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统文化“取经”,为初中语文教学增色
2024-06-27王永梅
王永梅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赋予了人们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39
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受到冷落。因此,教师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丰富课堂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丰富课堂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文化对于丰富课堂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启示,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其丰富的内涵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可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传说和神话。通过借助故事情节、形象描写、词语联想等手法,教师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展现诗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其次,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意象。透过这些文化符号和意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通过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运用这些文化符号和意象,展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此外,传统文化注重内涵和思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哲学思想等内容,都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经典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道德规范等问题。例如,通过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学生可以思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和解读,学生可以培养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
最后,传统文化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和联系。比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与作品中人物或情节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文化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中,培养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如儒家思想、道家智慧、佛教哲理等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选取和解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首先,在文学作品的选取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兴趣。
其次,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文化背景的引导。学生需要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元素。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让学生对于文化的现实和历史价值产生更深刻的认识。除了文学作品的选取和解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的演出,如京剧、曲艺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传统艺术、书法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起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全面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例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时,教师教学的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一座座壮美的中国石拱桥。在屏幕上,那些古老而庄重的桥梁犹如一幅幅油画般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桥身上的石雕、刻字,那些历史的痕迹令人感慨万千。学生们透过多媒体,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桥身的沧桑与厚重,了解到石拱桥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石拱桥,如明清风格的宫殿式石拱桥、水墨风格的古韵石拱桥等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桥梁,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卓越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欣赏到桥梁上流淌的山水之音,感受到传统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教学的第二步,是通过多媒体资源深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渊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石拱桥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了解到从古代木拱桥到石拱桥的演变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观看到以石料为主体材料的石拱桥的建造工艺与技巧。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工匠们是如何运用石料的特性,将桥梁设计得坚固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石拱桥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卓越地位,以及其对于世界建筑史的重要影响。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教学的第三步,是通过多媒体资源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石拱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石拱桥与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异同之处。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发现不同文化中桥梁的独特之处,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们进行石拱桥的创作。学生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桥梁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桥梁形式,结合自己的审美与思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石拱桥。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与全面。
2.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音乐欣赏、亲身参与和艺术创作等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崇和尝试的教学方法。
例如,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它通过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氛围。对于《云南的歌会》这样一篇弘扬民间文化的作品来说,体验式教学更是与其内涵相契合,相得益彰。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云南的歌会》所传递的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歌曲,播放给学生们听,让学生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请一些擅长演唱云南民歌的学生或者专业歌手来为班级带来一场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云南歌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云南的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场仿古的游园活动,让学生穿上传统的云南服饰,参观一些仿古建筑和景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在游园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云南特色的食品,让学生们感受到当地的美食文化。通过这样的亲身参与,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云南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将自己对《云南的歌会》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创作比赛,要求学生用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云南的歌会》的理解和感悟。在比赛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内容。
3.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打开一扇接触古代智慧的大门,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教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既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又能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认识。
例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将学生引向传统文化的深处。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了解古代宫廷生活和人性的复杂。通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等形象,学生可以体验到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而《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人物形象,则让学生感受到英勇正义、扶危济困的情怀。通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和热爱。
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还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来理解作品,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与真理。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将会让学生在面对世界上的种种复杂问题时,保持一种淡定,更加具备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敏感。
4.传统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如今,社会变革迅猛,新科技的涌现使得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使用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素材,借助课外传统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展一场端午饮食文化的体验活动。学生们亲手制作粽子,并在课堂上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学生们既能够感受到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巧,也能够感受到传统的美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场端午民俗文化展览,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主题,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可以是制作粽子的过程展示,也可以是端午节的民俗舞蹈表演,或者是端午节的画作和手工制品展示。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价值。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从中受益,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炎《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新作文:教研》2020年第4期。
[2] 张孝林《初中与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读与写》2020年第6期。
[3] 何立茂《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科学:教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