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6-27官卫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情境

官卫娟

摘 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本文探讨了如何基于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首先分析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现实困境与价值意义,进而提出相关的策略,意在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明确了语文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让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效对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学内容的宽度与厚度,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一、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困境

1.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

受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影响,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的方向性与针对性的把握不够到位,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影响着其他素养的形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等)去提高,去培育良好语感,去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从而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到位,学生没有足够真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语言直觉和感受不够强化,很难建构语感。繁杂的知识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致使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变成空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断下降。

很多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侧重教学结果,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轴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如果流于形式,就谈不上对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语言发展的过程缺失,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缺失,自然无法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

2.教学内容浅显,不符合学生实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科内容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通过大量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不敢大胆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仍拘泥于教材,未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开发利用,只是单一地依靠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对文本背后的人文或情感元素未深入了解,对教材内容缺乏重组与整合,不能融入语文核心素养来处理文本,仍停留于浅层次的学习。因此,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本解读力,智慧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教学设计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习惯采用讲授法,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下,学生陷入被动思考问题、被动回答问题的僵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将被限制,思辨性、创新性愈来愈缺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要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将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使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巧妙联结,将所学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教学更高效。

二、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反馈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教学设计可保障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得以落实。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从新《课标》出发,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立足学生,回归课堂。

1.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程体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主动规划设计以学生学习历程为核心的单元学习,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互动便捷的课堂,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合作和展示交流,逐步质疑、反思和归纳学习内容,建构全新的知识体系。教师还需在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后,及时反馈评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2.夯实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提升语文学科育人能力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统领下,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聚焦大情境、大主题、大项目的学习引领,便于开展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可以推动语文教师改变“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建构知识技能,获取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可以感受语文学科特有的情感与价值,主动统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落实语文学科育人功能。

3.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保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既有所偏重,又融为一体。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独特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通过合理的语言训练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正确、规范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抓住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的特点,通过灵活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勇于探索创新,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批判性;审美创造方面通过学习文质兼美语言文学作品,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去感受美、发现美及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三、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1.立足核心素养,定位教学目标

为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强化大单元意识,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还要考量单元目标与学生生活,凸显大主题统领下的关键知识与结构化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规划单元教学的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合、设计几个单元的语文教学任务或学习主题,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明确具体。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标》,把握本学段、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整体建构单元目标,从而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优化了教学目标,才有核心素养的落地。

例如,在对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进行大单元设计时,教师先要明确本单元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运用能力,本单元学习内容中共性的核心观点与核心任务是“凝聚亲情,感恩父母”。据此可以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语气与节奏,把握不同文章的感情基调;创设真实生动的课堂情境,品味语言的魅力;唤醒学生独特的亲情体验,加深对亲情的深化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在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后,教师要创设恰切的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得到培养与提升。

2.紧扣单元主题,整合、拓展课程内容

开展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是关键。知识存在内在的关联和体系,整合知识可以把零散的事物统合梳理,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序列化、有价值的整体。大单元教学要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逻辑,从学科素养的高度系统建构整个单元,统筹单元与单个课时之间的关系。单元任务设计要涵盖整个单元学习内容,落实人文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落实阅读与写作活动,落实学生主体与情境创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整合旧知与新知,重组思维,形成多种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程序,自主迁移知识,规划新的学习过程和目标。这种从已知到未知的深度学习,是基于全面地分析、整合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而形成的。

例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归类初中课本中小人物的性格,学生对老王、父亲、阿长等小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学会关注生活中普通人不平凡的一面。同时,引导学生课外了解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可设置不同角度,如同一作家和不同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笔下的小人物有两类,一类是回忆性散文中的真实人物,另一类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大作家写的是小人物,却能写出人物的“大”来。读者从这些小人物中,可以看出作家的经历,也可以看到自己,看到小人物身上有一种大多数人共有的价值观。从这些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学生可感知一个个鲜活生命背后的时代变迁与世道人心。通过一个大任务的驱动,学生整合归纳小人物的性格,感知作品中感人的人物形象,触类旁通,内化了知识。这样的整合、拓展在九年级复习教学中更适用,例如,教师将诗歌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以“分门别类辑诗歌”活动为例,按照诗歌作者、意象、类别等尝试将诗歌进行整合,重新构建新的学习单元,破解复习课缓慢而低效的困局。

3.灵活使用教材,挖掘文化内涵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实际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尽可能地把教材的多个主题加以分析,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领悟教材的丰富内涵。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文本在语言、结构、主题、意象、手法等方面的相通与差异之处,提炼出核心议题,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界限,进行跨文本、跨文体、跨时代的群文比较研读,领悟文本真谛。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选取的五篇名篇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教师可把人文主题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作为任务群建构文本之间的联结。五篇选文文体不同,有现代诗、回忆性散文、通讯作品、抒情散文、乐府民歌,但是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单元教学前,教师将相关的现代诗、散文、乐府民歌等知识印发给学生,以供全体同学浏览阅读,要求学生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爱国与责任”入手,积累名言警句。在学习《黄河颂》时,学生可通过听名家范读、齐读、自读等方式,感悟作品的语言美;抓住画龙点睛之笔的“伟大而又坚强”,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革命文化有一定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初中语文课文选材丰富,教师应注意灵活使用教材,合理解读文本,拓展延伸文本内容。

4.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情境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介质。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真实、具体、明确的学习情景与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将学生带入某个具体场景,产生去探索的求知欲,是衡量情境创设的重要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大单元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如何设置真实恰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体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单元学习内容是写景抒情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四季美景”,设置“朗读四季美景”“品读四季美景”“描绘四季美景”三个系列大情境,引领学生在朗读、赏析、练笔的情境中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单元主题。

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搭建了学生与文本阅读间的桥梁,促进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提供了思维落脚点与实践着力点。

总之,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语文新《课标》,使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涵养一定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