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2024-06-27张余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树人榜样立德

张余仙

摘 要:本文基于立德树人以及班级德育管理的概念,从五个角度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包括班主任建立身正为范的德育理念、赋予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榜样效应规范学生行为、打造和谐友好的班级内社交环境、基于学生的特征应用差异性管理。一方面希望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希望帮助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班级管理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57

我国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基础是“立德”然后才能落实“树人”,班主任应积极思考“如何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强化班级德育管理质量,这也是本研究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综述

1.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立德树人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传授道德准则、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珍视友谊、弘扬公平正义和勇于担当等价值观念,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认同。

其次,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包括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律自爱、正直宽容、谦逊感恩等品质。旨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并坚持道德准则,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导向。

最后,立德树人也关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指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正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具备明辨是非、善于思考和决策的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有担当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总之,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立德”,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公民,而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承担着重要职责。

2.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德育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工作。

其一,班级德育管理注重班级的师生关系建设,班主任与学生建立积极、亲近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德育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其二,班级德育管理强调班级文化和校风建设。班主任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注重班级中的规范意识和公德观念,教育学生遵守班规班纪,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其三,班级德育管理强调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班主任制定课程计划、考试督导等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相互支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共同进步。

其四,班级德育管理还注重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密切,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与家长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

1.班主任建立身正为范的德育理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自身的行为以及品德决定了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班主任绝不能将德育管理看作“让学生形成品德”,要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班级内学生,实现真正的班级德育管理。

基于此,班主任要秉持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树人先树己”树立起自身崇高的形象,不断学习、沉淀,让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时刻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为此,班主任要着重关注个人修养和生活方式,注重自身的精神修炼和道德觉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引领者,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将自身修养化作影响学生的力量,用学生能看到、能理解、能认识的方式去传递思想。一方面,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的自己要做到,对自己的要求也要在学生面前做到;另一方面,让自己融入学生每日生活中,要求学生认真晨读,自己也要认真晨读,自己能做到大声朗诵,才能够要求学生如自己一般朗诵,自己提前上课、按时下课,学生才能够形成时间意识。

2.赋予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班主任具有管理班级学生的重要职责,但不代表学生只能被班主任管理,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学生应当拥有自主意识,自觉学习、自觉劳动、自觉运动乃至自觉参与各项制度制定。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源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不论是为了做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还是为了营造班级内民主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班主任都需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接过部分管理工作,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班级自治组织,如班级学生会或班干部团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决策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商讨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如课堂纪律、班级卫生、操场秩序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制定过程,在规章制度的讨论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提高学生执行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对于第三学段学生,教师可尝试给予学生更高权力,由班长、各科委员与班级内同学自行制定班规,再由教师对班规内容提出意见,引导学生自行修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此外,班主任可以建立定期的学生座谈会或班级讨论会,征集学生对班级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反馈和处理,通过积极倾听和反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对班级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最后,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自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文艺表演、运动会等一些小型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

通过以上方式,班主任可以赋予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灵活应用榜样效应规范学生行为

榜样效应的内核正如成年人对“权威”的信任与追求,当成年人面对某一个领域的问题时,往往会先参考“权威”的看法,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依赖“权威”给出答案,“权威”的思维模式以及信息会成为成年人未来发展与做事的准则。从根源层面来看,“榜样”和“权威”较为接近,属于在小学学习环境中弱化版的“权威”。一方面,榜样效应的存在能推动学生学习优秀品质与行为;另一方面,榜样的影响力并不如“权威”一般根深蒂固,因此,学生仍然能够在榜样效应的影响下通过自身思维模式与手段完成具体事件。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作出某些正向行为,发现学生积极效仿,这既属于“权威”又属于“榜样”。由于班主任的定位,学生往往会下意识地信任班主任,但同时班主任的行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效仿的动力,若班主任不强制要求学生如何去做,则学生并不受到班主任行为的高强制性影响。

在应用榜样效应规范学生行为方面,教师应基于以上理论与基本逻辑,灵活发挥学生身边同学、知名人物的榜样效应,形成行为与意识的软引导。首先,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英雄、社会杰出人士、文化名人等各个领域的榜样人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优秀品德和价值观的追求。班主任还可以邀请榜样人物来班级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影响。这种榜样效应利用了“权威”的影响力,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引导;其次,教师可鼓励学生们发挥特长和优势,成为班级内的榜样人物。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学生、班级纪律积极分子等方式,表彰在学习、品德、服务等方面出色的学生,并让他们在班内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同时由于对比对象为自身熟悉的个体,因此,学生不会形成“权威”认知,也不会高强度模仿榜样的行为,而是会用多种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在保留榜样引导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帮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榜样的行为,让学生形成互助共进的学习氛围。

4.打造和谐友好的班级内社交环境

所谓班级内社交环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社交,又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即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其中生生关系在完全自然、班主任无介入情况下会形成小范围团体社交的关系,学生会优先选择与自己性格类似、兴趣类似的同学建立朋友关系,同时,学生之间的社交常出现不尊重他人、行为粗鲁等情况,因此在生生关系方面班主任主要的管理工作一是巩固大集体的互动氛围,二是培养学生社交品德。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等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尊重和支持彼此,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表达肯定和支持,推动学生分享积极的经历和成就。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包容和感恩之心,营造积极向上、互相赞扬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表达分享等沟通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意见的技巧,提高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质量,增强班级内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班主任要明确友善待人的行为规范,强调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关心帮助他人,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做好示范,帮助学生树立友善待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及时在班级中对友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此外,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冲突和争议的方法,例如教学生倾听对方观点、平等协商、寻求第三方的帮助,让学生能够以理性和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维护班级内的和谐氛围;最后,班主任可定期组织班会、文艺表演等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组织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参与、协作互助,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友好关系。

在营造师生关系方面,班主任则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学生的困扰和问题,并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支持,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日常的问候和鼓励,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合作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共同参与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树立合作共赢的思维方式。

5.基于学生的特征应用差异性管理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能力分类的差异导致个体的智力外在表征产生不同,教师将这一理论带入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同样适用。每个学生的智力相同,但由于智力能力维度的不同,造就了学生的特征差异,加之学生在性别和年龄层面的客观差异,导致班级内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各不相同,教师在开展班级德育管理时若只按照通用模式开展管理,必然会导致班级管理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征差异,应用差异性班级德育管理方式。

首先,班主任可针对不同学生的情感特点和困扰,提供个性化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对于内向、外向、自闭等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情感关怀方式,例如通过鼓励、倾听、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和扩展性学习资源;对于学习成绩偏弱的学生,采取个性化辅导和补习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其三,班主任可通过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强调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体差异观、培养尊重他人差异的态度,营造尊重、包容的班级氛围。其四,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培养其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具有领导潜质的学生,可以让其担任班级职务或领导小组活动,而对于羞涩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展现自我。最后,班主任也应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特点和需求,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方案,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个性发展情况,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总结而言,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这一德育主渠道,以自身言行举止作为引导,以各类班级管理策略作为工具,逐步落实“立德”,实现“树人”。本文探究了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旨在为学校和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为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得文《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探究》,《神州》2019年第35期。

[2] 何陈英《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研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30期。

[3] 李爱群《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探究》,《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树人榜样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