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演绎: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范式研究

2024-06-27张筱清

教育界·A 2024年14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要】借助情境演绎来构建生活德育的实践范式,具体应从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明确情境演绎与生活德育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有效的德育元素支撑生活德育实践范式的构建;三是用学生的德育发展来评价以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的实践范式的合理性。将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的实践范式,既符合当下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情感特点,又能够让小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沉浸式体验以及收获。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演绎;生活德育;德育实践范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情境演绎: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范式研究”(立项编号:QN20230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筱清(1985—),女,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在多元文化的融合背景下,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对此,学校的德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德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由此打开了生活德育实践范式的新空间[1]。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下,面向小学生构建德育实践范式,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生活,而生活离不开情境。由此可见,有效的生活德育实践范式应当建立于情境的基础上。以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实践范式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基于生活、改造生活的德育空间,让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笔者接下来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三点思考与收获。

一、基于情境演绎的生活德育实践范式构建思路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把德育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对概念化的德育知识进行适切的加工与改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对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需要,拓宽德育路径,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善德性,构建良好的德育生态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具体思路如下所示。

一是明确情境演绎与生活德育之间的逻辑关系。

很多文献都从概念解释的理论角度梳理出了“情境演绎可以支撑生活德育实践”这一逻辑关系。但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明确情境演绎与生活德育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经历让笔者认识到,要推动小学生的成长,就一定要关注其与情境的交互。因此,情境演绎需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与情境交互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需求和价值判断融入其中,然后完成质疑与思辨,并将质疑与思辨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而形成新的道德认知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德育方式而言,借助情境演绎来实施德育,可以让学生的德育生长环境更生活化。教师在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思路—要让德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又回归生活,还要在情境中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具体而言,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需要将课堂和生活中的案例有机融入情境演绎中,然后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等多样化方式中完成道德实践输出。如此,教师能够为德育构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可以有效地实现德育课程的目标,并拓宽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德育路径。

从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情境演绎,可以促进高质量的生活德育实践的发展,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品格塑造。

二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有效的德育元素支撑生活德育实践范式的构建。

生活德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学生的生活。德育元素从学生的生活中来,经过提炼加工上升为学生的德育认知之后,又反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在情境演绎中,教师要引入丰富的生活元素。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例。在教材给出的案例内容中,作为女儿的秦朗觉得自己没给家庭做出什么贡献。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发现,对家庭角色有过关注的学生往往会有像秦朗这样的想法,而没有关注过家庭角色的学生往往就不会考虑“家庭贡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通过“家庭贡献”的概念解读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德育认知,就应当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不同的家庭角色对家庭的贡献,然后再通过家庭中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解释作为孩子的学生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知道“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有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德育元素,然后实施生活德育的实践范式。

三是用学生的德育发展来评价以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的实践范式的合理性。

生活德育是需要接受评价的。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的重要实践范式,对情境演绎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应当是学生的道德发展。生活德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上体现为学生在生活当中的道德表现,即学生能否用更好的言行来生活。比如在前文所举的例子中,学生能结合“家庭贡献”来准确判断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用自己的言行去体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这既是德育反哺生活的表征,也是德育评价的抓手。

二、以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实践范式的例析

情境演绎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具身体验与质疑思辨,需要学生在有所收获之后,将新的认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情境演绎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深度体验,又要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演绎。由此,演绎出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同时也是生活德育实践范式的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3]。以下是实践案例分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同伴与交往”,其中第1课是“我们的好朋友”,教材引导语是:“在学校生活三年多了,你一定交到不少好朋友。和大家说说你的好朋友吧。”从生活德育的角度来看,这里所说的“学校生活”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交到不少好朋友”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其实是借助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这恰恰又是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表征。因此,基于情境演绎设计生活德育实践时,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世界,以“朋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友谊进行反思。教材中的“猜一猜”环节有一个有趣的设计,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描述好友的特点,但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同学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对象,同时也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这一环节就密切关联了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评价,并思考“哪些同学是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别人的好朋友与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有了更多的演绎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其次,让学生分享自己交朋友的标准,畅谈自己对“朋友”的理解。这里教师让学生畅谈想法,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关注来形成对“朋友”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对“朋友”这一概念进行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个性化见解。比如,有的学生说:“我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能够与我志趣相投,有着同样的爱好,那我就会和对方成为好朋友。”也有的学生说:“我的家人告诉我,在交朋友的时候不仅要看兴趣爱好,更要看品行,要追求‘近朱者赤,要防止‘近墨者黑,我也经常以这样的观点提醒自己。”

最后,让学生以在思考过程中得出的关于“朋友”的认识形成关于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的经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情境当中进行真正的演绎。这其中既有思辨,也有批判;既有对他人的思考,也有对自己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原本模糊的认识在学生进行情境演绎的过程中变得清晰。这种清晰的认识是由学生自主思考得来的,能够使学生本身真正认同,因此可以在学生后续的言行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进行情境演绎这一德育实践范式反思的时候,就可以以学生的言行作为观察的重点,从而判断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实践范式是否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情境演绎支撑下的生活德育实践再思考

德育与生活的高度关联,使得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范式及其研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德育理论深度与广度进行有效的拓展。作为德育的主导者,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演绎这一具体的范式,来构建关于德育的认知,从而在继承德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如此,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德育生长环境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德育水平提升夯实了基础。

情境演绎作为生活德育实践范式,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从理论的层面来看,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道德理论的最终归宿是关注并走进现实的道德生活,也就是使道德回到现实的生活中[4]。建立新的生活德育范式,树立生活德育观,并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是当前德育的需要[5]。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活德育需要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得到演绎,需要具体的实践方式,而情境演绎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在情境演绎范式的作用下,教师的德育可以走出传统道德说教模式的桎梏,引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道德元素的理解与分析中形成自己的德育认知,并将所形成的德育认知反作用于自己的生活。这样就能够真正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从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结语

总体而言,作为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范式,情境演绎对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可以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德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丰富教师的德育理论,拓宽教师的德育实践路径,从而让小学阶段的德育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具身体验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道德水准的提升。当然,对于指向生活的德育实践范式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持续思考与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品格塑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洪刚.生活德育范式构建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2(35):27-30.

[2]刘其河.情境演绎:生活德育的实践智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4):93-94.

[3]邓兴良.运用生活情境演绎精彩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95-296.

[4]李志强,李肖.杜威论道德生活中的三对矛盾:兼谈道德教育中的同类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7(4):61-64.

[5]王琎.关于我国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82-8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