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育种路 农业战线谱华章
2024-06-25武竹青
武竹青
李淑兰,198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1991年4月调回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2006年任中心主任,2014年晋升为推广研究员。30多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常年奔波在乡镇农村、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新技术推广创造奇迹
李淑兰在工作中编写了大量论著和培训资料,先后撰写了100多万字的论文、农民培训教材、农业实用技术资料等,对全省农民科学种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以来,她每年培训指导农民8 000多人次,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26个、新技术62项,先后创建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规模化应用示范基地66个。
近年来,李淑兰带领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势头明显。2017年试验示范膜侧播种技术推广50亩,获得较好的效果。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到2022年短短5年时间,全区膜侧播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被全国知名专家评价为“新技术推广史上的奇迹”。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地膜用量减少了25%,亩均增产200斤左右,亩节本增效320元左右。5年累计推广111.7万亩,涉及8种作物,单靠这项技术,全区共增产粮食2.2亿斤,节本增效3.6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朔城区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的推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带动其他市县膜侧播种技术推广80多万亩,多次被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为朔城区粮食产量连续15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荣誉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成绩突出,2022年11月,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把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
丰收的背后凝结着李淑兰无数艰辛的汗水。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从2019年起,李淑兰开始组建种粮大户微信群,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交流。她每天白天带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晚上回到家要把群里的上千条信息全部看完,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从不让老百姓的问题过夜。
李淑兰每天解答完农户的问题,已经到了凌晨12点多甚至更晚。她这样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全区的老百姓,他们常在群里发自内心地说些感激的话语。面对老百姓的夸赞,李淑兰总是这样说:“农民挣钱太难了,我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2020年春天,下水村的种粮大户吴国章买了一台膜侧播种机,在实地教学培训时,他没有认真学,结果播种时完全种不了。吴国章认为是机器不好,在群里用难听的语言诋毁膜侧播种新技术,并扬言要把膜侧播种机烧毁,李淑兰赶紧好言相劝,连夜协调厂家技术员上门为他调试机器。可使用了一天机器又出现了问题,李淑兰就亲自带着邻村的种粮大户到吴国章的地里,边播种边教他怎样调试。就这样,通过三次手把手地教,秋天时,吴国章的膜侧播种田比别人每亩增产了300斤。从此,他逢人就夸膜侧播种技术好,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烧机农户”变成“推广能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淑兰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称赞她是“农业战线的标杆和旗帜”“真正的农业专家”“有三农情怀的人”等,老百姓更是对她好评如潮,称她是“农民的贴心人”“共产党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李淑兰志在田野写丰收,努力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的工作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全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她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农技员”“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