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雨东:中国石化科技的老行尊

2024-06-27张在军

名人传记 2024年6期
关键词:油厂锦州炼油厂

张在军

他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合成油厂的合成车间主任,为新中国第一滴人造石油的诞生立过功,更是唯一一个亲身经历中国合成油发展几个阶段的元勋。

他为大庆油田第一个炼油厂实现“四个一次成功”起过关键作用,荣获了大庆会战纪念章。

他在六十多岁时成为天津石化第一代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一直工作了十几年,于天津石化建设具有开疆拓土的功绩。他就是中国石化科技的老行尊郭雨东,我国考古学开创者之一、商周考古的奠基人郭宝钧之子。

十四岁参加“一二·九”运动

郭雨东生于1921年3月25日,幼年时生母病逝。因父亲的工作性质,他跟随家人先后在南阳、开封和北平三地读过小学。或许是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郭雨东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由于连续跳级,他十岁小学毕业后即考入大名鼎鼎的北平师大附中。但他在该校只读了三个学期,又因父亲受中央研究院派遣去开封担任河南古迹研究会驻会委员,举家南迁,转入河南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34年,郭雨东考入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简称“开高”)。这一年,他才十三岁。直到高中毕业,他都是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开高名师荟萃,郭雨东的同学、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张志公回忆说,学校“有一窝子北大优秀毕业生,地地道道的蔡元培派”,他们在治校、教学中奉行蔡元培主张,提倡学术民主,兼收并蓄,全面发展。

高中三年,郭雨东印象最深的大事件是响应“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北平学生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古城开封后,开高带头响应。郭雨东说:“那年我在‘开高普二乙班,我们知道消息后连夜写标语印传单,我当时才十四岁,只是帮助推推油印机……”

12月26日,学生队伍到河南省政府门口请愿,要求政府抗日,省政府官员闭门不见。队伍转而奔向开封火车站,要去南京请愿。铁路局不派车,学生们就占领了车站,轮流去卧轨。当时冰天雪地,在外边待二三十分钟就要进屋暖一暖。伙食由各校自己送,也有些单位和居民主动支援,送衣送食。尤其是一批“九一八”后由东北撤回来的邮局职工,抬来几桶热粥热菜,送的人和收的人都哭了。当地医院也派人到车站,提供保障服务。学生们在火车站冒雪坚持四天,陇海路断了四天,影响极大。南京政府没办法,只好让教育部派人来和学生谈判,空口答应些条件,而后宣布提前放寒假。这一下学生和家长动摇了,学生走了一部分,示威游行就此作罢。

1937年,郭雨东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应用化学系,四年后毕业。

开始合成石油工作

1943年春,郭雨东经朋友介绍入职创建不久的军政部重庆北碚汽油厂(后改名北碚焦油厂)工作。该厂厂长赵宗燠(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人造石油之父”)、总工程师李恩业等人是留德博士,他们率领全厂一二百名技术人员,在外敌入侵的动荡不安中为开拓我国人造石油事业而殚精竭虑。郭雨东初来乍到,被分在干馏车间做值班员,但对费托合成法研究很感兴趣,常去研究室参观学习。

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到北碚汽油厂参观,对大家的干劲和工作成绩表示赞赏,遂向英国政府要到十个名额,可去考察及学习燃料工业。厂内当即选定四位留德归来者去考察,郭雨东等六人去学习。后因欧洲战事紧张,未能成行。是年末,国民政府行政院招考公费留学生,郭雨东位列燃料化学门的第二名,获得了留美资格。不巧正值湘桂大撤退,军事系统人员暂缓出国,留学之事不了了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局觉得不再需要人造石油,于是将北碚汽油厂停办。赵宗燠奉命接收日本人于辽宁锦州在建的合成油厂。郭雨东暂时留下,协同总工李恩业办理移交工作。次年3月,郭雨东奉命带领北碚焦油厂第二批接收人员去锦州。待郭雨东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到达锦州时,已是一百天之后了。

