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24-06-29胡进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胡进

摘 要:本文总结了在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凸显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技术性、社会性和灵活性的新要求,并就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分析其成因。本文结合职教改革新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应构建公共危机教育体系,即在内容设置、手段支持、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反馈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理论学习到虚实体验、从自我管理到多元融合、从知识普及到价值引领、从单一评价到增值评价的转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教改革;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

公共危机教育注重提升大学生危机预防与应对能力,使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明确公共危机教育的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等体系的构建,在培养具有较强危机预防与应对能力的专业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的新要求

(一)凸显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教育内容须更加注重实训化

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化教育”的特性,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各类职业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更应强调实训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并胜任未来职业岗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内容须紧密结合实际,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凸显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的“职业化教育”特性,既能够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同时又要注重在培养过程中将人文性知识引入实用性知识[1],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让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危机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凸显职业教育的技术性,教育手段须更加注重信息化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即职业教育要在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下,推动形成“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形态,从教学手段上改进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不能只强调理论学习,而是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化教学理念下,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危机教育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如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模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处置过程,让学生学习公共危机相关的理论知识,且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并进行实践操作。

(三)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组织须更加注重协同化

职教改革不仅涉及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还强调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培训中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社会力量发光发热,共同推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组织也应向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2],建设“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社会组织+N”的多元化、协同化的办学组织形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公共危机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构建公共危机教育组织体系,促使学生参与到公共危机预防、应对、恢复的各个阶段中,提升其公共危机预防与应对能力。

(四)凸显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教育资源须更加注重多样化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危机观和价值观,更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公共危机的危害和影响,也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公共危机教育需要灵活运用数字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资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借助安全教育视频、公共危机案例分析库、公共危机模拟演练等多样化教育资源,丰富公共危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展示公共危机的真实案例和人物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危机事件的本质和应对方法,促使学生体验、感悟和内化公共危机教育的内容和价值。

二、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在内容、手段、管理、资源等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的问题分析

1. 教育内容缺乏技能实操训练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教育还体现为一种理念或意识,其内容的合理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3]高职院校的公共危机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多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侧重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原则和概念,强调公共危机教育所涵盖的危机理论知识等。相应地,缺乏实操性的危机训练和演练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公共危机应对技能。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公共危机时,可能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对。

2. 教育手段缺乏信息技术支持

公共危机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和传递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及时进行应对。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公共危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如在线测试、互动问答等方式,检测和巩固学生危机知识的掌握;可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提高学生对公共危机的分析、判断、沟通、协调等能力,实现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的教学递进。但是,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僵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足,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教学的要求。[4]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的教育手段一定程度上还依赖课堂教学和纸质材料,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公共危机教学信息更新缓慢、教学资源共享不足、师生互动性差等问题日益严重。

3. 教育管理存在校企合作不足

学校与企业在公共危机教育管理中合作程度不深是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校企联盟,建设“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应急管理部分+社会组织+N”的多元化、协同化的办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但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危机教育缺乏社会参与和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公共危机教育组织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程度的割裂,缺乏统一和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危机教育和应对中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公共危机教育需要多个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但目前高职院校还存在部门间沟通不畅、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其公共危机教育往往局限于校园内部,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实训平台,使公共危机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 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创新

公共危机教育需要各种灵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但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资源往往过于注重某一方面的危机应对知识,忽视了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方面的危机防范和应对知识;过于强调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忽视了不同危机情境下的应对能力培养。同时,从教学形式上看,很多公共危机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宣传册发放等形式上,较少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公共危机教育的网络平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尤其是公共危机教育的数据分析、反馈评价等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导致公共危机教育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单一的教育形式很难吸引学生,也无法有效开展公共危机应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1. 公共危机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同时,由于某些高职院校在公共危机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危机教育未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开展有效的实操性训练和模拟演练。

2. 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不够,公共危机教育缺乏实操性和协同性

高职院校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在公共危机教育方面的合作程度不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缺乏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学生在校期间难以接触到真实的危机情境和案例,也无法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危机应对能力。同时,企业也未能充分参与到公共危机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中来,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3. 教师数字素养的缺乏制约教育资源整合创新

公共危机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和学生学习的指导,开发在线精品课程和活页式教材等。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缺乏数字素养,没有从思想上将危机教育纳入实训教育体系中,导致公共危机教育内容缺乏实操性、创新性和价值引领。

