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因素培育

2024-06-29邱淑云

公关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必须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张扬个性、强化德性、拓展理性、提升悟性等方面,使不同素质层面的大学生均可从中感悟获益并提升人格品位;同时,培育途径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针对性、实践性,培育情感认同,拓展知识流动;依托网络技术功能,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夯实敢于创新的健康心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品牌培养的针对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人文关怀;情感因素

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是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中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情感因素及其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因素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指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因材施教,形成针对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的实质,就是建设有影响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和目标导向[2]。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3]。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新时代00后大学生,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在微信、微博、短视频中长大,但由于其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到网络空间里不良思想的引导,或者对一些不良思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思政课不能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要使学生从情感方面发挥内在的、高认可性的情感因子集成及其功能作用,自觉地从情感深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义,从而才能外化为个体平时的行为。

二、重视人文关怀,关注“个性、德性、悟性、理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的情感因素

笔者认为,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关注学生情感因素的培育,这样品牌培养才能有丰富活力、更持久。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从人文关怀的层面,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具有普适意义的,人类理性可循的,为不同素质层面的学生所认可的情感因素,实现个性、德性、理性和悟性联动整合。拓展出人格修养积极进取的本质,使不同素质层面的大学生均可从中感悟获益并提升人格品位,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理念的接受度。

张扬个性,即具有现实的自我意识,有作为的人生信念、自信,有强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高校思想理论教学中首先要培育学生有独立人格和思想,要有自我意识的清醒,同时要强化个性与共性的相统一。有对“人能够享受的各种愉悦中,最伟大的是骄傲,这是人们从自己的成就以及自己性格的创造中获得愉悦”[4]。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个性,从而让他们能强化自尊以及由此带来享受愉悦的体验,这种精神状态更能激发个体活力,并在以后社会实践中能形成持久的力量,去面对挑战。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分析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源流及核心领导力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并肯定了青年群体对国家进步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青年都有救国救民的情怀,都不计个体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促使他们不怕牺牲。一代一代的人努力,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同时代有不同使命,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思考、分析问题,展现个性,才能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

强化德性,以社会价值核心价值为导向,并加深认识和感受是非善恶的敏感性,培养正直、是非分明、有献身精神等性格特征,强化正义感与责任感。“达到良好德性的途径是透过人对自己力量的有效运用,实现认知层面上的自觉、情感层面上的自愿、行为层面的自然”[5]。当然道德力量的“价值判断只能应用于人和他的利益方面”[6],好的德性是培养大学生首要任务。作为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对人生充满信心,对事业专心致志,对他人有“爱”的情感,发展正直、团结、责任感等美德的关键元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体现在培养学生有抱负、有追求,在学校认真学习;踏出校园,有担当、能作为,既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责尽力的平常心;又有“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开创一片天地”的雄心。这种情感因素的建立,会让目标更坚定,更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坐标,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终生有效。

拓展理性,即尊重规律、讲究法则,基于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正确认识的思维和行动。理性强调自觉遵守科学的自然法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规范,强调人在信念上应追求更公平更合理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坚定立场、发愤图强,其实质就是对大学生培养现代理性的拓展”[7]。教师要掌握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使学生能在未来人生发展中考虑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确立未来发展目标。培养理性,还表现学生在一生中情绪出现波动时能控制情绪,使身心协调,在情绪不沉迷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在总结过去基础上注重未来目标的确定;同时,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保持沉着冷静,有自我调整能力,并善于把危转化为机,把困难、挫折化为成长的动力。

提升悟性,即掌握远大、开阔而系统的思考方式,具有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环境适应性强。悟性在现阶段创新教育中尤其重要。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管理为学生“解惑”同时,要注重学生悟性的开发,让思想政治理论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功能在学生身上有切身感悟。提升悟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相长,积极促成课程理论与实际相联合,多学科知识融合,以此来形成精神的震撼,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否则,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多变,人的困惑,其中包括情感在人文层面上的困惑势必不断产生,“解惑”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定格”[8],思想教育工作要让学生达到“世界观”层面向“价值观”层面跃迁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无疑对培育时代新人这一宏伟目标起到了掣肘作用。

