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以研促教
2024-06-28钱芳
钱芳
【摘要】为切实提升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我园开展“以书为媒,以研促教”读书教研活动,旨在以读书活动为抓手,在带领教师广泛阅读、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及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读书;教研活动
为切实提升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时,科学的理论支撑必不可少。“以书为媒,以研促教”旨在以读书活动为抓手,在带领教师开展广泛阅读、有针对性地阅读以及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培育教师读书的积极态度
园本教研活动“以书为媒,以研促教”开展初期,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乐于翻看报刊杂志,而不愿意系统读专业书籍,或者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习。究其原因,笔者发现:一是专业理论书读起来比较枯燥;二是缺少有组织的同伴之间的交流;三是觉得下工夫读了似乎用处也不大。面对以上问题,我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科学调整,培育教师读书的积极态度。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点既适用于幼儿,也适用于教师。要让教师爱上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在设计教研活动的目标和过程时,我们要做到:
1.根据教研主题,确定个性化阅读书单
根据每学期教研主题,确定一学期的读书教研活动书单。书单的确定有两类:基础性书籍和人文类书籍。基础性书籍即根据每学期的教研专题,商议读哪些专业书籍;人文类书籍,即在基础性书籍的基础上,补充优秀的文学类书籍,以此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确定书单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会先分享她们的“个性化书单”,个性化书单是不同教师根据教研主题所列出的相关基础性书籍和人文类书籍;其次,教师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个性化书单以及自己的选择缘由;最后,在分享碰撞中,确定出最适合在读书教研活动中共同阅读的、能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并提高“幸福感”的书。
2.创新抢单形式,确定读书活动主持人
创新抢单主持人的形式,由抢单教师轮流主持每次的读书教研活动。抢单成功的主持人有充分的自由和意愿来决定读书的形式,如可以是阅读茶话会,也可以是读书沙龙、读书游戏等。除了抢单主持人外还规定:积极性特别高的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其主持次数。如有的教师在读到自己某一本书时,觉得会对大家产生益处、引起共鸣,我们就会尊重她的意愿,适当增加额外的读书活动,由她来主持并向大家进行分享。
通过个性化书单的确定和抢单主持人的活动设计,我园拟制了每学期的阅读计划,使得读书活动有目的、有方向并有迹可循,极大提高了教师的阅读兴趣。
二、体现读书教研活动的核心价值
在读书教研活动中,要注重其核心价值,即要让教师能够在每次的读书教研活动中获得能力上的提高和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园确定了读书教研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是:1.体现以书促教研,解决真问题的乐趣;2.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研方法。
当将这两个目标和谐有序地融入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时,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促进了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以“值日生工作中的‘懒孩子”园本教研活动为例,扎实实现了“以书为媒,以研促教”的读书教研价值。
案例:值日生工作中的“懒”孩子。
教师更多关注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服务他人意识的树立。在保育教研工作中笔者发现:值日生工作中80%的孩子都不清楚工作任务、干活不认真。基于此,我园生成了教研主题:值日生工作中,对于“懒”孩子怎么办?
