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有效途径
2024-06-26崔巍巍
崔巍巍
信息化教学对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但改变了传统数学知识体系的呈现方式,还通过师生互动的灵活转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本文基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以及学生个人特征的差异性,针对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构建,提出调整课堂导入、构建数学知识框架、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等策略,旨在利用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情境化、过程活动化、方法现代化视角下,教学的重难点无法得到有效的提炼,这会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信息化教学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建出独特的数学知识体系,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创新则需要结合教育目标的设定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综合应用效果提升。
一、调整课堂导入,激发学生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建设与发展中,完善课堂导入机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及数学思维培养。例如,在小数除法相关知识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小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框架,并在知识整合中帮助学生梳理小数的知识脉络。在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点后,教师可从数学知识计算技巧、知识点逻辑关系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生具备了自主思维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尝试进行自主的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以信息为辅助,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
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是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为核心,所以,在知识拓展或学习中,应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信及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视角下,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需求,并运用信息化设备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突破数学课堂中教师主导的局限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信息化课件制作交互式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动立体图形,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分析每一面的形状和特征。与此同时,在学生了解了不同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多面体,并将其放入课件中,再让其他学生来判断平面图的形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思维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更有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灵动课堂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创新设计可转变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进而可以实现在数学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效率。
三、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拓展学生的认知
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较强,所以,需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去检验相关理论以及公式,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在数学知识框架设计中,教师可在灵动课堂中适当添加数学练习过程,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进行灵活变换。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融入一个框架中,并通过数学资源整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立体、全面的认知,这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例如,在对数学加减法计算进行知识整合时,可以从加减计算、生活应用等角度进行知识框架设计,并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同时,通过知识框架的搭建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效果。
四、转变师生互动方式,实现知识巩固与提升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应重视师生的互动方式,构建有效的师生交互桥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圆锥、圆柱的形状特征为基础,以“师生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呈现出的画面,绘制圆锥和圆柱的基本轮廓,并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判断绘制图形的特征,这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利用“师生比赛”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后续的灵动课堂设计提供依据。
当然,师生互动应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适时转变沟通方式。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进行思维引导;对自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五、整合数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与拓展,需要在整合数学资源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掌握同一题目的多样化解题方法。鉴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应建立在多变的学习环境中,并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数学灵动思维的突破与创新。同时,要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在整合数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灵动课堂的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差异化思维。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建构与发展,应建立在尊重学生差异化知识诉求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并在知识拓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灵动课堂的建设应注意教学方式、内容设计的灵活转变,帮助学生转变数学逻辑思维,并借助信息技术的资源拓展优势,建立综合性的数学知识框架,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的递进关系,从而在师生的灵活互动中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