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灵宝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2024-06-30赵清坡马欢欢

人类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石制品三门峡

赵清坡 马欢欢

摘要:2016 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 处、石制品74 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 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 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 古土壤条带L11~S5 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关键词:三门峡;石制品;旧石器时代早期

1 前言

灵宝盆地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地区,与陕西潼关邻接,是中国古代东西交通的要道。20 世纪60 年代,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在三门峡市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发现张家湾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 [1];1963 年,又在三门峡调查发现水沟- 会兴沟等7 处旧石器地点[2]。1989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灵宝盆地发现了营里等地点[3]。除此之外,在三门峡卢氏也发现10 余处旧石器地点[4-6]。

2016 年之前,三门峡地区虽发现20 余处旧石器地点,但绝大多数石制品采自地表。寻找有确切层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该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的重点。2019 年,卢氏盆地旧石器调查新发现了27 处地点,其中17 处采集到出自地层的石制品,显示出这一地区的工作潜力[7]。

2016 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联合在河南三门峡进行多次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附近新发现8 处旧石器地点,大部分石制品出自确切的地层中,本文是对新发现地点及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2 旧石器地点概述

灵宝盆地是一个小型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多条河流,其中弘农涧河发源于秦岭山系的崤山西麓,上游河道弯曲,支流很多,呈羽毛状分布,河流阶地不很发育,仅在县城以北地段观察到1-2 级阶地[3]。弘农涧河两岸广泛分布第四系黄土,最厚达几十米,其下为第三系红土,部分区域第四系黄土直接覆盖在基岩上,黄土堆积内含多条古土壤条带,部分区域黄土中偶见砂砾石和透镜体。本次调查发现的8 处旧石器地点均分布在弘农涧河窄口水库西岸的黄土台地,部分地点的剖面因修建公路而暴露。石制品和化石主要发现于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地层中。根据地层堆积情况,新发现地点可分为3 类,第一类为黄土- 古土壤堆积(n=6; XLC, BYZ1, BYZ2, YZ1, YZ2, JC2);第二类为黄土堆积、河流相堆积(n=1,JC1);第三类是黄土剖面坍塌致石器散落在地表(n=1, BYZ3)(图1,表1)。下面以匣里村地点、闫庄1 号地点、贾村1 号地点和贾村2 号地点为代表进行简要介绍。

2.1 匣里村地点(XLC)

该地点两侧剖面出露较好,可见多条古土壤条带发育(图2,表1)。在公路东侧剖面底部黄土层之上的古土壤条带中发现1 件单台面石核(XLC:1,表2)和 1 件石片残片,在底部黄土层发现1 件化石和1 件砾石,化石经初步鉴定为披毛犀下颌骨。该剖面顶部黄土被侵蚀,通过对有特征的S5、L6、L9 进行识别,确立了黄土- 古土壤条带序列。该剖面S5“红三条”[8] 的第一条发育最明显,L7、L10、L11 中有弱发育古土壤条带,遗址文化层位于剖面底部的黄土层和其上的古土壤条带,应分别是L11 和S10。

2.2 闫庄1 号地点(YZ1)

该地点剖面可见11 条古土壤条带,通过野外观察判断底部黄土层为L9,其上的古土壤条带为S8。L9 底部有一层厚约1 m 的砾石层,出露长度达10 m,砾石分选差,磨圆度较好。

S8 中发现4 件石制品(完整石片、断片、残片和砾石各1 件),L9 中发现2 件石制品(1 件完整石片,YZ1:1,图3: 3;1 件石核,YZ1:2,表2)。石制品特征显示剥片和修理均采用硬锤锤击法。

2.3 贾村1 号地点(JC1)

该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最丰富。在东剖面地层中发现石制品7 件,地表采集12 件;北剖面地层发现石制品17 件,地表采集1 件。东剖面底部砾石层上,局部可见一层薄薄的钙板,钙板上为细砂层,细砂层上覆砾石层,在砾石层上的黄土中古土壤条带发育,石制品位于该层黄土底部;北剖面出露的底部为砾石层,其上为湖相沉积,再上为另一套砾石层,厚约70 cm,在剖面东部尖灭,在砾石层与上部黄土的交界处发现大量石制品。经判断砾石层之上的黄土为L9,古土壤条带为S8(图4)。

石制品类型丰富,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少量脉石英和石英砂岩等。磨蚀程度不一,大部分可见锐利的边缘。类型有石核(n=8)、石片(n=18,完整石片14 件)、石器(n=9)和断块。石核均为锤击石核,有单台面石核(n=3;图3: 5)、双台面石核(n=2)、单面盘状石核(n=2;图3: 1, 6)和多台面石核(n=1),部分石核表面附着较厚的钙化物。石片多为锤击石片(图5: 2, 3, 7;图3: 2-4, 7, 8, 10),仅2 件砸击石片(图5: 5,图3: 9)。石器类型有刮削器(n=6;图5: 9;图3: 11, 14, 17)、砍砸器(n=2;图5:11;图3: 12, 18)和凹缺器(n=1;图5: 8,图3: 15),单向加工为主,也有复向和反向加工。详细信息参见表2 和表3。

