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2024-06-27张俐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高中生高中语文

张俐莉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精选文本、组织开展多样性的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勤于思考、主动积累、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促进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论述培养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实际教学案例为支撑,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审美情感、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积极实现读写结合五个方面,阐述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 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10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包括对文本含义、文本体裁基本特征、文本语言特色、文本逻辑结构以及作者思想观念、情感、观点、态度的理解,并体现在审美、文意疏通等多个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高中生缺乏阅读兴趣、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较低、审美意识淡薄,导致其在阅读文本时仅能够获得浅显、片面的理解与体验,难以建构文本意义、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核,也难以运用多种高阶思维方式探究多文本之间的异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结合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制定教学方案、开展阅读实践,逐步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培养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1.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强调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高度重视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各维度能力素养上的均衡与全面发展。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外显,也是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问题,立足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面向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高中生的学习需求、阅读兴趣、行为特点等优化改进语文教学模式、创新阅读教学与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分析、鉴赏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基本要素。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综合、系统的能力,包括对文本内容、文本含义、文本结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文学艺术价值的理解,也涉及对文本中作者思想感情、核心观点、论述结构、逻辑结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阅读理解视作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渠道,将阅读转化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要方式,充分注重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与创造力,遵从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是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3.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类题型的占比有所提升,所涉及的阅读材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某句话在文本中的作用、文本内修辞手法的作用、某句话的含义,以及文本中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表达技巧等,对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标新高考改革下阅读理解相关题型,以教材课文为核心,找准高中生阅读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不同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专项训练,并补充拓展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教材课文的阅读技巧自主阅读拓展资料,让学生对阅读文本形成全面且个性化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论述自己的观点,将文本内的阅读技巧、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论证结构等运用到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生阅读兴趣薄弱

阅读理解难度大、过程复杂且枯燥乏味,大部分高中生对阅读课文与拓展性资料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阅读理解活动,在活动中不能以兴趣为驱动保持专注,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难以掌握阅读理解要点、认知片面且模糊、阅读理解浅显等现象。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活动参与度较低,在活动中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缓慢。

2.高中生思维局限性大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阅读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待提升,在大部分的阅读活动中,通常由教师控制学生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探索与理解课文。学生对教师的解读、教材注释以及教辅材料中的解析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深刻的思维,在阅读理解活动中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不能产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与理解,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3.学生审美理解力有待提升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分析技巧,但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对阅读理解的解题模板进行死记硬背,难以从文本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文学体裁、艺术性等层面感知与理解文本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与魅力,无法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不仅会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而且会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高中生阅读视野狭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在于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层次理解与探索文本意义。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其阅读视野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视野开阔,学生便能够调动知识经验、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深刻理解文本。在缺乏深厚阅读支撑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解读与理解文本,导致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停留于表面,不利于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5.语文综合实践力较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读中感受、理解与体验,在写中迁移创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但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读中缺乏个性化感悟,在写中无法有效运用阅读与写作技巧,导致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上出现断层,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的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理解兴趣

为了保证高中生在阅读理解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状态良好,能够主动克服阅读理解难题、多角度挖掘并探索文本意义,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感色彩鲜明、具有启发意义与探究价值的阅读情境。教师所创设的阅读情境,可以是文本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等,也可以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与文本内涵、内容相关联的现象、问题等,重点在于启发学生思辨性、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在激发学生阅读理解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文本做好准备。

以《百合花》的课文教学为例,该篇课文篇幅长、情节复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中国战争电影《百合花》的片段,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影像,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接下来,教师可以围绕课文标题设悬念,请学生结合课文文体思考课文可能描写哪些内容、可能塑造哪些人物形象?学生思考的过程便是学习课文的过程,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欲,促进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2.加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一项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对高中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广泛性与逻辑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高中生阅读理解思维局限性大的问题,教师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理解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学生营造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阅读理解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问题引导,注重问题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以问题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从宏观的文体特征、文本结构、文章大意,到微观的论证结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语言特色与逻辑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结合“实用性文本阅读与理解”这一单元任务以及本篇课文的文体特征、内容等设计并呈现问题链:(1)本文的题目有何深意?你知道题目来源于哪一首毛泽东诗词?从课文标题你能看出通讯标题有何特点?(聚焦通讯作品,从宏观层面理解文体特征)(2)自主阅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如何?小标题有何含义?第三自然段起到何种作用?(关注通讯作品结构,理解文本内容);(3)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背景以及当时身份如何;(4)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其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着眼文本细节,理解课文思想感情);(5)阅读课文,结合课文语句能不能说说通讯作品的特点?(关注语言特色,理解文本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

3.注重艺术欣赏,激活学生阅读审美情感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包含对文学作品艺术性的赏析,需要学生运用思辨能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且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艺术欣赏,引领学生探索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想象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将自己代入到文学作品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中,关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时代语境下感悟与领会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当代意义,学会鉴赏美、品味美、感知美与理解美,以美的文学作品涵养学生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在体现语文育人价值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例如,在《雷雨(节选)》的教学中,教师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首先补充拓展中国话剧发展历史、话剧艺术特色等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其次,播放《雷雨》话剧舞台表演视频,以真实的舞台背景呈现课文内容,体现出话剧集舞台、舞美、对白、音乐等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并将学生代入到话剧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审美体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艺术特点,如课文中出其不意、意外、发现、突然转变等戏剧性冲突技巧,生动形象且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故事背景与环境的详略得当的介绍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4.拓展阅读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视野

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海量、优质阅读资源的支持。教师在研读教材、依靠教材、围绕教材的同时,要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根据语文教学基本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以及语文教材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作者、主题、语言特色、论证结构等选取与教材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类比等阅读方法,分析教材课文与拓展文本的异同点,探寻教材课文与拓展文本的关联性,综合运用创新创造等高阶思维方式阅读文本,以此逐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古典小说的人物与主题思想选择并拓展阅读资源。此篇课文选自《水浒传》一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特定社会背景下林冲的变化,教师可以补充“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冲棒打洪教头”等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林冲的个性形象。同时,教师可以将本篇课文与本单元中其他几篇小说组合为群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特定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5.重视即学即用,积极实现读写结合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并非局限在阅读教学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个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写作中综合运用文本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论证方法,个性化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在共享中达成共识,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对阅读知识与技能的即学即用,在拓展阅读资源、组织阅读活动的同时实行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记录阅读中的体验与感悟,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综合阅读教材课文与拓展素材并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特点与主题思想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说”开始,说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阅读收获;再请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写作基础知识与技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刻画一个典型的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及其内在的精神、思想,实现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活学活用。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学生间可以交换阅读作为并相互评价,分析并理解写作出发点、切入点以及写作的中心思想、谋篇布局、逻辑结构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顺应新高考改革。为了显著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突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难题,教师要聚焦问题、立足实际、总结经验,找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核心素养理念、新《课标》理念为引领,为学生打造真实的阅读情境,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理解、个性表达、个性展示,逐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碧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高考》2023年第5期。

[2] 刘诗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1期。

[3] 马伶娟《高中语文学习现状及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A3期。

[4] 潘光恒《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教育》2020年第42期。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高中生高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