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27王雪林
【摘要】文章以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为目标,从议题选取、情境创设、活动组织三个维度,对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实践策略与可行路径进行探究,意在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人格涵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王雪林(1984—),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中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需要将议题式教学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以此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构,同时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助推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高效落实。
一、基于学生“能议”,科学选取议题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可“议”之题作为主要呈现方式与教学主线,以从议题衍生而来的情境与活动为关键教学支架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实施议题式教学时,需要在充分认识教学议题的统摄、联结作用的基础上,将科学选取议题视为首要的教学工作[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整合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学习主题。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广泛性、实践性、基础性特点。为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从以下方面着手选取议题,保障议题可议、能议。
(一)议题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科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教师在选择与设置议题时,应当保证教学议题与课程内容高度统一,以此规避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问题。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认识自己”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明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这一学习主题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这一教学目标,从而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内涵。其次,笔者以“我是谁?”作为课程议题,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议题展开议论。具体来说,笔者借助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经典桥段“吕秀才智斗姬无命”为学生创设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议题分析正确认识自我的必要性。最后,笔者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家长、教师、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角色,模仿不同角色的口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自己作出评价。如此,能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其从生理、心理、社会、群体关系等多个方面认识自我,并学会客观理性地分析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
可见,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分析课程知识点、明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等过程,能够确定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议题。学生通过讨论议题、分析议题,能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学科理论,扎实掌握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而提高议题式课程学习的质量。
(二)议题的选取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讨论议题的方式,深刻领悟学科的内涵。另外,教师需要选取更契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的教学议题,使其在讨论议题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为例。笔者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与法律观念。接着,笔者以“在网购时如何维权?”为议题,组织学生开展议题讨论活动,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意义,明确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见,教师如果以复杂的社会问题为素材设置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茫然,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议题式学习效果。为了增强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为议题,并引导他们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议题的选取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辨
议题式教学之所以能够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因为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多为能够引发学生思辨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当意识到科学选取议题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辩证的教学议题[3]。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改变世界”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认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活、生产及学习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由此引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辨的教学议题“网络是把双刃剑”。其次,笔者引导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组进行探讨交流,使学生加深对网络沉迷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最后,笔者总结议题思辨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二、基于学生“想议”,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是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支架,同时也是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切入点[4]。教师需要基于教学议题为学生创设更为形象、生动的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从浅表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对此,教师在创设议题情境时,既要确保议题情境与议题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与统一性,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以更好地发挥议题情境对学生探究、思考、讨论的“推手”作用,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及感受。
一方面,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研讨议题的主观能动性为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创设启发性议题情境。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诚实守信”的教学为例。笔者以“善意的谎言是否为不诚信?”为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2010年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的片段,创设动态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对视频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来说,笔者以小品中演员郭冬临与牛莉的台词“什么叫骗啊?什么叫骗啊?善意的谎言!”“什么善意的谎言?这是公开的欺骗!”为切入点,引出本课的议题“善意的谎言是否为不诚信?”,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一部分学生认为:“善意的谎言虽然不是实话实说,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希望用善意的谎言达到与人为善、安抚人心及增进情谊的效果。因此,善意的谎言并不属于不诚信。”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谎言是虚假的言论,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谎言,终究仍是谎言。善意的谎言说多了,会让人失去他人的信任。因此,善意的谎言就是不诚信。”在学生围绕议题各抒己见之时,笔者抓准教育契机,利用问题“那么什么才称得上是诚信?”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增强议题探讨与课程学习的深刻性,使学生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美德的现实意义与深远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与高度认同,同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道德法治观念。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化学生对议题内涵的理性认识为突破口,关联实际国情,创设体验式议题情境。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借此为学生创设体验式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合理划分小组,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参与以议题为基础的探究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更为具体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学生“善议”,创新设计活动
议题式教学是建构活动型课程的有效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由议题及议题情境衍生而来的议题活动类型主要可划分为三类:基于议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围绕议题的小组探讨和交流、立足议题的成果展示与评价[5]。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时,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育人方向,创造性地对以上三类议题式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与应用,从而使议题式教学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发挥育人价值。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为例。笔者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议题创新设计课堂活动。首先,笔者借助中央电视台的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学生创设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传承还是创新?”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其次,笔者以学生的不同观点为依据,提炼三个子议题—“根据你对传承或创新的认识,收集整理相关的内容”“结合资料,谈谈我们应‘古为今用还是‘推陈出新”“依据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最后,学生在以上三个子议题的驱动下开展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见解,还能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选取教学议题、合理创设议题情境以及创新设计议题活动的方式,将议题式教学巧妙、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小云.基于新课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以“尊重他人”为例[J].名师在线,2022(36):76-78.
[2]朱陈凤.议题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初中法治教育主题为例[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2(12):19-22.
[3]叶梅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与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
(12):25-27.
[4]张秋娥.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四题”视角[J].华夏教师,2022(30):46-48.
[5]沈雪春,梁英姿.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内容的议题式建构:以“预防犯罪”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