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与路
2024-06-25杨志刚陈三营
杨志刚 陈三营
摘 要:孝文化专题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专题之一。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是孝文化认知哲学范畴,是关于孝文化的理论阐释与理性思辨。孝文化专题设计的“路”是孝文化实践哲学范畴,是孝文化专题教学程序与实践应用。明晰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与路,才能进一步夯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理基础,才能进一步了解孝的独特文化表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体系,才能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关于孝的理论难点和实践热点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专题教学效果。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与路关键在于厘清传统孝文化古今之变及其内容、方法和价值的新时代转化,从而彰显孝文化专题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孝文化;专题设计;理与路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2.01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2-009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1]孝文化专题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专题中就有着能够带动其他关联问题的属性,因为“孝”是传统美德极具代表性的德目,是传统向现代转化较难把握边界的理论难点,也是容易影响学生价值判断的现实问题。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体系下传承发展的典范。孝文化专题设计理与路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阐释与理性思辨,即对孝文化的哲学认知;二是实践应用与道德培养,即将孝文化融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和道德修养中。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孝文化,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解决了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与路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夯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理基础,才能进一步解决学生关于孝的理论难点和实践热点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专题教学效果。
一、内在逻辑:孝文化专题设计的三条线索
孝文化专题设计是针对孝文化这一主题,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目标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方案。孝文化专题设计强调对孝文化知识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自身孝道德的践行,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孝文化的反思,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孝文化专题设计是开展孝文化专题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如何开展孝文化专题教学的准备过程。开展孝文化专题教学,必须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做好孝文化专题设计,以专题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孝文化核心问题为关键和以新时代大学生为主体这三条主要线索铺叙展开。
1.目标主线:孝文化专题设计的根本遵循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通过系统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从而培养他们成为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连续多届学生的反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以孝文化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孝文化专题教学形式呈现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按教材章节系统讲授的方式,“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拓展”[2],围绕孝文化组织实施专题教学活动。
孝文化专题设计要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这条主线,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汲取中华传统孝德的文化智慧,全面发掘和利用孝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思想道德资源,阐释清楚中华传统孝德的基本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孝文化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卓然魅力和时代风采。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对待孝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时,能够拥有清晰准确的价值判断,“为提升学生解决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奠定基础。”[3]
2.核心问题:孝文化专题设计的关键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关键在教师”[4],能否讲好思政课关键也在教师。同理,孝文化专题设计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因为教师能否深入研究和把握孝文化的核心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核心问题融入专题设计中并准确回答学生的相关问题,这是评价专题教学效果的重要观测点。孝文化专题设计还需要教师回答孝文化专题涉及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新时代孝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为什么要对孝文化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和创新?怎么样才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孝文化,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孝文化专题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还需要将这些核心问题融入专题设计中,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回答他们关注的有关孝文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孝文化专题教学的任务,实现孝文化专题设计的初衷,体现孝文化专题设计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3.学生主体:孝文化专题设计的根本所向
新时代大学生是孝文化专题设计的根本所向,即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孝文化专题设计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和成长需求,以他们为中心,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孝文化专题设计要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孝文化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通过专题教学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化专题设计要注重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孝文化实践活动、参与孝文化主题研讨等方式,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孝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孝德修养。孝文化专题设计要注重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孝文化、如何将孝文化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等问题,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孝文化专题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核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达到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孝文化专题设计只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诸多专题设计中的一个,要发挥“以一带多”功能,助力其他专题设计,最终实现课程的全面优化和提升,产出更多精品专题。
二、渊源脉络:孝文化专题设计的思想理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每个专题设计,均是一个深度整合教学内容、系统重建教学体系以及创新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每个专题都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精心整合、科学凝练,适当拓展并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一系列的二次加工过程,旨在推动思政课从广泛覆盖向专业化、精细化、深入化、新颖化的方向发展。发挥“专题教学具有问题指向性、启发性、探究性等优势。”[5]同理,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遵照这个过程,遵循理论逻辑主线,即明晰孝文化过去是什么样、现在发展如何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等相关理论问题。
1.传统美德:孝文化传承论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明晰孝的理论定位。“孝”,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代表着人伦关系的至高至善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元素。以孝德为核心的孝文化增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烂色彩,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必须秉承、阐释和转化的传统文化精髓,要使之成为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本质特征的新时代孝文化。要让新时代孝文化以多种渠道和载体,承载历经时光洗涤而愈发璀璨晶莹的人伦伦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屮的传统美德。”[6]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明晰孝的历史作用。新时代孝文化要逐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潮流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精神元素,以旺盛的生命力诠释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涵养着中国人的道德品质、指引着新时代中国人的品德践行。传统孝文化蕴含的孝德,作为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人类行为模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深层文化心理的集中展现,是对孝文化道德实践经验的深度提炼与智慧总结。孝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历经时光洗礼,仍闪耀着永恒的价值之光,不仅在过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下和未来也依旧是我们孝德实践的遵循与指引。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孝德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以克己复礼的人生姿态对待义与利、理与欲、公与私。孝文化专题设计以孝作为仁爱的起点,尚和谐、求大同。突出人伦,重视孝德,强调遵守既定规范,担当责任;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强调孝德修养,注重孝德践履。将孝德理论、原则和规范转换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实践,养成孝德习惯,形成完善的孝德人格。
2.时代特征:孝文化转化论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包含了民族特色与时代背景两个基本维度,孝文化专题的设计同样需要遵照这两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时代背景的变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均要求我们对既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再次认知、阐释与创新。传统孝文化只有经过现代视角的解读和积极推广,新时代孝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
