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究
2024-06-27杨芳
杨芳
摘要: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数字经济潮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通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典型误区,结合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培养数字化人才为中心,纵向打通管理,横向打通数据,加强基础设施、数据治理、智慧平台、数字教学体系、数字人才配置五个抓手建设,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两个维度五个抓手”。通过深入剖析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为高职院校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数据经济;数据治理;智慧校园
一、前言
随着5G新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已然迈入了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模式,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国家已将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希望通过高校的数字化转型驱动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教育、人才和产业三大链条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牢牢抓住这一机遇,顺应大势,积极培养适应当前社会背景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1]。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绝不应该只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手段的生搬硬套,更不应该让数字化成为师生的枷锁,而是应该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为数字化时代培养具备数字意识、数字技能、数字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新型人才,同时利用数据更加智慧地服务师生。本文将回归教育本质,聚焦高职院校,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
(一)数字经济驱动
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2]。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分析,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由此可见,我国的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3]。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4]在此背景下,必将导致各个行业的产业化布局调整和数字化进程加快。ChatGPT、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入企业转型浪潮,融入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悄然改变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
尽管各类高职学校已经注意到了数字人才的培养,但仍然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化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尽快与数字经济建设实现双向赋能,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国家政策指引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一方面,国家政策作为引擎,大力推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三通两平台”到“三全两高一大”。2022年2月教育部工作要点: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具体方向。2017年,教育部首次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方向、要求、任务和保障上对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2018至2020年,教育部连续三年从不同层次部署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5]。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从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6]。2022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以数字化校园和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项目为载体的数字化战略行动。
综上所述,国家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来推动和指导高职院校在内的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自身发展诉求
1.适应国家战略要求
国家层面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重视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支持保障,促使高职院校从内在角度主动寻求并实施数字化转型策略。
2.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呼唤高校能培育出紧贴数字经济时代脉搏、兼具高水平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因此,教育观念的革新势在必行,促使教育模式从传统形态向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3.创新教学模式与提升教学质量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适应现代教育所要求的个性化、灵活性及终身学习特性。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体系重构,通过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平台,达成个性化教学目标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能。例如,运用在线课程、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
4.服务管理效能提升需求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变传统管理模式为数据指导决策与服务提供,提升管理效能和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三、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误区
(一)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部分学校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同时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纷纷投入到转型潮流中,但是没有制定符合自身的转型方案,而是寄希望于复制成功案例,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转型还是要“具体校情具体分析”。
(二)期望短期见效
数字化转型是学校升级改革的重要一环,学校期望可以迅速完成或者一次性项目实施就能实现。事实上,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需要长远且持续的战略布局与执行,并且在实践摸索中不断调整优化。
(三)信息化部门主导一切
一些学校在实施转型时,错误地认为数字化转型完全由学校信息化部门负责推动和实施,没有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实际上,转型的成功需要来自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各业务部门的深度参与,形成跨部门的协同效应。
(四)数字化转型认知偏差
当前,许多高校在理解和把握数字化转型时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如下方面:第一,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针对部分院校的专属实践。例如,部分院校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那些优质高校、师范名校的事情,与自身无关;相反,也有部分院校认为数字化转型是落后院校应该进行的改革。第二,混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少学校认为数字化就是信息化的新名称,为了做数字化而数字化,寄希望于不断建设各种应用系统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重点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常见误区的深入剖析,结合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出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点,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两个维度五个抓手”。
(一)坚持以培养数字化人才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本质要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成为需要重新深思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数字化人才的核心在于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何为数字素养?不同的学者、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不同的界定。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刚要》),《刚要》使用“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虽然《刚要》对每个公民适应社会发展、数字素养提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但是高校还是要因地制宜,以《纲要》为指引,紧紧围绕“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中心,结合自身优势,量身定制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素养培养框架,阐明核心构成要素,创新数字化教育模式,用好学生“数字画像”,实现对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的教培模式。
(二) 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双向打通
