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与实践策略
2024-06-30江利
江利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师应当基于新课标要求,结构化设计课程内容,突破单课时教学中零散知识学习的局限性,重视知识关联性与整体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文章以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为切入点,简要分析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要点,即整体关联、学习中心、教学有序,以此为基础,提出教学实践策略,从而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大单元知识整合 实践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提出,注重单元整体设计,转变以往课时教学方法,明确数学知识内在逻辑及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关联性。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及数学内容,确定“主题-单元-课时”内容及教学目标,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能够把握整体数学内容,培养其核心素养,加强课程之间联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体教学立足于整合与重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目标,规划单元活动。其从整体视角综合考量、系统分析数学要素,具有三方面教育优势。
首先,就学科层面而言,单元整合教学能够整合知识,以某主题为核心开展教学,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技能和知识学习,打破知识点独立的局面,将关联知识构成整体,构建知识脉络。该模式不受知识局限,更注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单元整合教学还能立足于教材,整合学科间内容,多角度融合、跨学科思考,打破学科壁垒。
其次,就教学层面而言,单元整合教学转变了师生教学的方式,彰显学生主体性,是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和突破。同时,单元整合教学关注范围广泛,将学生也纳入其中,为其提供了思考表达与交流沟通的空间,使其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合作互助、独立思考。教师也能把握教学重难点,使每个课时不再是相互孤立的,进行整体单元结构规划,保证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思想感悟、知识理解、情感渗透的效率。
最后,就学生层面而言,立足单元基础能够将生活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明确教育目标不是应付考试、会做题,而是助力学生将知识用于生活中,应对复杂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实现更好的发展。单元整合教学强调教学情境、学习的真实性,以真实性问题为引,在学校、生活间架构“桥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综合性分析的能力。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的要点
(一)整体关联
小学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应当基于教材与新课标准,以整体视角关注知识关联性,实现“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教师解读教材时,应当以“大概念”为主,整合知识脉络,构建结构体系,保证知识相互关联,站位要高,对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技能等进行深层梳理。整体关联具体而言,一是内容本质联系,针对概念教学时,重点在于把握概念内涵本质,即构建网状知识体系,彰显知识间的关联性;二是认知递进联系,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经验,呈螺旋上升趋势,合理安排单元教学顺序,使得学生认知能够递进式变化;三是形式类比联系,不同的知识可能存在相似或相同的数学思想与运算定理,确定大单元内容后,采取类比教学法,将内容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教学。
(二)学习中心
新课标强调,应当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学习需求,彰显学生主体性。因此,在大单元知识整合中,应当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立足学生经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学习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情境,“学会”知识点,进而围绕学生体验开展评价。所以,大单元知识整合均要围绕学生开展,做到学习中心、学生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参与学习活动,亲身体会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问题解决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有序
在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中,应当做到层层相依、环环相扣。教学有序不是呆板地根据固定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重点在于教师设计的思维逻辑。为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步骤设计,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规划是什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围绕以上三个问题,确定设计思路,进而保证细节与布局具有逻辑性,以此确定学习结果,规划教学过程,明确评估标准。
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知识整合与实践策略
(一)把握知识逻辑,整合教材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基于思维导图,从单元整体切入,梳理相关知识点,助力学生直观了解知识、特征及其关联性,为后续知识体系建构提供支持。特别是深度学习需要将内容结构化,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将单元学科建构为整体,组织单元内容,使得学生从学科知识学习上升到核心素养培养。该环节重点在于内容结构化,联系学科知识,构建整体思维网络,深刻体会概念本质。例如,在“立体图形认知”教学中,通过结构图能够整合教材资源,梳理知识特征,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建构知识,体会知识特征与内在联系(见图1)。
在建构立体图形思维图后,确定将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鼓励学生以思考、观察等方式,从具体实物中将几何图形抽象出来,探究图形特征,结合平面图与立体图关系,确定对应图形,培养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通过此种方法,确定单元知识结构,明确单元学科概念、知识的关联性,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二)重构知识体系,打破单元界限
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应当打破单元界限,围绕基本能力与核心素养进行组织,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保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在小数乘法、小数除法教学中,通常是将二者放在不同单元内,学生学习时需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开展整合教学,则可将其重组,强化小数乘、除法的联系(见表1)。
打破单元界限进行整合后,确定内容安排如下:
