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背景下作文教学实践探究
2024-06-28邵凤鸣
邵凤鸣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深受社会、家长及教师的关注,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语文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亟待提高,这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以较高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写出真实而丰富的作文。
一、小学写作教学现状
1.写作教学模式固定、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模式,缺少多样性和创新性。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作文,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而针对写作技巧的指导也只是单纯的理论性授课,不能与写作实践联系起来,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根据教师所设定的写作主题,按部就班地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完成写作任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缺少创新,结构同质化严重,而且写作思维不够灵活,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在评改环节,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打分或写几句评语,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在写作时,教师往往对所有学生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水平,导致一些学生觉得写作困难,另一些学生则觉得过于简单。
2.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提升
通过对当前小学写作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教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占据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内涵。学生因为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对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不甚明了,因而没有写作的内在动力。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量有限,写作时面临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困境。同时,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对于作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只是机械地模仿或复制,而缺少真正的思考和创新,缺少自主选择写作内容的勇气。学生经常参考应试作文会习惯于应试作文的写作方式,导致写作形式单一、缺少创意。在写作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规范,而忽略了个性化的表达。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基础的字词句章入手,在理解字词读音、含义的基础上,加上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相关知识,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投入的精力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在被动的局面中丧失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抵触情绪也会逐渐升高,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3.缺少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生活阅历,因此获得的生活体验及情感都不够丰富,而写作又是一项充满感情色彩的活动,需要以生活作为支撑,只有经历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才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当前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于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作文显得空洞、语言干瘪,缺少真实的情感,导致生搬硬套、内容雷同、情感表达不到位,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也趋向于一致,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高。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会出现应付老师的现象,这对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准确的情感表达等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生活情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1.以生活为背景,精选写作主题
写作的首要环节是明确写作主题,而生活化写作教学活动需要以生活为背景,在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写作主题。由于小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在设计写作主题时,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挖掘素材,这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并且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后,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到户外参加活动,体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这样一来,教师在选择写作主题的范围就会有所扩大,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写作主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可以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三篇文章为范文,要求学生以“大自然的生活”为主题设,在参加班级户外活动、家庭周末活动时,多观察大自然,将自然界的美记录下来,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而在以第五单元《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文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者人物,并在课后时间与其亲近,如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将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外形、特征写出来,在第二天与同学分享交流,以提高写作能力。在以生活为背景,选择写作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作出内容丰富、独特的作品,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2.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写日记,因为日记是锻炼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刚开始接触日记时,虽然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如果教师硬性要求每天写日记,还会逐渐衍生出敷衍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设定学习任务、优化写作方式,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每日生活练笔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所写的内容单一,缺少创新,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实现写作思维的拓展。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观察日记”,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都是细心观察后写作的。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正因为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创作出了这样生动可感的文章。学过这两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时间,如校园一角、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家里养的小宠物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从如何播种、浇水开始,每天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变化,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也要运用修辞,这样的文章内容才会更加生动、立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情感元素的积累中逐渐提升写作的质量。
3.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丰富的情感可以作为文章内涵的支撑,是提升文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写作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通过积极构建生活情境,以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将生活与写作融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能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在构建生活情境时,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云课堂、微课的方式予以呈现,并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从而产生较高的写作兴趣。例如,在以“这儿真美”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西沙群岛、广东、小兴安岭的美丽图片,如西沙群岛五颜六色的海水、瑰丽非常,丰富的海洋生物,出海的乐趣……小兴安岭郁郁葱葱的树林、一年四季不同变换的美景……将与这些地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以视频、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对这些形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非常感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文章中的遣词造句,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地方,自己在与同学、与家人共同旅行时发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这些地方美丽在哪儿?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回忆中将自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书写出来,从而进一步明确在文章立意、结构设计、内容整合、情感抒发、遣词造句等方面如何编排。
4.开展生活实践,提升写作技能
写作的独特之处,在于真实与个性化的表达,它基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后的深入的思考,简单的说教和理论讲授是不能实现长久进步的。要想获得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必须亲身体验、感受,只有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能将这种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生活,因此,写作更需要以生活为源泉,扎根生活,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以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或者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时,教师先将班内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生活探究活动,或者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兴趣爱好组织一次精彩的游戏,在设计游戏主题、内容、活动方式的过程中提升感知能力。学生将整个游戏的组织、参与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记录下来,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从设计到组织再到反思,都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要求学生交流参与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并从文章结构、记录流程及情感感受等方面点评学生的文章,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与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和发展方向,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为了有效改善当前小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确定写作主题,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参与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获得真实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提高作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