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29魏俊梅
魏俊梅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作为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要能够从单元整体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依托“大思政”背景,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理解历史知识。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借此落实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文章基于此,对“大思政”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大思政”背景 初中历史 单元教学
在现阶段的历史教育课程过程中,大思政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但是“大思政”教育观念依旧停留于理论层面,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大思政”的教育理念,要能够从单元整体把握历史特定时空架构下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发挥出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从而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大思政”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价值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大思政”的背景,科学合理地实施单元教学,帮助学生突破课程既定框架。要根据“大思政”视角构建起单元整体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对课程本质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感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单元视角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活动,有效解决问题,强化自身的思维感知能力。教师要立足于大单元的视角去完成课程学习实践,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
同时,教师要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来实施教学,丰富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观念。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以此为基础展开课程教学,更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立德树人”的原则和理念贯彻落实到底。
二、“大思政”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
(一)立足主题,整合单元教学目标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时,应该立足于思政单元主题,科学地整合单元教学知识点,明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随后对整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准解读,明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丰富学生的思考与认知。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能够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以育人目标划分课程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应该综合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单元教学。对此,教师就应该完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唯物史观:能够使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国家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探索这一条道路的艰巨性以及曲折性;
2.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解读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史料实证:能够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源的分析,学习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逐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5.家国情怀:能够明白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中国道路,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如上,教师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了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解读,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细则,细化了单元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始终坚持以思政理念为导向,关注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最终的目标导向是要让学生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二)挖掘资源,开阔单元学习视野
初中历史教师要遵循“大思政”的背景,科学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教师要能够贴合单元教学内容及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契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资源,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就应该综合解读新《课标》的要求,明确学生在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内容,科学合理地收集单元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思政内容。本单元一共有五节内容,其中涉及的关键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从政治、思想、科技等三个方面入手去分析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的具体情况。对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就应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思政教学的内涵,给学生展现多种不同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感悟与体会。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探究秦汉时期巨大的科技文化成就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帮助学生在丰富的科技成就中领悟秦汉时期丰富的文化内容,以此帮助他们形成文化自信。
在政治模块,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及与教材相关的史实,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大汉王朝开放、包容的精神。同时,教师还要立足于今天的“一带一路”,将古代历史融入现实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贯穿于单元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三)设置议题,实施单元探究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应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科学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活动,立足于思政主题设计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展开项目化的实践探究。教师以此为基本导向,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能够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贯彻落实到底,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就应该明白整个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繁荣”与“开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立足于这两个话题,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性的学习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明的政治”“友好和谐的民族关系”“繁荣昌盛的经济”“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开放的外交”等主题,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来实施教学。
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对外往来、民族关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大运河等内容,教师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专题活动给学生设计不同的探究任务。比如,针对“开放的外交”这一专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探究任务:1.收集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2.探究对外交往频繁活跃的各种原因;3.分析外交活动形成的影响;4.探究外交活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5.请以长安导游的身份写一份导游词。
如上,教师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了学生探究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给学生设计了具体的探究任务,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单元学习实践探究。让他们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过程中了解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从唐朝与日本、与新罗、与天竺的交往史实出发,在史料的解读中进一步加深对隋唐外交历史知识的印象,让他们明白玄奘及鉴真的不易,学习他们勇于开拓、不畏险阻的精神。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人的功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能够根据外交活动对国家的影响,对外交形成更加客观的认知。
同时,学生也将结合“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知识内容理解我国自古以来的外交政策,强化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政感悟能力。
(四)整合教材,凸显单元教学要点
初中历史教师在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实施单元教学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地整合课本教材,充分凸显出单元教学的优点,明确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向。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思政内涵与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比较历史史实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就应该结合单元教学的主题,科学合理地整合课本教材,帮助学生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单元学习及实践操作。比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基本事实,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认识南宋和北宋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将课本教材内容设置为对比唐朝和宋朝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要能够让学生在分析示意图的过程中准确地描述两宋政治制度上的变化。随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宋朝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清晰地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才是引起宋朝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够对宋朝这一段历史形成更为具象的认知。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探究辽、西夏和北宋在政治、农业及文化等方面的举措。
借助一系列的案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明白辽和西夏在碰撞中实现民族融合的过程,借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辽、西夏和北宋等多个政权并立的时代,让学生看到民族关系的发展及社会变化的整个过程,从中体会到“和”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帮助学生获得对“和”思想的具象化认知,强化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有效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提升单元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凸显出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民族融合的重要性,能够形成尊重各民族文化并促进民族和谐的理念,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原则贯彻落实到底。
(五)教学评一体化,设定评价任务
初中历史教师应立足于“大思政”的视角,科学合理地实施单元教学,还应该注重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要能够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科学设计评价任务,引领学生完成多元化的实践操作。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科学地审视自身水平。教师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此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单元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动态性的评价,不能仅仅只是以结果性的评价为主,要能够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析学生关键品格及必备能力的生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整个单元教学评价内容才科学、合理,才能够环环相扣,将单元教学的“大思政”目标贯彻落实到底。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之后,就应该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理念,教师就应该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的形成情况。
教师应立足于思政主题,分析学生是否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否形成了道路自信及制度自信,是否生成了家国情怀素养等等。教师借助单元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目标,更能够凸显思政教育的主题,分析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随后,教师还应该立足于单元教学活动,给学生设计“寻梦—追梦”的探究主题,让学生探究中国在追寻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相关事实。
借助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和素养的形成过程,以此分析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情况,达成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融合。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感悟与体会。他们将在教师的评价内容引领下,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相,在史料中提炼出相应的观点,进一步解读思政的内涵与理念。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更为科学、合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能够对学生产生更为多元且深层的影响,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立足于“大思政”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充分发挥出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要能够以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单元学习活动中科学地分析思政内容,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增强他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姬世杰《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教学主线设计研究》,《智力》2023年第7期。
[2] 刘妍妍《梳理·建构·升华: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第4期。
[3] 张志安、江舟、孙熠洋《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历史课程思政审思》,《江苏教育》2023年第3期。
[4] 周云华、王孝岚《“大”势所趋: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践路径》,《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年第1期。
[5] 黄秋霜《谈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考试周刊》2022年第51期。
[6] 安中娟《大思政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融合措施探究》,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二)》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