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群体困境及超越

2024-06-29王雪柔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王雪柔

摘 要:首先,本文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探讨了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三个现实困境,即学术深耕的“慢”需求与结果导向的“快”文化的冲突、行政事务对专业事务时间的挤占以及个人时间自主权的丧失。其次,本文从文化、社会变迁和行政逻辑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时间焦虑的生成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回归“慢学术”、削减行政类事务和注重发展性评价的应对策略,旨在引起社会对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问题的关注,反思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时间焦虑;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学者罗萨指出,现代社会通过强化时间规范,利用临时通知、截止期限和即时反馈,使个体经常感受到急迫感。罗萨进一步描述,这种时间规范的特征是很多事件的结束不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是以时间节点为标志。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个体无意识的被操纵和自我剥削。[1]

当整个社会都屈从于时间的规范与束缚之时,大学青年教师也很难独善其身,且这群年轻而经验相对较少的教育者,正面对着来自教学、科研以及行政任务等多重压力,他们不断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体会着焦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还间接地对高校人才的留存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探讨大学青年教师的时间焦虑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为深入剖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强调时间的压力、快节奏生活和时间焦虑等问题,关注社会加速的深层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自救方式。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分析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的缘由,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青年教师提供多元化的疏解路径。

一、生存困境:社会加速下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现实表征

(一)去同步化:学术慢时间与竞速快文化的矛盾

去同步化,作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是指社会不同领域发展速度的不协调或不同步。在学术领域中,去同步化反映了学术时间的“慢”与竞速文化的“快”之间的潜在对抗。

具体而言,学术劳动的独特节奏和时间特征决定了对慢时间的需求,新思想的生成通常需要经历那些沉闷而无所作为的阶段,取得最终成果的过程是漫长而充满未知的,有着不确定性。然而,在竞速文化的推动下,大学青年教师被迫提高产出效率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短”和“快”的评价导向使教师处于持续性的时间焦虑之中,并催生出了大量无实质创新、仓促完成的学术作品。[2]只为发表作品,不求深耕学术,这种急功近利之风导致学术产出同质化严重,青年教师学术作品的创新性匮乏,对学术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威胁。

(二)时间碎片化:行政事务与专业事务的冲突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自由、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途径。尽管科技设备赋予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互的可能,但也提供了将时间切割为零碎片段的技术手段,可支配时间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性证候。

在此种情境中的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大块、连续的时间,这种充足的、可以用来深度思考的整段时间是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

学术研究的重要保障。[3]然而,他们常常被迫应对各种偶发性事件,截止期限、即时反馈等硬性要求也对大学青年教师施加了时间压力,导致教学和科研这种重要但非紧急的专业事务不断让位于紧急但非重要的行政事务的现象产生。大学青年教师不得不重新调整工作的优先级来应付、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不断延后需要深度思考的阅读、写作和科学研究任务。[4]大学青年教师在一个个时间碎片中浅尝辄止,难以深入进行某项工作。当一天结束时,时常陷入一种“忙中有失”的时间焦虑状态,感觉自己将时间浪费在了没有意义的事上。

(三)行动的异化:个人自主与时间失控的悖论

罗萨指出,虽然个人拥有理论上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行动和利用时间,但实际上,个体却可能并未真正希望或支持采取这种行为方式。正如罗萨所言:“每当人们既是自愿,却又违反我们‘真正的意志在行动时,都可能会觉得被异化了。”[5]

对于大学青年教师而言,其行动往往受到绩效考核制度等外部规范和标准的限制。这导致其行动的掌控权和时间的自主权受到剥夺或减弱。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是必要的,但由此带来的时间压力会降低大学青年教师对时间分配的自主性,致使青年教师无法按照自身的意愿和实际需求安排时间,即被迫做着“并非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这让青年教师感觉即使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依旧不自由,增加了他们对于时间掌控的焦虑。

二、社会诊断: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生成机制

(一)文化逻辑: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体验

现代社会文化逻辑认为,人生的质量和富足程度取决于个体经历的丰富度和深度。[6]

这种逻辑强调优质生活是体验丰富、能够充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生活。同时,这也暗示着人们,年轻时就应有所作为。这种时间压迫下的人才年轻化为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时间焦虑。

在珍惜时间光荣、浪费时间可耻的价值观影响下,个体被自我规训,如果个体不能高效利用时间,就会产生愧疚和自发地想要弥补、改正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加速成为调节社会时钟与个人生活时钟错位状态的主导性策略,个体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即所谓的多任务处理,以适应外界环境对个体的要求。因此,为了顺应人才年轻化的趋势,迎合各种项目申报的年龄限制,大学青年教师必须掌握住时间资源,以消解虚度时间、无所作为的焦虑。

(二)社会变迁逻辑:事物时效性的缩短与竞争内卷化

“当下”是经验和期待交集的时间段,加速意味着被界定为“当下”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即事物时效性的缩短。