郭雨东告诉笔者:“锦州合成油厂是日本三井财团所建,设计规模为年产人造石油三万吨,1946年我到厂时,分在合成车间工作。此厂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催化剂制作车间,日本人之前把此厂当作殖民地工厂,关键的催化剂生产放在日本本土。其时国民政府正忙于接收,无意于恢复工业。1946年末,此厂划归刚成立的中国石油公司管辖,不久,石油公司下通知,全厂停修保存,划归东北炼油厂管辖。我又被分去东北炼油厂,参加天然石油加工部分的修复工作。1948年,赵宗燠调任天津化学公司经理,我调去下属的汉沽化工厂。到1949年初天津解放,东北工业部到天津邀请我们曾在锦州合成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回锦,但当时东北条件艰苦,待遇很低,最后只有三人重回锦州,其中有赵宗燠和我,继续从事合成石油工作。”

用三千吨大豆换回二百吨硝酸钴

1949年,锦州合成油厂(后改名为石油六厂,今锦州石化公司)划归东北工业部化工局管理,赵宗燠为化工局总工程师兼锦州合成油厂总工程师,郭雨东任合成油厂合成车间主任。东北解放后,工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自制催化剂。因为炼制合成石油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钴催化剂。这时,郭雨东提醒赵宗燠,早在抗战期间已经在重庆研制出生产催化剂的配方,只是没有原料硝酸钴和硝酸钍,不过当时进口了一批硝酸钍,保存在重庆北碚焦油厂,可派人取回使用;至于硝酸钴,可以去采购回来。

当时国家外贸政策还未明确,进口还很难办,唯一可能的途径是去香港。1950年2月,经东北工业部同意,厂领导决定派郭雨东去香港向国外采购,同时还买一些控制仪表等器材。工业部器材处的卢文与郭雨东同行。

当时的香港可谓鱼龙混杂,港英政府、本地帮派、国民党败兵、各种势力的特务等都想要在这块弹丸之地立足。在广大华行的安排下,郭雨东和卢文一起住在九龙太子道的万经理家,每天到广大华行进口部上班。他说:“我上班后,马上向国外发出硝酸钴的询价信。美国回复最快,价格和供货时间都较合适,但不久他们就通知无法取得出口许可。原来美国对我国出口限制最严。另外,美驻香港“总领事馆”打电话问广大华行,用户买来做何用途,我们答他这是用户商业秘密,无可奉告。后来英国和德国商行也有所行动,英国先发电报来问二百吨是否二百公斤之误,因为他们认为历史上远东未销过这么大量。得知数量没错后,就表示他们目前每年供货量也就几十吨,如签合同要马上扩建工厂。德国的供货能力也不大,但他们对货品规格答复极内行,说‘保证符合费托法合成催化剂使用,而我开出的规格就是从日本人留下的德国资料中抄录的。英德报价都稍高,但因美国已无法供货,我们就先少量买了一批,接着国际市场价格略有上涨,我们就压着不买,等价格稍回落后才又买一批。就这样落价就买,一买就涨价,一涨就停买,断断续续地买。其他仪表类商品我发出询价后也陆续有报价,大多是德国和瑞士的,我就酌情选购。”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进口环境更差,郭雨东花了五个月时间买硝酸钴,分若干次买够了二百吨,仪表也基本买齐,于1950年7月末离港回到内地。

提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郭雨东感慨万千:“……那时年轻,对困难估计不足。过广州时因海南岛尚未解放,我等卢文那两天还有空袭警报,我语言不通,都不知去哪里躲。到香港后两周卢文就先回去了,大连的几位同志也先后陆续回去,我一人每天独自上下班,多少有些害怕……不过这些毕竟是次要的,主要困难是对外贸工作和环境的生疏,美国不发许可证而英德都产量小,我一时担心能否在短期内买到足够的硝酸钴。后来一买就涨价也使我很为难,涨了停,落了买,这种商战很有趣但也很紧张。”

郭雨东在中共驻港商业代表办事处和地下党的配合下,用三千吨大豆换回二百吨硝酸钴,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催化剂的原材料解决了,其他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石油能源更加急需。东北工业部接到指示,一定要在一年内炼制出自己的石油来。锦州合成油厂提出了“后方多产一滴油,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号。

1951年2月10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随着脱硫鼓风机启动,出合成炉的油气混合物直接进入凝缩塔,凝缩塔分离器开始油气分离。新中国第一滴人造石油(合成油)诞生了!