孝德,作为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既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受到了一些陈旧观念影响。孝文化的积极、进步方面,无疑是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光大的。然而,其中那些消极、保守的观念,则应当被我们所摒弃。这是因为孝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社会的印记。因此,在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承传与发扬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审慎地进行分析与鉴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去除那些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深入挖掘并提炼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道德精神,使其与时俱进,为当代社会所借鉴和吸纳。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秉承孝文化时代转化的原则。孝文化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孝德的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经过对传统美德中深厚的思想道德资源的归纳整理,我们能够重新解读并激发中华传统孝德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为其注入时代的新内涵,积极推动孝文化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3.未来展望:孝文化发展论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锚定孝文化发展的未来目标与愿望期许。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阐释新时代孝文化的内涵,明确新时代的孝德是当代人道德观念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根基,是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重要力量,是忧国爱民的至真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公民的道德指引。把研究新时代孝文化作为学界思考思索思辨的重要课题,把孝作为未来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突出强调的着力点。恪守孝老爱亲美德,弘扬新时代孝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本分与职责。
孝文化专题设计必须把握好新时代孝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孝文化所蕴含的孝老爱亲、尊重父母、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等内容,不仅是家庭伦理的基石,也是社会道德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孝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同时,孝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从而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孝文化作为党和国家积极宣传弘扬的文化,必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中,必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必然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新的力量。新时代孝文化强调忠诚、敬业、爱国,把对孝亲的至深情感上升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极大地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美好前景,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实践路径: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现实应用
孝文化专题设计的“路”是开展孝文化专题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过程和方案,是将孝文化理论转化为对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现实应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有的放矢:明确孝文化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孝文化专题教学的灵魂。孝文化专题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以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正确的孝文化观念,深刻理解新时代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德,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对孝文化专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孝文化内涵和外延,从而把握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理性思辨也是孝文化专题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培养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孝文化,既看到传统孝文化积极的一面,也认识到其局限性,从而推动孝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明确孝文化专题教学的目标,这些目标除了理论目标之外,还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孝文化专题教学效果。
2.精挑细选:优化孝文化专题教学内容
孝文化专题设计过程中梳理取舍孝文化专题内容,是开展孝文化专题教学的重要准备,是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关键。孝文化专题教学的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同时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孝文化专题教学内容应阐释清楚孝文化的渊源发展、本质内涵、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和孝德教育,阐释清楚孝文化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风俗习惯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塑造和文化心理养成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孝文化,培养具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能够争鸣思辨的内容,如:孝与非孝之辨、孝与谏诤之辨、孝与“子为父隐”之辨等。通过孝文化其独特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通过对大学生孝德的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理解水平,从而引导他们做出符合新时代孝文化范畴的价值判断。
3.独具匠心:确定孝文化专题教学方法
“如果没有共同价值命题作为基础,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7]孝文化专题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就要明确通过什么方法将二者有效连接起来,确定孝文化专题教学方法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或船”[8]。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教学方法的采用,均由教师全权负责并决策,所以教师作为专题教学的关键,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孝文化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孝文化专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第二,讲授法,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教师通过口头阐述,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孝文化相关的知识、定义、原理以及应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主导,学生听讲,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第三,情境法又称为情境模拟法,这种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大学生能够在一种近似于实际工作的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些场景和任务需要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孝文化的兴趣和动力。第四,探究法,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孝文化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而把握和运用孝文化本质和规律的方法。探究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探究某个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探究法也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主观因素和误差的干扰,从而实现“促使探究内容、探究目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化与升华。”[9]孝文化专题设计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4.因地制宜:精选孝文化专题教学资源
孝文化专题的设计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教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要因地制宜,依靠地域优势、文化传统优势、研究人员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等融入孝文化专题。教师应以团队方式组团攻坚调研,讨论研判,进行系统的孝文化专题设计。善于利用《孝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善于利用孝文化代表地区、代表人物、代表实物、代表建筑等进行系统阐释,做好资源整合。此外,还可以邀请孝文化研究专家举办讲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例如,临沂大学在山东省思政金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中,把思政课教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华孝敬文化的传统、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成果融入孝文化专题设计之中,并利用临沂“以孝立城”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和思辨“闻雷泣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孝文化故事,通过孝文化专题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进行思辨讨论,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孝文化的魅力,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关于孝文化的相关问题,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总之,精选孝文化专题教学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孝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孝文化专题教学目标,提升专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5.明效大验:观测孝文化专题教学效果
如何检验孝文化专题教学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从而更加优化孝文化专题设计。第一,从学生反馈来观测,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孝文化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孝文化专题教学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孝文化专题设计。第二,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来观测,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掌握孝文化专题教学的总体情况,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还要考量各个环节是否衔接紧密,教学目标实现是否顺畅,教师自身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等,同时,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孝文化的掌握情况,评估大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第三,从评估专家的角度来观测,可以邀请学界专家、督导老师等对孝文化专题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孝文化专题教学的效果,为今后的孝文化专题设计与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归根结底,检验孝文化专题教学效果还要看学生学习专题后的孝德实践以及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和改变,这也需要在社会中逐渐得以印证。
总之,孝文化专题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思政课是一种科学地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要与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相统合的教学实践。”[10]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孝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特色专题。通过这样的专题设计,我们不仅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孝文化,还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明晰了孝文化专题设计的理与路,才能让孝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0.
[2] 陈大文,程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81-85.
[3] 刘同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及其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84-90.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5] 白夜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106-109.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1.
[7] 陈卓,张万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8):102-110.
[8] 毛泽东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9.
[9] 赵李叶.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逻辑与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1):104-109.
[10] 刘同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88-93.
[责任编辑:孙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