基于对“四性”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过组织相关教师设计、开设教学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团队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维度理解相关哲学理论并在“学生讲坛”讲学,拓展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大学生成才规律的理性认识,强化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从多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不同问题可以多维度拓展联想,推动不同学科知识运动,在独立思考中张扬个性,在动脑筋、伤脑筋中激发学生对发现新知识的喜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现悟性的提升。“四性”功能的强化,展示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各种类型大学生都能共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品牌培养中的关键情感因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情感因素实现路径

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情感因素培育重点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实践性,培育情感认同

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用强大的理论魅力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四性”。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化解时注重多学科的拓展,加强学生知识管理能力,培育学生“悟性”;针对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现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强化其学习力,提升创造力,实现多元发展,注重培育的是学生的“个性”;在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一些背离实事求是的错误政策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者的伟大历史使命感时,注重培育学生“德性”。

现代大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其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较强,他们不太愿意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有极强的探索问题强烈愿望,为了避免出现教学形式单调、机械且趋同化的现象,提升学生创造性学习相关哲学理论的行为自觉,在组织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专题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树,致力强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链接,加强对“学生讲坛”活动的组织,并收集优秀团队学生作品出版专题集。这些专题作品,既体现了学生基于对哲学理论体系基本知识的理解、领悟、认同,又能引起学生共情能力,展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健康的理想抱负。其在学生讲坛上的讲学、展示,客观上既有助于强化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强烈对比,促使学生关注在比较中显现的主体之间存在着的“距离差”,尤其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际存在的“距离差”,由此也促进了学生主动驱动理论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增加知识的承载量和增强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强化知识的活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力的提升。

学生优秀作品所阐述相关哲学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而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直观感受中强化理论的功效。

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大学生们在思考、讨论、设计中强化“个性、悟性、理性”,塑造“德性”,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情感因素。

(二)利用“慕课、学习通”网络平台,强化思想教育的互动性与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自豪感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迅猛的时代,个个都有成为网红的潜质,特别是00后大学生们,对网络的运用很熟悉,有主动展示的欲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运用课程网页、APP等拓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既能展示自我,又能感悟受益,实现理性行为的强化,又能启迪思维,发挥聪明才智开发潜质,实现学习本课程掌握的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碰撞、整合、建构,最后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例如,开设“学生讲坛”,并将部分学生团队创作的优秀作品结册出版,并在网络实践基地上展示。学生作品有其时代个性特点,更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更具“强势的观感性和示范性,对引导学生从强化广扩性,拓展深广度、优化外源性因素等不同角度”,开阔视野多维度理解、掌握、激发学生哲学理论动力,强化学生“四性”,实现悟性等内在情感的巩固,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信息多样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利用网络便利,随时引导,强化人文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就能掌握社会思潮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动权,并在“解惑”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理论,夯实创新的健康心理,强化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的喜爱度和接受率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培养首先必须从针对性出发,注重其情感因素的培育使其内化为动力并促动人生的发展。其实现途径就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强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创新网络技术,培育出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强调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实现理想与现实整合感悟历史使命的高质量“产品”。

本文系1.2013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编号:GD12XMK12);2.2021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示范引领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007);3.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博士教授启动项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QD20211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张楠.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

[2]郝立新.新时代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19,(01):1-7.

[3]杨晓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成就、重要经验和创新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03):4-10.

[4][美]纳撤尼尔·布兰登.愉悦心理[C]//安·兰德.自私的德性[M].焦晓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63-64.

[5]张平增,余友生.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向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86-87.

[6][美]佛洛姆.自我的追寻[M].孙石,译.哈尔滨:北方文学出版社,1988:22.

[7]张平增,邱淑云.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58-59

[8]邱淑云.品牌培养视阀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南方论刊,2019,(04):107-109.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应用探讨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