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27牟秀晶
牟秀晶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中强调了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有助于对知识进行整合,让教学内容更具条理性,也可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进而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构建完善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古诗词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36
新《课标》实施后,小学语文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制,为古诗词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大单元教学理念,对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解读“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勇于开拓和创新,助力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
一、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如同明珠一般闪耀,它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中也可以体现,古诗词存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且拥有着不同的表现主题。
详细来讲,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具有这样几方面意义:首先,教师可通过大单元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弥补单元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其教学水平;其次,学生可从大单元古诗词学习中,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系统性理解,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大单元古诗词教学侧重整体性、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实现,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策略
1.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立足学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在关注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视核心素养的落实,并依据语文教学需求,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这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中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从不同单元出发设计相应的问题,将各个单元之间的知识内容及思想情感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教师也应深入研究课本内容,从大单元整体目标入手,对课堂教学目标加以明确,以此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之所以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活动,其原因在于大单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对古诗词单元学习任务进行全面把握,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此外,通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就会有充沛的精力来掌握自己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能够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古诗三首》为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在这三首古诗中,《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的诗作,该诗词中描绘了一些精彩的画面。《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诗词作家苏轼的作品,诗中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林寺周围的景观;《雪梅》是宋朝诗人卢钺的作品,其中经典名句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属于咏物诗。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掌握基本的字词,了解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在对古诗中的一些字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可局限于表面,还需深入挖掘。从哲理角度讲,《题西林壁》告诉人们的哲理是看待同一事物的时候,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不可盲目下结论,看待问题要全面;《雪梅》这首诗向人们展示的人生哲理是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优势,人们在面对这些优势的过程中,需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做到扬长避短,无需一争高下。由此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需要对古诗中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挖掘,找出诗词中的共性问题,实现对多首古诗的科学整合,这不仅能为学生节省大量的时间,还可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古诗学习提供清晰的思路,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2.融入课外古诗词资源
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而言,教师不可将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内部,更不可将学习范围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融入课外古诗词资源,原因在于教材提供的古诗词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如果教师仅依赖于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就很难将一些诗词的特点及写作手法进行拓展教学。结合以往的单元教学实践来看,虽然学生已经对单元整体有所了解,但是并未将教材中的古诗词与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无法从比较中了解真实的作者内心。另外,不论是哪朝哪代的诗人或词人,都有多部作品,而且不同作品表达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倘若学生仅以某首诗词来了解作者是很难的,无法对作者形成全面认识。
出于这方面的考量,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网络搜集与大单元教学目标相符的古诗词资源,实现课外教学资源与课内教学资源的互补,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元学习质量。
例如,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来看,第七单元中含有一些边塞诗。其中,《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而《夏日绝句》则是宋朝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不论是《出塞》《凉州词》还是《夏日绝句》,都隐含着个人对国家的浓烈情感。《出塞》和《凉州词》向人们展示了边疆战士的生活场面,表达出作者对国家战乱的忧心。因而,语文教师在利用这些古诗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从课外引入一些边塞诗,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进行关注,从这些意象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比方说琵琶、寒气和冷月等。另外,从这些诗句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边疆战士的凄苦和对于战争的无奈。此时,为巩固大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从大单元教学角度出发,对课内外的边塞诗进行科学整合,让学生以对比方式加深对边塞诗的认识与理解。在课外古诗词资源方面,王昌龄还有另一首诗《从军行》,岑参也有自己的名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学生就可将这些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归类,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科学整合。因此,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目标可设定为:熟记古诗中的生字和生词、了解古诗内容、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不同景象、学习诗词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试着背诵古诗词、结合诗词主题进行创作等。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字词、写作手法进行详细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打破单元教学常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大单元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在大单元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原因在于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如能力一般的可划到基础层,能力稍好的可划至拓展层,能力出色的则划至提升层。当学生的分层工作完成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入到分组环节。在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有不同层级的学生,这样分组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增进彼此友谊的过程中,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基于此,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关于古诗词问题的答案,然后经过教师总结与反馈,让学生从互动交流中掌握古诗词知识及写作技法。据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古诗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来看,第一单元中便涉及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三首》中均为宋代诗人及词人的代表作。首先,《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范成大,主要写的是作者看到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田园风光,由此感慨万分。《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为杨万里,该诗描绘的时间是暮春,依然属于借景抒情诗。《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中字里行间表达的是一种晚年遭受排挤后的无奈,词中描述的是上饶的村居景色,属于田园诗。从上述诗词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上述三首诗都用到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园画面。为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教师在讲授完上述三首诗词后,就可围绕田园诗词,进行小组作业的布置,作业内容为自主设计剧本,并开展5分钟的情境表演,主题可确定为“我爱田园生活”。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首先需了解田园诗的特点,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可优先观赏陶渊明的田园作品。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东篱、稻香、菊花等诗词中包含的意象判断诗词的题材。并且,真实的情境表演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感受剧本中表达的情感,比方说,剧本能否将淡泊名利、心胸豁达、恬静舒适的意境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大单元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科学整合古诗词内容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需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是整合能力。这并非是单纯地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而是从大单元角度出发,关注整体,形成整体意识。教师之所以要求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具备整合能力,其原因在于整合单元内容后,教学目标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方面,二是习作方面,三是口语交际方面,四是综合性学习方面。基于此,学生可从古诗词阅读中感受现代诗的韵律与美感,可从古诗创作中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还可从反复的朗读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如此,学生又可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性学习能力。然而,上述这些能力均属于整合能力范畴。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多个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以此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的诗词整合中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为提高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在借助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整合能力之前,教师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为例,其中第七单元有一课内容为《古诗三首》,这节课中共包括三首诗:首先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描写了很多景物,属于一首借景抒情诗;其次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主要是对边塞地区军队生活的描述,属于边塞诗;最后是元朝王冕的《墨梅》,描写的是墨梅高贵的精神品质。总的来看,上述三首诗均写到了景物,均属于借景抒情。从古诗类型来看,《芙蓉楼送辛渐》和《墨梅》属于七言律诗,而《塞下曲》属于五言律诗。此时,教师就可根据七言律诗的特点对已经学过的古诗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七言绝句的特点。另外,学生也可依据古诗的特殊写作技巧进行整合,比方说,明朝于谦的《石灰咏》和清代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都用到了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通过一系列科学整合,学生就可感受到作者是如何选用借体及喻体来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同时,诗词整合还可融入大单元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大单元角度了解古诗词是如何分类的,以此加深学生对“七言绝句”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不仅侧重对古诗内容的讲授与教学,还关注古诗词类型及写作手法方面的整合,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以调动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
5.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新《课标》提倡采用教学评一致的方式强化语文古诗词大单元学习效果。在进行古诗词大单元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结合古诗词学习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不可局限于学习状况,还需包括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值得关注的是,在古诗词大单元学习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检验,涵盖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大单元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才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基于此,教师就要本着“教学评”一致的理念,采用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对语文大单元学习效果评价的监督。在评价时,教师需对教学经验做好总结,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结合学生的反馈认真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更倾向于学生对古诗词整体的判断及把握。在古诗词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依然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积极转变思维,重视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关注新《课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马建明《探索与构建素养为本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例谈六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3期。
[2] 张成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8期。
[3] 孙玉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年第5期。
[4] 尤金元《提升小学语文学科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第4期。
[5] 周小娇《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探析》,《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