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一起成长

2024-06-27叶宝仪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庐山中华文明汉语言

叶宝仪

跨进门槛,是一个小小的讲台。

这个小小的讲台,早已梦回千遍,憧憬千遍。

提脚拾步,站在了讲台上。

这个小小的讲台,早已往复过无数次,她的方圆宽窄我早已熟识。而今天,我却心生万千感慨,这是我第一次以实习语文老师的身份站在这里。

这里的一切都不陌生,熟悉的黑板、熟悉的课桌。而一切又那么新鲜,望着台下几十双稚嫩活泼、充满希望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问自己,我可以带给你们什么?

我想告诉你们,汉语言的意义不只是识文断字,它里面有真实的世界、文学的精彩和人生的价值。

我要告诉你们,汉语言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镜像,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语,都是历史沉淀的显现。我会给你们讲,我们习以为常的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姨父、表舅的称呼,而英语只有一个uncle,这里面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发明了宗法制这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维护了中国的大一统,而宗法制下,就有了嫡亲、姻亲的称谓。小邦林立的欧洲,没有大一统的需求,当然也很难理解我们的语言。当“初心”“点赞”“粉丝”这些词汇进入《新华字典》的时候,我们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说语言是历史的档案。

我要告诉你们,汉语言是最灿烂、最美丽、最博大精深的语言。越是对汉语言的了解,越是增添对祖先的敬仰。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我们民族的先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音形义三维文字,让表达淋漓自由又归于一统。我们有了“书同文”,无论疆域辽阔也会彼此认同;我们可以“言有音”,幽默的东北话、泼辣的四川话、古韵的广东话各美其美,映现着各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在中华文明的大树上伸枝展芽、美美与共。一座庐山,李白来到这里,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文字如景、诗绘如画,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苏轼来到这里,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到的是山,抒发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哲学思想;毛泽东登顶庐山触景生情,“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心系天下苍生、百姓福祉的愿景跃然纸上。庐山无言,却因汉语言的美丽和渊博,流传下太多的故事。

我要告诉你们,汉语言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什么是中国人?有人说,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是中国人;有人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中国人;还有人说,耳濡目染过四书五经的道理,骨子里认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就是中国人。我相信第三种说法。中国文化天下大同的包容性、刚柔相济的坚韧性,造就了我们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我会和你们一起打开课本,诵读一篇篇国学经典,探寻中国文化的根源,感受古人兼容并蓄的智慧、天下为公的理想、修齐治平的涵养,塑造我们中国人的灵魂和自信。

这小小的讲台,三尺见方,却承载着太多的期望;这薄薄的书本,寸指有余,却装载着星辰大海。站在这个讲台上,我还想告诉你们很多很多,因为我知道我要做的,是摇动另一棵树的树,推动另一朵云的云。

“小荷才露尖尖角。”讲台上的我,讲台下的你,都还有点儿青涩。但青涩的背面,叫作朝气,什么都值得期待,什么都可以期待。讲台上的我,终会变得从容,我会把我努力的经历和你们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山高水长,天涯未远,我们一起加油。

猜你喜欢

庐山中华文明汉语言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庐山 牯岭!Cooling!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做一次庐山客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毛泽东登庐山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