4. 公共危机教育评价反馈不及时

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导致评价工作难以规范、有效地进行,评价结果也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公共危机教育知识的实际状况。即使有评价反馈的规则,也往往因为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流程而无法得到实施。

三、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体系的构建

公共危机教育虽然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但高职院校危机教育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基于职教改革的新要求,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教学平台为支撑,从内容设置、手段支持、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反馈方面构建公共危机教育体系,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理论学习到虚实体验、从自我管理到多元融合、从知识普及到价值引领、从单一评价到增值评价的转变(见图1)。

(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构建实训化公共危机教育内容

构建实训化的教育内容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公共危机教育内容应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层面包括公共危机知识、公共危机意识、公共危机文化等。实践层面主要包括危机能力训练和危机管理实践等。通过危机模拟演练、危机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公共危机教育的实践中学习、掌握和应用公共危机应对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危机管理有关的实际技能,通过与相关企业、社区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等开展联合实践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公共危机事件往往伴随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因此,公共危机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公共危机心理状态和公共危机责任的教育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心理素质。

(二)从理论学习到虚实体验,构建信息化公共危机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需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公共危机教育手段,实现公共危机教育从理论学习到虚实体验的发展,提升公共危机教育质量。首先,高职院校应构建公共危机教育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在线测试、互动问答等方式,检测和巩固学生公共危机知识的掌握;通过电子书籍、在线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其次,高职院校应搭建虚实结合的模拟演练系统。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重构公共危机发生、演变和处置的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公共危机应对的实践操作。再次,高职院校应建设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库。案例分析库可以收录各类公共危机案例,包括事件背景、应对策略、处理结果等,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方法,深入理解并掌握公共危机应对的实际操作。

(三)从自我管理到多元融合,构建协同化公共危机教育管理

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产业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危机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要从自我管理向多元主体融合发展转变,建立以学校组织管理为主,通过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化危机教育管理,凸显职业教育的行业性、社会性和开放性。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的危机管理和教育工作。其次,高职院校应完善校内公共危机教育的政策规章制度,在公共危机教育经费保障、专业师资培训和日常信息维护等方面,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并对公共危机教育和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共危机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再次,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深化校企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融合课堂公共危机知识教育培训和课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多元化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公共危机应对场景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四)从知识普及到价值引领,构建多元化公共危机教育资源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主动适应数字教育的新形势,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整合各类线上、线下优质资源,形成全面、系统、实用的多元化公共危机教育资源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公共危机知识普及类的教育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实用的公共危机应对知识,如编写和出版公共危机教育与管理的校本教材和活页式教材,开发高职院校公共危机管理的在线精品课程。其次,高职院校应通过收集并整理真实的公共危机案例,创作或引进以公共危机为主题的视频资源和纪录片,建设信息化的案例分析库和视频资源库,丰富情感激发类的教育资源。再次,高职院校应开发或引进公共危机模拟演练系统,建立公共危机实训基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公共危机应对的演练,又能在真实的危机场景和设施中提升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将公共危机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挖掘和宣传在公共危机应对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和工作。

(五)从单一评价到增值评价,构建系统化公共危机教育评价

在信息技术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和改革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复杂性。[5]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增值评价,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公共危机教育的增值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公共危机意识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以及行为改变等方面的增值效果,不仅要关注教育过程本身,更应重视教育结果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首先,在公共危机意识提升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在接受公共危机教育后是否对公共危机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其次,在应对能力提升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学生在面临公共危机时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来进行评估。当然,增值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跟踪调查法等建立“一生一档”,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观察学生在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意识提升等方面的持续变化。

四、结语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业态逐步引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公共危机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育资源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更加凸显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技术性、社会性和灵活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内容设置、手段支持、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反馈上整合构建公共危机教育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曹渡帆.职业教育应对公共危机的课程建设逻辑——基于对工作世界变革的审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2-53.

[2]李鹏,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06-114.

[3]杜文静,王晓笛,张茂聪.危机教育内容如何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1):132-142,150.

[4]邹宏秋,许嘉扬.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政策理路与实践进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2(6):103-108.

[5]熊晴,朱德全.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形态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4(4):94-10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