(1)开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什么是小数乘除法”。
(2)训练技能:学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算法、算理等内容。课时教学顺序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整数是除数、小数是除数”,便于学生把握知识内容,准确区分小数除法、小数乘法之间的区别。
(3)专题练习:助力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4)拓展提升:涉及近似数探索、破解循环小数、计算器计算这几个内容。教材中商的近似数和积的近似数是分开编排的,由于两者均以“四舍五入”法计算,整合后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而循环小数能够让学生理解实际计算中循环小数意义,通过比较、观察与归纳,获得计算规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与意识。
(5)实践应用:涉及购物学问、乘车分段计费、“进一”与“去尾”的内容。购物与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应,由于前面学习小数乘除法内容,通过该环节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而乘车分段计费有利于学生掌握乘车计费规则及其计算方法。“进一”与“去尾”可求取商近似值,利用小数除法解决现实问题。
(6)专题训练:助力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7)复习整理:要求学生自主归纳所学的小数乘除法知识,确定内在联系,强调重难点,把握核心单元知识。
(三)优化教学流程,突出授课重点
1.开展单元分析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需要做好前期分析。教师以集体备课方式,多方位解读教材内容,确定教材重难点,选择恰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明确教材是重要资源,是课堂依托,需对教学重难点、目标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开展学情分析,通过单元前测试,确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例如,“两位数相乘”属于“数与代数”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方法,进而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方法,实现算法与算理的迁移,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能力。
2.确定教学目标
(1)目标统整
在教学流程优化中,应当制订整体教学目标,突出授课重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常规目标不同,强调统整性,注重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知识的多方融合,以此作为教学导向。例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拟定目标不仅要明确核心知识内容,如感知计数单位十进制关系,构建结构化“计数单位”认知,也要强调核心素养、能力要求,保证学生能够联系所学知识,实现新旧知识转化,提高迁移能力,培养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通过目标统整转变教学模式,培养素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层级
以往目标设置较为分散,缺乏目标的层级联系。单元目标层级设计要求各目标逐层递进,确保教师以目标为引领,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逐一实现目标,深层次认识知识关联性。例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根据“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将单元目标划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感悟计数单位,为认识万以内的数奠定基础。
第二层:理解万以内的数意义与结构,为运算万以内的数提供思路。
第三层:理解万以内的数计算方法、原理,追溯数的意义。
第四层:利用万以内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此种方法,以“感悟、理解、应用”为层级逻辑确定目标以连贯性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结构,在阶段性探究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四)落实生本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在大单元知识整合教学中,可开展情境教学,落实生本理念,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测量”单元的“课桌有多长”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复习测量方法与工具,回忆测量注意事项,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忆后讨论交流,进而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测量方法测量课桌长度。学生纷纷自主测量,出现“课桌测量长度结果不同”的问题。小组讨论为什么测量结果有所不同、为保证测量准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之后,由米尺向直尺过渡,观察直尺构造后,安排物体测量的活动,加强学生对不同测量工具的认知。鼓励学生思考:“在教室测量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有的学生说:“我利用脚印测量,脚印首尾相接,看看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需要多少个脚印。”有的学生说:“我利用数学书,脚印可能出现偏差,数学书是长方体,数据是固定的。”还有的学生说:“我利用身体测量,在脚的位置标记,首尾相接,看看长度是多少个身体。”教师反问学生:“我们在测量教室长度时,可以以脚印、书籍、身体为工具,做好标记,那么我们具体选择哪一种呢?”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测量身边常见的课桌、教室等物品,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自然而然培养其量感。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知识呈暴发式增长,传统缓慢的、线性的学习模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关键内容、消减烦冗内容成为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偏、难、旧、繁”的情况,教师应立足实际,从把握知识逻辑、重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流程、落实生本理念这几方面出发,开展大单元知识整合教学,挖掘学习深度,提高知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时晓月.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64166.
[2]范菲.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实施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1):6970.
[3]张香.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0):2022.
[4]陈燕茹.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学周刊,2023(32):8587.
[5]张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9):5153.
[6]王长莉.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J].天津教育,2023(18):6668.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