚实守信、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等精神品质。
4 结 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重点,也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求。体操课程内容丰富,体操课程思政具有提升学生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念、社会适应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然而目前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思政元素凝练不准、方法创新模式不活、路径设计不优等问题难以发挥思政教育的完整功能。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体操内容的特点,凝练出体操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思政理念融入—课程目标引领—情境问题创设—评价体系构建为主线,构建了课程思政融入体操必修课教学的路径,并结合案例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实践支撑,为提升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在此基础上,团队将继续深入本课题研究,最终目的在于探索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操作性路径,为培养“又红又专”的体育教育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2020-06-01.
[3] 赵晶,闫育东,高江航.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本源回归、价值塑造与路径思考[J].体育学刊,2021,28(5):89-93.
[4] 朱子芳,杨光.原创趣味性体操对初中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1):77-82.
[5] 张良,靳玉乐.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怎样的教学认识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勾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5):32-37.
[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7] 张兴生,陈福亮,杨剑.新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变迁轨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106-109.
[8] 徐帅帅,李彦龙.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纾解[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4):70-76.
[9] 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
[10]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02-27.
[11] 夏树花.矛盾论视角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2):130-135.
[12] 刘纯献,刘盼盼.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J].体育学刊,2021,28(1):1-6.
[13] 武冬.体育课程思政原理、设计、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2-24.
[14] 吕吉勇,蒋湘之,王丹丹,等.北方高等体育院校冰雪运动教学多元化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3):28-34.
[15] 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J].体育学研究,2022,36(2):33-40.
[16] 李彦龙,常凤.“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转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J].体育学刊,2023,30(1):99-104.
基金项目:202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体育院校体操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SJGY20220646)。
作者简介:徐帅帅(1994-),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通信作者:吕吉勇(1968-),男,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