活动聚焦:如何让值日生工作中“懒”“慢”的孩子动起来,充分体现服务自己、服务他人的一日生活自主管理,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交流讨论,以书促研”两方面进行了读书教研。
1.教研前准备: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活动开始前,让教师充分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引领教师:
(1)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策略观察值日生工作的情况,收集值日生工作中“懒”孩子相关的故事和视频。
(2)通过发现本班“懒”孩子的问题,梳理归纳共性特点,寻找方法,思考其解决策略。
(3)以书为抓手,用科学的角度解读幼儿的行为,以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讨。
2.教研中研讨:交流讨论,以书促研
在交流讨论环节,让教师提出自己发现的真实案例,然后针对共性问题,以案例为载体,运用书里找到的方法和学习到的知识来观察幼儿、分析幼儿和解读幼儿。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学习过程和开放性的讨论,切实帮助教师内化教育理论,有效指导自身教育行为。
(1)讨论案例1:我也想玩……一位值日生一边值日,一边看小朋友们玩游戏,手上扫把没有动,地板上散落着许多饭粒。到整理衣架上的衣物时,明明衣服掉了一地,但是值日生假装看不见,只顾着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通过谈话了解,孩子认为做好值日生工作已经影响到自己做游戏,不想再进行而有意逃避。
这是一种“小人精”式的懒,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类孩子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类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也特别聪明。教师可以给这类值日生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或管理事项,比如请他当值日班长或者值日组长,有一定的权利,督促他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去监督其他小朋友。①重点培养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在《指南》中对5~6岁儿童的要求是:知道接受了任务要努力完成。因此建议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按时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②利用心理学来分析孩子的做事动机。著名的动机理论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把内驱力归纳为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这类孩子缺乏内驱力,且竞争意识比较强。可以使用评价机制,用“值日生工作评价表”作为媒介,从双主体评价的形式中,通过自我评价值日生工作和他人评价值日生工作,找到自己归属感和成就感。
(2)讨论案例2:我太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值日生的培养,一开始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又渐渐发现部分小朋友不再积极主动。评价表用了,奖励的机制也用了,分数逐渐降低,教师询问后发现孩子不再期待奖励,孩子好像都对做值日生提不起兴趣。
视频展示:视频上的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不动,教师问:“你今天是值日生,怎么没有在工作呢?”小朋友:“值日生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总是要管这个管那个,我太累了”。
针对案例,教师们提出了“幼儿产生了职业倦怠”“奖励机制设定不合理”“幼儿没有集体荣誉感”等观点。①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在《指南》中对5~6岁的幼儿设定的目标是:要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荣誉感到高兴。因此建立小组评分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树立幼儿努力为集体获得荣誉的意识,以培养集体荣誉感。②游戏化的教育指导。每天一样的值日内容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职业倦怠,可以更换幼儿组合、更换值日日期、更换值日内容等让幼儿对值日保持新鲜感。还可以借助“丢骰子”“抽盲盒”等小游戏,让值日生工作变得有趣,更具有游戏性。③制定以孩子为中心的奖励机制。不同的奖励机制的效果不同,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跟随孩子的兴趣,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幼儿想要的奖励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3)讨论案例3:我已经很快了……有一类小朋友,不论是用什么方法,都积极性不高,轮到他值日时,总是动作慢吞吞,做事拖沓,总想着其他小朋友帮忙干活,直到其他小朋友做完值日,他也跟着收扫把。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表现:比如不自己搬椅子,等小朋友帮忙;收玩具时就站到一旁等。
这类习惯性的“懒”,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在家父母包办代替,家园教育不同步。①家园双向沟通,双向表扬。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孩子出现习惯性“懒”的情况时,可采用双向表扬信—“夸夸我的孩子”的方式,和家长沟通,开展家庭劳动日,并拍照记录,让家长写信表扬孩子,教师则可以用周报的形式写信表扬孩子。②科学点评,改正拖延。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在《拖延心理学:用拖延方程式战胜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中总结出了影响拖延的三个因素—期望、价值、时间。基于对儿童的观察。解决问题的重点是要观察孩子,因材施教,判断是真的“懒”,还是能力不足的“慢”,针对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可以用“以强带弱”的小组组合方式,让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形成用火车头带车尾的共同进步效果。
在“以书为媒,以研促教”园本教研活动的带动下,教师逐步养成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去翻书找理论,用看书解决困惑的习惯,书籍已成为教师们解决问题的有力助手。教学活动面向的是孩子,读书教研活动面向的是教师,通过组织好的读书教研活动,让教师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们从中受益良多,进而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鲁小凡.教师专业阅读的价值——《学以致用的教师阅读》提供了四种范式[J].教师博览, 2024(08).
[2]郁月苗.以阅读+活动为支点,撬动教师专业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