过去已成过去,未来即将到来。社会变迁的加快,事物时效性的缩短,让知识储备不断更迭。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果大学青年教师不采取任何行动,执意保持现状,就很可能

会在短时间内,因经验和能力的过时被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大学青年教师正站在一个“滑动的斜坡”上,每个大学青年教师都希望为不断迫近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处于前沿,不被“甩下坡去”。因此,时间的节省和高效利用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为了在内卷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青年教师被迫不断地加快工作进度、缩短研究周期,了解并掌握学术和科研的第一手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以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三)行政逻辑:隐性的时间规范和权力关系

现代社会不以明确的规则控制个体,而是通过隐性的时间规范,如截止期限、日程表等形式。

这种时间规范具有“非政治性”。它以人们几乎没有察觉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时间规范单纯地“就是在那儿”,由个体自己决定要不要去遵循它。这种潜在的、不言而喻的时间规则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种加速极权主义,让人觉得时间是个人的事情。

在大学中受到时间管控的青年教师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尽管并无明显的外部压迫者,但似乎一直在受人操控。这由潜藏在自由主义之下,既让个体感到近乎全然自由,却又在持续增加压力的一连串社会期待所左右。个体很难察觉到时间是可以由社会构建,被政治协商,或受制于权力关系而发生改变的。权势者能够影响其他人的时间安排,让其等待、调整或配合,导致个体的时间计划常常遭到扰乱。[7]高校里隐性的时间规范与教师个人自由时间的冲突,不断地让青年教师感受到时间的短缺。

三、困境超越: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的疏解策略

(一)寻找共鸣:回归“慢科研”

罗萨的共鸣理论和慢科研概念提供了应对时间压力的思考路径。在罗萨的理论中,“共鸣”强调个体与周围世界建立积极、有意义的联系。“共鸣”有助于个体深入体验和聚焦于当下的经历,减少对时间的焦虑和浪费。[8]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大学教学环境中的快节奏、商业化和过度工作的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呼吁教授们摒弃对快节奏工作和发表作品的盲目迎合,回归“慢学术”,对学术活动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放慢学术活动的节奏,重新与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对话,不再仅仅追求作品数量的产出,而是更注重学术创作的质量。[9]这种深思熟虑的学术方式有助于深入地进行学术思考和共鸣,促使大学青年教师获得更富有意义的、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为了实现“慢学术”的目标,除了大学青年教师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之外,学术界和学校需要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大学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工作场域,营造一个周期较长的学术研究氛围,减缓由外部社会加速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实现减负:削减行政类事务

行政类事务是大学青年教师时间感到焦虑的一个重要源头,过多的行政工作占据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因此,高校内行政管理制度亟需变革。

首先,加强行政支持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组建专门的行政支持团队。这些团队由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熟悉行政流程和规章制度,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类行政任务,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教师可以将行政事务委托给行政支持团队,更加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推行行政信息化建设。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提供在线办公平台和数字化工具,将行政工作从纸质文档和繁琐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实现行政工作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处理。如常用的请假、差旅报销等审批事项,教师可以在线提交申请,线上得到审批,无需亲自到办公室提交纸质文件。

(三)改变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

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青年教师的时间分配和工作重心。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重视科研数量和成果,对教师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给予的关注较少,导致他们被迫将大量时间投入应付评价要求中,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术成长。

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发展性评价,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发展性评价强调对教师整体发展和学术成长的关注,将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价从单一的量化指标转变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除了教学评分和科研成果数量,评价还应考虑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10]通过综合评价,更全面地了解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减少对单一指标的过度依赖,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四、结论与思考

本文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深入剖析了大学青年教师在快节奏生活中出现的时间焦虑现象,总结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策略。总体而言,大学青年教师时间焦虑问题的解决需要包括学界、行政机构以及公众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期待未来专家、学者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跨领域合作,能够找到更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雨潜.困在时间里的人: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焦虑感”研究——基于时间社会学的视角[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2]王洪成,胡莉芳.博士生“学术内卷”现象的本质及其时代流变[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2):13-18.

[3]马小婷.加速与减速:博士生学术时间体验的叙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3(2):75-80.

[4]赵彧,傅维利.教师自主发展时间的稀缺性溯源与纾解: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省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8):17-21.

[5][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M].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80.

[6]王洪波,张朝阳.超越加速逻辑的美好生活何以可能: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唯物史观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5):177-185.

[7]任美娜,刘林平.“在学术界失眠”:行政逻辑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压力[J].中国青年研究,2021(8):14-21.

[8]关巍,王善善.忙碌的原因与“慢生活”的可能性:哈特穆特·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探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23-28.

[9]王飞.“慢科研”:内涵、意义与生成机理[J].现代大学教育,2022(1):93-103.

[10]尹天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