2.4 贾村2 号地点(JC2)

在该地点剖面S5 的第一条古土壤条带中发现1 件修理精美的锯齿刃器,为石英岩,毛坯为右裂片,在石片的右侧经正向加工成锯齿刃,修疤均匀、较深,分布连续,背面附着较厚钙化物(图5: 4,图3: 13;表3)。

3 讨论与结语

新发现石制品74 件,47 件出自地层。原料以石英岩为主,还有脉石英、石英砂岩等。石核均为锤击石核,有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多台面石核和单面盘状石核,尺寸差别大,多数石核利用率偏低。单面盘状石核,显示已存在向心剥片的策略。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仅少量砸击石片和摔击石片,台面多为自然台面。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还有似手斧、凹缺器和锯齿刃器,均为硬锤修理,片状毛坯居多,修理方式以正向加工为主,加工整体较为简单。石器工业均为简单石核- 石片系统,应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北闫庄3 号地点地表采集一件两面加工的似手斧(图5: 10,图3: 16;表3)与三门峡水沟- 会兴沟遗址[2,9] 的手斧相近。本次调查的地点与已报道的营里地点[3] 距离较近,剥片方式相似,均有尺寸较大、疑似摔击法制成的石片(图5: 12),但营里大石片比例高,且未发现营里典型的大三棱尖状器和石球等器物。此外,本次调查发现的石制品与秦岭南部南洛河流域的洛南盆地[10,11] 和卢氏盆地[4,7] 等地区的遗存具有可比性。

综合遗物埋藏的地层和地貌可知,本次调查发现的匣里村地点、闫庄1 号地点、贾村1 号和2 号地点的文化层均位于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L11~S5 之间,根据三门峡曹村剖面[12] 和会兴沟剖面[13] 的古地磁测年结果推测,该地区L11-S5 年代范围大约为0.99~0.48 MaBP。另有三个地点(闫庄2 号地点、北闫庄1 号和2 号地点)由于文化层所在的黄土剖面侵蚀严重,不见易于辨识的标志层,目前仅从石制品特征及堆积情况判断与上述4 个地点性质相似。

调查成果表明,三门峡地区尤其是灵宝盆地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存在丰富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距今100-50 万年中国北方的石器技术、文化特点和早期人类的适应能力提供重要材料。

致谢:本研究系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XWH030,还受到2017 年三门峡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试掘项目、河南省文物保护专项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业务基金的支持。三门峡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试掘系由河南省文物局立项, 项目负责人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现工作单位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参与调查的人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研究员(现工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宿凯博士、雷国俊、刘汉斌等;高星研究员、李占扬教授及两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贾兰坡,王择义,邱中朗.山西旧石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3-8

[2] 黄慰文.豫西三门峡地区的旧石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 8(2): 162-177

[3] 李占扬.河南灵宝营里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J].华夏考古,1990, 2: 1-8

[4] 杜水生,刘富良,朱世伟,等.河南卢氏发现黄土旧石器[J].第四纪研究,2008, 28: 12-18

[5] 王社江,鹿化煜,张红艳,等.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J].第四纪研究,2008, 28: 988-999

[6] 李占扬.河南境内古人类及旧石器遗存的发现及其问题[J].华夏考古,2012, 2: 14-24

[7] 林壹,牛雪纯,赵清坡,等.东秦岭卢氏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22, 41(3): 481-490

[8] 安芷生,魏兰英.离石黄土中的第五层古土壤及其古气候的意义[J].土壤学报,1980, 17(1): 1-12

[9] Li XW, Ao H, Dekkers MJ, et al. Early Pleistocene occurrence of Acheulian technology in North China[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7, 156: 12-22

[10] 鹿化煜,张红艳,王社江,等.东秦岭南洛河上游黄土地层年代的初步研究及其在旧石器考古中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7, 4: 559-567

[11] Sun X, Lu H, Wang S, et al. Age of newly discovered Paleolithic assemblages at Liuwan site Luonan Basin, central 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 347: 193-199

[12] 赵志中,吴锡浩,蒋复初,等.三门峡地区黄土与古季风[J].地质力学学报,2000, 6(4): 19-2

[13] 李兴文,林彬,敖红,等.河南三门峡水沟- 会兴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7, 41(2): 166-172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19GN117)

猜你喜欢

石制品三门峡
石桩子北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黑龙江逊克农场四分场遗址石制品研究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
三门峡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呈现的旧石器文化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