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2024-06-27杨慧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语文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明显感受到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与创新。面对这样的政策背景,如何构建一个既满足“双减”要求又不牺牲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显得异常紧迫与重要。本文力图通过深入探讨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理论研究,揭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方法和策略。在此过程中,我们尝试识别和解决了一系列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全新、务实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本文也对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期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31

“双减”政策的推进使小学教育模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这项政策旨在缓解学生的学业和课外培训负担,对于长期稳定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考验。面对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落实政策要求下,保障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思维、情感和审美的培养。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确立小学语文的准确教学定位、创设有效的教学场景,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定义,确保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随之进行创新与调整。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满足现今的需求,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则更能体现“双减”政策的精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超越知识传授,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态度。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无疑是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另一大议题。

简而言之,“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将针对这些挑战,探索和分享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1.“双减”政策的产生背景

在过去的教育环境中,为了应对社会对学术成绩的迫切期望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业前途的深厚关切,学生往往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为了获得分数的提升,不少学生频繁牺牲了本该属于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选择了参加各种课外培训。这种对学术的过度追求,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学术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视课外培训为秘诀,认为只有不断增加学习的时长和强度,才能确保在众多竞争者中占据有利位置。

这种高度强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大量学生身心俱疲。学生在应对日常学业的压力之余,还要面对额外的课外辅导和各类考试,使得他们饱受压迫,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过度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出现对学校和教育的反感情绪。当学习变成了一种无休止的任务,而不再是一种自我提高和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也逐渐被磨灭。

广大教育者和家长对这一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关切。他们开始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意识到单纯地追求分数和考试成绩并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责任心和有创造力的公民。在这种对教育目的的重新认识下,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2.“双减”政策对小学教育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实施,小学教育的氛围和格局都迎来了显著变革。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直观感受到学习压力明显减轻。曾经那种伴随着铃声和作业,无休止的学习生活,悄然发生了转变。学校里,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面容更加放松;家中,孩子们甚至有了闲暇时光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那种被大量作业和课外培训绑架的日子,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健康、和谐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但对于教育者,这也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教学更加高效,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课题。教师开始尝试各种创新方法,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向互动式、项目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他们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整个教育领域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过去,教育往往被视为一种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但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价值。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人才。这意味着,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考试,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转变,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学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地,而是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乐园。教师不再仅仅是授课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家长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而学生,更是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探索者。

3.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对比

在“双减”政策之前,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模式化趋势。课堂上,教师讲解课文、强调知识点、培训答题技巧成为主导,学生则大多成为被动接受者,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巧的培训视为最高目标。结果,许多学生虽然能够熟练应对考试,但很难真正领悟语文的魅力,对文学的真挚情感和深沉哲思知之甚少。

然而,“双减”政策的推出形成了一种冲击,迫使教育者们重新审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开始反思:真正的语文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语文并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更是情感、思想、文化和历史的载体。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启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在这种模式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成为知识的一个参考。课堂上,教师更多地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外,教师还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文学赏析、戏剧表演、故事创作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他们的实践和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转变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他们在探究中发现了语文的魅力,激发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真正掌握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从传统的“教”转向了“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二、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应对“双减”政策带来的种种变革,还需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爆炸、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家长与社会的多重期待。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意味着他们的注意力更易分散,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抵触或不感兴趣。同时,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不再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思维方式和品格培养。

2.高效课堂在应对挑战中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关键。高效课堂并不仅仅意味着快速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更像是指导者和协调者,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他们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和分享,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课堂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3.高效课堂与学生发展的关联

高效课堂不仅仅关乎教学方法和效率,更直接关联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考、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效课堂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鼓励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定位

构建高效的课堂,首要步骤是明确和精准地定位教学目标。在当前的教育观念中,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它更进一步聚焦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更广泛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转型日益显现。教师不再只是教授基础的文字和语法,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情感。

为了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更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努力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有了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既生动又贴合学生实际。这种参与式教学不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2.活动驱动的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要求教学不再单纯围绕教师展开,而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种转变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动驱动的教学方法已展现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在课堂上引入广告、公告和报纸报道等实际的文字材料。学生要分组深入剖析这些内容,不仅识别其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而且要与课本的知识进行结合,确保他们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这种方法旨在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再以小组讨论和戏剧表演为例,学生被鼓励深入探讨文学作品,如一篇散文或一首古诗,集体分享对作品主题、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戏剧表演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文学作品从文字转化为实际表现的平台,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还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与家人的对话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然后将这些故事和回忆整理成口头或书面作品,展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总的来说,活动驱动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知识不再是“填鸭式”的输入,而是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应用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科,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教学资源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互动化的新时代。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饱含着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在线平台和实物资源,为教育者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观看相关的视频或动画已经成为补充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想象一下,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视频,使得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景象在学生眼前跃然呈现,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中内容。

在线平台和APP的应用更是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当学生使用特定的学习APP进行课外阅读或习题练习时,他们不仅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内容,还可以与其他使用者交流心得。这种线上互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也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实用。

教师在整合资源时,还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那些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引导他们参与文学创作活动,如书写自己的故事或诗歌。对于那些对历史或地理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与文中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者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帮助他们从实际中获得感悟。

4.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教学评价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为教师提供了关于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的反馈,成为驱动教学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这一评价体系的建设尤为关键。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评价应当从单一的笔试或口试扩展到更为多元的领域。

另外,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也为评价体系增添了新的维度。接着,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交换,进行互评,从中了解他人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反馈,助力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将评价结果及时、明确地反馈给学生,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帮助他们确定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教师只有顺应这一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的背景分析,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构建策略,期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以确保小学语文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燕玲《“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2年第8期。

[2] 李艳杰《“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科技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年第12期。

[3] 李清云《“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2年第5期。

(杨慧霞,1981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语文
政策
政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