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27赵锋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是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为基础和兴趣爱好为前提条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进行教育活动。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与展望,以期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发生过程及发展规律。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实证素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50
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这种素养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然而,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如教材内容过于简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史料实证研究缺乏兴趣和能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因果关系,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一、史料实证概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史料实证的方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史料的类别,包括文献、考古遗物、口述资料等,以确保多样性和全面性。其次,需要进行史料的搜集,这包括查阅图书馆、档案馆、互联网等渠道,以获取各种来源的史料。最后,对于选取的史料要进行可信度的评估和考证,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来源、核实相关信息等方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查阅和翻找历史文献,并具备辨别真假、筛选可用材料的能力。他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来验证其真实性和具体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架起历史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通过开展史料实证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据依据,并确保其真实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因此,在高中阶段,史料实证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过于简化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涵盖广泛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教材内容通常会经过简化和压缩处理,这导致学生只能获得表面性的历史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简化教材内容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考试要求。缺乏对历史事件细节和背景的全面了解,学生很难形成对历史事件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真正理解。他们可能只掌握了事件的基本事实,而无法探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相互关系以及对后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注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师生互动相对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学生往往只是被告知历史事件的事实和日期,而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影响以及多维度解读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出现记忆能力强、思维能力弱的情况,无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忽视了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概念,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的引导和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缺乏运用史料、进行比较和评价的能力,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通过接触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学生可以提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并从中获得多元化的历史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评估史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自己独立的历史观点。这种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和思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分析史料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史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他们需要评估各种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通过对史料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缺失或错误,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质疑和解释。这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准确而全面的判断。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对比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来源、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史料,学生可以发现历史事件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这种比较分析有助于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培养跨文化、跨时空思考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史料,学生可以探索不同观点,从而获得更全面和客观的历史认识。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段或地区的史料,学生可以发现历史变迁、文化交流和社会演变的模式与趋势。这样的跨文化、跨时空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全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学生将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将学会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在进行史料研究时,学生可以开始了解如何有效地收集和评估各种来源的史料。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在线数据库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学习如何辨别史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接下来,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巧来分析这些史料。他们将学习如何审视史料中可能存在的偏见、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并通过比较不同来源之间的异同之处来得出更全面和准确的结论。通过参与这样的研究活动,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思考、质疑和建构自己的观点。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
1.增强史料实证教学的力度
高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以增强史料实证教学的力度。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史料的认知能力出发,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授秦朝这一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条件。为了提高分析效果,学生需要从大量的史料中分析秦朝在交通、农业、水利、技术、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为了促使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更多信息,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史料的趣味性,并对其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探究和评价。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史料探究情况进行分析,抓取史料实证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强化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做好史料的分析与整理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执行对比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完成每天的历史学习任务。在历史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模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比较主动的人,主动提出问题、看待问题。从而将高中生培养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关于史料的分析与整理,同时让学生依据自身对历史的理解,整理出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优化学生对史料实证的理解。
例如,在《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总体的时间线给学生讲解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增强对历史学科的理解,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让学生在不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史料记载,进行求证。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思考具体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稳步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教学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讲解清楚,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搜集到的历史资料,从而可以证实对历史学科的猜想,进而达到强化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目的。
3.借助典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史料实证的应用性
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典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具体的朝代背景研究透彻。此外,在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典故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学科的认知。再者,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历史典故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指引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学科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然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当代中国的外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外交变化,以及从古至今的外交故事。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典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措施下,学生可以结合历史资料进行查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完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一般情况下口述的资料带有主观性,学生要想了解清晰的史实,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思考口述资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创设情境与案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或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史料实证。这种情境化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二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当时的军事指挥官。学生需要通过研究相关史料,了解当时的各方势力以及军事技术等因素,并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出最佳的战略行动方案。
再如,学习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让学生扮演一个文化交流使者。学生需要通过研究相关史料,了解当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影响和结果,并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模拟场景中展示如何促进文化融合与理解。通过这样的情境化学习,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探索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证分析。
5.组织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史料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彼此对于史料可靠性和完整性的看法。例如,在学习二战期间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来源的史料,如政府文件、日记、新闻报道等。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份史料,并在辩论或讨论中表达他们对该史料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史料中的信息、作者的身份和立场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等因素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引用其他史料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积极思考和评估各种史料,并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此外,在讨论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些史料是否存在矛盾之处?它们之间的信息是否一致?有没有其他来源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思考史料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并培养他们对于史料可靠性和完整性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这样的辩论或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史料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并提升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6.开展实证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研究论证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实证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问题,并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这种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证能力,同时提升他们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实证研究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战役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学生需要收集相关的史料,包括当时的文件、日记、信件等,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他们还需要考虑不同史料之间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关于该事件的结论。
再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实证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艺术家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学生需要收集相关的史料,包括艺术家的传记、当时的评论、艺术作品等,并进行分析和解读。他们还需要考虑不同史料之间的观点差异和时代背景,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该艺术家或作品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实证研究项目,学生将深入了解特定历史事件或问题,并运用史料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论证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维、信息分析和评估的机会。通过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策略,我们能够培养出具备深入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学生,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者。并且,这样的教学策略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并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周晓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魅力中国》2020年第9期。
[2] 刘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37期。
[3] 贾文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讨》,《高考》2021年第13期。
(赵锋,1981年生,男,汉族,甘肃陇南礼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