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4-06-26忆霖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6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红军

忆霖

井冈山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之路,何去何从?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八角楼中的微光,点燃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革命烈火

在井冈山茅坪村,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因此得名“八角楼”。借着一盏小油灯的微光,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思想。八角楼中的微光,恰似一个火种,穿透漫漫长夜,点燃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革命烈火。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青松翠柏环绕,纪念堂瞻仰大厅内的纪念墙上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让参观者心中涌起悲壮之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两年零四个月里,共有4.8万余人牺牲,其中有名有姓的仅15744位,其他都是无名烈士。正是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1929年1月,朱德同志的妻子、“双枪女将”伍若兰为掩护战友转移,腿部中弹,不幸被捕。敌人对她软硬兼施,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很快就被残忍杀害。1962年3月,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在他和伍若兰当年用过的桌椅、床铺、柜子、水壶等物品前伫立良久,老泪纵横……

生命有时,信仰永恒。“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崇高的信仰,我们党才会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

红米饭南瓜汤,彰显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的底色

当年,井冈山的条件十分艰苦。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在井冈山上。根据地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极为匮乏。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每天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同年11月25日,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带头厉行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党内军内职务不分高低、年龄无论大小,“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广大军民共度时艰。战士们编了顺口溜在根据地传唱鼓舞士气:“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一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歌谣,鲜活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上的红色记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取得了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我们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

针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运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形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研判,系统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清晰阐明了对中国革命与红军前途的预测和自信:“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个判断令大家看到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光明前景,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要想革命成功,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不行,必须实事求是。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恰恰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中国化的开篇之作。

今天重读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著作,依然被穿越时空的真理的光芒所震撼。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理论与斗争经验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以农村为中心”“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并最终走向胜利。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井冈山的老百姓那么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因为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

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1927年秋,毛泽东同志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途中强调,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一定要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在农村要找那些满脚泥巴、满脚都是牛屎的人交朋友”。朱德同志也曾说,“我们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些质朴而又深情的话语,不仅流入红军的血脉,更深深印在群众心中。根据地广大军民的物质生活异常艰苦、军事斗争残酷激烈,我们党坚持领导工农红军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192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深入调查湘赣边界地区土地状况和认真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关系,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世代渴望和正当权益,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广大贫苦农民通过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明白了党和红军确实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而战斗的,因此,竭尽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祖祖辈辈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贫苦农民,由衷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为什么井冈山的老百姓那么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因为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老百姓们真真切切晓得,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约17公里。1928年8月,国民党妄图通过黄洋界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老百姓搬石头、锯滚木、制土炮,男女老少齐上阵……大量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参战,极大弥补了红军兵力的不足。最终,红军以不足300人的兵力打退了近6000名敌人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毛泽东同志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昔日的黄洋界,如今早已是四方游客必到的著名景点。山崖边,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字迹“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青石炮台静静矗立,将这段历史永远铭刻在井冈山上,铭刻在党的光辉史册中,铭刻在亿万国人的心头。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正是这样的军民一心,为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群众基础,为长期对敌作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历经百年,始终以人民为标尺,必然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百年辉煌征程,初心使命不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责任编辑:宋丽群)

1.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郑舟 摄)

2.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3.井冈山茅坪毛主席旧居(张卫国 摄)

4.油画《井冈山会师》(林岗 作)

5.井冈山黄洋界毛泽东同志题字的炮台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红军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井冈山抒怀
倔强的小红军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