纵观做好了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都是做好了两个打通:打通应用实现数据流通,打通管理实现业务流通。
一方面纵向打通管理。打通的目的是融合,学校上下要具备融合意识。首先,将数字化提升至战略高度,确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目标、战略方向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激励政策。其次,对组织架构进行深度审阅与优化升级,构建一个专注于数字化转型的专职部门,以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无缝对接与协同运作,从而系统性地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落地执行。最后,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活动,积极塑造和营造浓厚的数字化校园文化氛围。自上而下,从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实现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无缝衔接和全面渗透。
另一方面横向打通数据。数字化的基础是数据,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横向打通,实现系统之间数据的流通。很多高校虽然有一些信息化系统,但基本是点状应用,系统之间没有联通,业务流程之间存在大量的断点,缺乏端到端集成,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无法依靠数据驱动业务,也就无从谈起转型。因此,建立数据标准、开展数据治理、打造数据中台、开发一站式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从而打通各应用系统数据,让数据流转起来是各个高校的核心任务。
(三)加强五个抓手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网络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对校园网提质增效,满足大规模并发访问和高带宽传输需求,确保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并着力提升服务器、存储装置以及交换机等核心硬件设备的性能与配置。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随机存储容量,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应用托管。从技术、管理及制度等多个维度持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2.数据治理建设
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据积淀,利用数据洞察发现规律,诊断教学形态,提供决策支持。一方面,改造历史数据。因初期建设问题,高校数据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即“非标准化”,因此良好的数据基础离不开有效的数据治理,运用数据标准化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对各业务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深入且全面的清洗、整合和分析,然后集中存储在全域数据中心,用于决策分析。另一方面,建设智能化的软硬件系统,通过长期使用获取过程性数据,为数据驱动决策奠定基础。
3.智慧平台建设
打造智慧服务管理平台,打通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全校一账号”。打造融合服务系统构建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学校的行政事务、教学活动、生活服务等各项业务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使得师生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事项,真正实现“办事一站式”。建立移动办事大厅,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服务延伸至手机端,实现师生办事移动化、掌上化。开发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基于数据治理成果,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和精准的数据洞察,辅助学校管理层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推动学校管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能。
4.数字教学体系建设
各个高校在推进数字化教学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改革和创新,以全面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高校应当致力于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场景。例如,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化教学体验。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可以构建数字素养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与数字素养紧密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专业方向,并将数字素养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融入基础通识课程中,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并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以及数字化思维方法。再次,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线上平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其应用各类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化能力,同时可以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形成个性化、动态化的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助力教师精准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后,营造浓厚的数字化文化氛围,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数字化教学改革中来,构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促进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与联动,从而推动高校教学体系的全面革新与高质量发展。
5.数字人才配置建设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两类人才队伍建设不可或缺。
一是技术型人才。一方面,内部重点实施“党建+学习+实践”行动,将党建工作与技术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引导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队整体素质提升。构建学习型团队,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包括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培训等,促进团队成员及时跟进新技术动态,共享学习成果,持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人才质量。以项目实践为依托,鼓励高校内部数字化骨干人员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实际项目的开发、维护、优化等工作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锤炼和检验所学知识,提升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外部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专家或高级技术人才作为驻场顾问或兼职导师,指导高校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业务运行效能。
二是数字化教师。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重新塑造。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维与行为方式必须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首先,教师需理解和接受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数字化工具为手段的新教育观念。其次,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教师数字化教育培训制度,定期举办专题研修、研讨会等,强化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最后,通过打造数字化教学场景,构建数字化培训机制、厚植数字化教育理念、开发数字化教学体系、健全数字化评价机制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师团队数字化素养。
五、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和发展规划,把学校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提升转型认知、明确转型目标、定制转型方案,在各个维度同步推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式的成功转变。
参考文献
[1]赵雨.数字化转型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J].物流科技,2024,47(02):166-168.
[2]周洁.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23(06):51-60.
[3]张伟.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3-05-01(001).
[4]董扣艳.元宇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测、伦理风险及其规避[J].思想理论教育,2022(04):90-95.
[5]余景波,高娜娜,孙丽.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8):18-22.
[6]张月,吴兆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23):87-94.
基金项目:山西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度院级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据治理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KY2022-31)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 责任编辑:张津平、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