回首往事,年过百岁的郭雨东自豪地说:“七八十年前,我从事合成石油工业约十年,做了我国第一个工业化合成油厂的合成车间主任四年,可算是第一代合成石油战线的老兵之一。之后几十年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我国合成石油工业建设发展。可以说,我是唯一一个亲身经历中国合成石油发展几个阶段的人。”

1953年5月,郭雨东任北京石油设计局工艺室方法设计组组长,负责设计抗美援朝重要国防项目的原料。限于当时的生产设备和条件,他只能克服万难多次试验,提出一个全新的工艺流程方案,进而于1956年实现成功生产。这是北京石油设计局成立后的一大成就,郭雨东等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嘉奖。同时,他被评为技术四级高工。

1956年1月,石油部设计管理局成立,郭雨东被分配到该局下属的北京石油设计院。在当年我国炼油技术比较落后的背景下,郭雨东与同事一起开展新装置设计,包括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新型蒸馏及尿素脱蜡等五个装置(业界誉为“五朵金花”),并担任试运行参谋部主任,为提高中国炼油工业水平做出了贡献。

转战大江南北,实现“四个一次成功”

1954年,专业勘探队在广东茂名的露天矿中发现了页岩油,于是自1955年始,茂名就建设起了页岩油厂。1958年初,郭雨东被派去茂名,做页岩油厂设计师。

1959年9月26日,我国在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油田,被称为大庆油田,这一发现是中国油田勘探与开采的重要里程碑。郭雨东以北京石油设计院工艺室主任身份配合大庆炼油厂施工,被任命为生产办公室副主任。正式试运开始前,他又被任命为炼油厂三名总值班之一。

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奋战,1963年10月,大庆炼油厂一期工程的常减压、热裂化和辅助装置胜利建成,并于11月全面投产,实现了试运、投产、产品质量、收获率“四个一次成功”。新华社报道“中国石油产品已经基本自给”,《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消息:“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炼油厂特别召开庆功大会,郭雨东和参加试车的基建司总工敖明模、供应局总工邹明都登台佩戴大红花,后来他们也都获颁大庆会战纪念章。

1966年1月,郭雨东从大庆回到北京,两天后就出差去锦州石油六厂(原锦州合成油厂)参加顺丁橡胶千吨实验厂中型试验,并开始设计顺丁橡胶装置,任装置设计师。

待到郭雨东再次返回北京设计院时,形势已变,他先是莫名在“牛棚”待了八个月,后来又去石油工业部在湖北潜江成立的“五七”干校劳动了三年半。

重新分配工作,天津石化唱晚晴

1973年,各地经济建设稍稍恢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干校也开始向外分配人员。3月初,郭雨东拿着介绍信来到天津炼油厂,在设计室做筹建工作。他没有任何职务,名义上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时任天津革委会副主任的孙敬文却非常信任郭雨东,直接要求他负责设计建设工作。1976年蒸馏装置成功建成开工。

1978年,华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这是美好时代的开始。天津化工局任命郭雨东为天津炼油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负责生产工作。1980年,石油工业部接受英荷壳牌公司邀请,组成中国炼油工业代表团访欧。团长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侯祥麟院士,成员七人中唯有郭雨东来自地方上的炼油厂。

1982年4月,天津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成立,任命郭雨东为总工程师。次年12月,天津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与天津化纤总厂合并,成为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此时,郭雨东已经六十二岁,到了离休年龄,却被组织任命为技术委员会主任。他说:“作为技术委员会主任,我更多的是负责二线方面的工作,例如公司规划、争取新项目、对外技术交流、技术人员升级考评等,同时配合一线领导工作。”郭雨东在石化公司工作至1988年,被中国石化总公司系统评为教授级高工,同年正式离休,后来又回聘九年,“自认为尽心尽力,敬业乐业”。

2021年3月21日,郭雨东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天津石化人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为这位百岁老人“云端”祝寿。“收到你们的祝福!我是一名石化人,这让我感到非常光荣!”

2024年1月27日凌晨,郭雨东,这位中国石化科技的老行尊,带着等身荣誉,走完了他一百零三岁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油厂锦州炼油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豆粕备货力度或将大打折扣
ExxonMobil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底投资更多的基础油项目
自动点火系统FCS在炼油厂火炬系统中的应用
炼油厂节能减排储气柜设计及安装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承建的苏丹炼油厂
国内花生市场行情稳中趋涨
国产大豆难入市
攻占锦州东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