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
2024-06-28文尾英
文尾英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可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个维度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及构建育人体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形成的过程,并在教学设计中解决“教学评一体化”的问题,以落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为抓手,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生中心课堂和课堂教学育人模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目标驱动;自主学习;情境驱动;当堂测评
笔者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学”提“质”,初步建构了一套基于学情、基于课标、基于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体系,充分发挥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为课堂提质增效,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一、“激趣导学”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学生中心课堂的开始
激趣导学是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情,选取贴近学生,突出学习主题的相关素材,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依据选取的素材,巧设疑问进行提问,所设问题既要突出主题又要贴近学生,这样才能既让学生了解新课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播放影视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感受历史人物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并品读历史人物的精神
如教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七上)一课,可以播放《汉武大帝》的记录片,让学生领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教师设疑提问:“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2.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设疑提问,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时空”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这一课,可以给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教师设疑提问:“新中国是怎样成立的?首都、国歌、国旗是怎样确定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3.引用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探寻新知
如“科技文化成就”(八下)一课,可以运用科学家们的名言:“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钱学森等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名言的内涵,设疑“邓稼先、钱学森为我国科技成就做出了哪些巨大贡献?从名言中可以体现科学家们怎样的时代精神?”这样的导入既能突出学习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驱动”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导向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魂,是教与学活动设计的航标,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怎样证明已经带到那里了等问题都应该在目标的引领和驱动下完成,因此目标的设计至关重要,目标一旦定错,教与学就会偏离主题。因此,课时“教”与“学”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标和教材、立足学情,以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为依托设计目标。同时,目标要确保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为课堂教学活动围绕落实目标达成而展开,为课堂提质增效,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学业质量。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部编版七下)一课的素养目标设计为例。
1.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
如落实唯物史观的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地图册P18—19的相关地图,了解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情况,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及宋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2.目标要体现培养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下考察历史,落实时空观念
可以设计“阅读教材P33—34的相关史实,借助地图册P18—19的相关地图,动手勾勒辽、西夏与北宋并列的形势图。
3.目标要求学生能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对历史的看法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教材P33—34契丹和西夏文字、货币等图片及相关史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崛起及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
4.目标设计要力求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通过本课落实家国情怀目标可以设计为:充分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各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我们国家民族关系的发展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是“教学评一体化”解决深度“学”的基石
“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是“教学评一体化”解决深度“学”的基石。所以“自主学习”活动内容既要符合学情又能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学习”是基于目标达成,夯实基础、建构知识体系是“学”的第一步。“自主学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部编版七下)一课的素养目标设计为例。
1.内容设计要基于学情,面向全体
以目标落实为问题导向,根据目标达成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支架,降低学习难度,让全体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建构起知识体系。本课可以给学生搭建这样的自主学习支架:
2.自学指导要明确,学生“学”的效率才更高
自学支架搭建好后,教师要进行指导,指导指令要清晰且具体,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等,教师根据给学生搭建的支架任务,应该给出这样的指令:“阅读课本P33—34并结合第6课,完善辽、北宋、西夏政权建立的相关信息。”有了具体的指令后,学生才能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
3.自学反馈是了解学生“学”的有效途径,“评”是直接体现
自主学习环节的“学”是基于学情,基于全体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建构知识体系,筑牢基础的关键环节,是基本上人人都能参与的“学”。这一环节教师“导”学生“学”,教师答疑解惑,通过教师检查、学生互查、学生展示等方式,检测学生“自主式知识预习”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师评、互评、自评中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改进和提升,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落地课堂,同时通过该环节的学习,学生建构了课程知识体系,形成时空观念,为深度学习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四、情境任务驱动是“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能力培育的关键
课程学习知识体系建构好后,教学活动是否已经目标达成?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好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教师基于目标和教材,以教材中的图片、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1.立足学情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情境任务驱动知识迁移运用
如“外交事业的发展”(八下)课件中出示《乔的笑》这张图片,提出问题“请认真观察图片思考三个问题:图中人物是谁?他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通过一张图片素材,再现还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的情境,进行情境熏陶与驱动,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探究:这人是谁?为什么笑?为什么在这一时期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教师借助学生探究展示分享,通过反馈生成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后,通过学生代表展示分享、生生互评,暴露问题,教师从中掌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教师进行二次“教”,然后“拓展延伸”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把自主学习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运用,了解学生学到怎样的程度,是否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是深度“嵌入式评价”的效果检验。落地“教学评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学业质量。
五、小结提升构建课时课程体系是“教学评一体化”落地课堂的效果提炼
如果说“激趣导学”是“教学评一体化”建立学生中心课堂的开始,那“小结提升”则是学生中心课堂构建知识体系效果的验证,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提升的关键,一节课的教与学活动结束后,要把教与学的内容基于目标达成的方式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夯实所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创新分享、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等方式进行小结,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素养。
六、当堂检测是基于目标达成的诊断性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学业质量巩固的重要途径
当堂检测是在小结提升和学生完成课程知识体系建构后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检测“教学评一体化”落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效果检查,是“教学评一体化”是否为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检测途径。
1.评价内容要能检测目标达成
当堂检测关键在于评价内容的有效性,评价内容必须基于目标达成,以落实目标达成为导向,立足学情设计题目要难易有梯度,既能让“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考察“优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并及时进行纠错,巩固学生所学,提高学业质量。
笔者依据课标、教材,立足学情摸索出的以激趣导学、目标驱动、自主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小结提升、当堂检测等行之有效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评一体化”能在一堂课40分钟内闭环完成,让历史课堂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地课堂,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业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旌,曹华清.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2023(09).
[3]刘蓉芳,崔应忠.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9).
[4]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5]魏雪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14).
[6]郭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聊城市D中学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