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6-27张益永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文详细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包括互动式戏剧表演、跨学科主题探索、创作型项目实践、个性化学习项目以及动态评价与反思等。旨在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45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以其学生为中心、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深化文本理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然而,项目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具体而言,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项目主题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他们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以《孔乙己》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孔乙己形象”的项目。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有更深刻的认识。
2.促进语言应用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流利且精准地运用语言进行高效交流和自我表达。项目式学习通过构建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如写作、演讲、表演等,从而实现语言的实际运用。这种注重实践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并显著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以《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情境模拟演讲”项目。在此项目中,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演讲稿,并进行模拟演讲。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把握其中的情感和要点,还要求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演讲技巧,实现有效的自我表达。通过这种项目式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和公众演讲能力也将得到锻炼。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符合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3.增强学习动力
项目式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被赋予自主选择项目、制定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权力,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文言文戏剧表演”项目。学生有权选择文言文故事进行改编和表演,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深入研究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学生还需要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负责剧本改编、角色分配、排练和表演等任务。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项目式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项目主题和研究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沟通能力
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与他人紧密合作以完成项目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教师、家长等不同对象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以《社戏》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表演”的项目。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表演准备和实际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多次深入的沟通交流,共同协商角色分配、排练时间等具体事宜。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互动式戏剧表演,激发语言潜能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之——“互动式戏剧表演”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其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性格使其成为戏剧表演的理想选择。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绎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文本,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并为角色设计贴切的台词和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精准地诠释角色。
进入表演准备阶段,学生需进行多次排练,不断优化台词和动作,力求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体验角色,进一步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进行正式的戏剧表演时,学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同时也有机会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从中学习和借鉴。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在表演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通过实施“互动式戏剧表演”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2.跨学科主题探索,构建知识网络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跨学科主题探索,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独特且高效的教学方法。该策略鼓励学生突破语文学科的界限,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现对某一主题的全面认知,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自然与文学”为主题的跨学科探索活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上深入阅读文本,体会鲁迅笔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动描绘,理解自然景物如何与作者的童年生活相互交织。随后,结合生物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观察百草园中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增强对自然生态的感知,并与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历史学科也可以为这一探索活动提供重要的背景支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更深入地领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跨学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如制作百草园的植物图谱、编写关于鲁迅童年的小故事集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与运用。通过这种以“自然与文学”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探索,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还能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将语文学习与生物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全面而丰富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创作型项目实践,点燃创新思维
“创作型项目实践,点燃创新思维”是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这种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从而点燃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创作型项目实践,让学生以“亲情与成长”为主题,创作一幅插画或写一篇短文,展现课文中描述的父子深情。
在实施这一项目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并体会作者朱自清对父亲深沉的感激与怀念之情。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接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插画或写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对于插画创作,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水彩、素描等艺术手段,将课文中的情感场景具象化,如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朱自清与父亲告别的瞬间等;对于写作,学生则可以发挥想象力,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续写课文中的故事,描绘父子之间更多的温馨时刻。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还要定期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启发。通过这样的创作型项目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点燃创新思维。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个性化学习项目,满足多元需求
“个性化学习项目,满足多元需求”是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重要策略。这一策略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木兰诗》为例,教师在实施前会进行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点、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随后,教师会设计多样化的学习项目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对于擅长绘画的学生,可以推出“诗意画意”项目,鼓励他们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创作插画,用画笔描绘出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形象;对于善于表演的学生,可以推出“木兰舞台剧”项目,引导他们根据诗歌内容编排舞台剧,通过角色扮演和台词演绎展现木兰的智勇双全;对于热爱文学创作的学生,则可以推出“木兰故事续写”项目,激发他们发挥想象力,续写木兰退役后的生活,创作出新颖的故事。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同时,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挑战。学生完成后,可以通过课堂展示、作品展览等方式向同学展示成果。教师也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改进和创新。通过实施个性化学习项目,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并且,这种教学策略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教育功能。
5.动态评价与反思,助推学习进步
“动态评价与反思,助推学习进步”这一策略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以《故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探索《故乡》中的情感与主题”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初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故乡》的理解程度、阅读难点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项目的深入,教师需要采用动态评价的方法,及时、具体地给予学生反馈。例如,在学生对《故乡》中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评价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指出可能忽略的细节,并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种动态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探索改进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问:“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最好?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或者“通过这次项目,你对《故乡》中的情感和主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如何影响了你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动态评价与反思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在项目式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模式在深化文本理解、促进语言应用、增强学习动力和培养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实施互动式戏剧表演、跨学科主题探索、创作型项目实践和个性化学习项目等策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的均衡性等问题。未来,教师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甘肃教育》2022年第7期。
[2] 陈平《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3期。
[3] 袁芳《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对策》,《天津教育》2021年第19期。
[4] 曹雨生《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6期。
(张益永,1973年生,男,汉族,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