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湖南卷物理选择题第10题的解法探析
2024-06-25向桦杜娟
向桦 杜娟
[摘 要]运用动力学法、惯性力法、力矩平衡法等三种解法,对2023年高考湖南卷物理选择题第10题进行探析,通过研究不同解法的特点,达到开阔学生解题视野、引导教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动力学;惯性力;力矩平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8-0043-03
2023年高考湖南卷物理选择题第10题以小车及车厢内球杆连接体一起做加速运动为背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的临界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是一道压轴选择题。该题把学生熟悉的球杆连接体模型放入小车里,通过对整体施加推力设置动力学临界情境,进而引出极值问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不回避经典模型但又给予创新的命题理念,对引导教师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试题呈现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的小车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加速运动。车厢内有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两球用轻杆相连,[A]球靠在光滑左壁上,[B]球处在车厢水平底面上,且与底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杆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则[F=2mgtanθ]
B.若推力[F]向左,且[tanθ≤μ],则[F]的最大值为[2mgtanθ]
C.若推力[F]向左,且[μ D.若推力[F]向右,且[tanθ>2μ],则[F]的范围为[4mg(tanθ-2μ)≤F≤4mg(tanθ+2μ)] 二、解法探析 在动力学问题中,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解题路径。本题中,小车和[A]、[B]两小球整体的运动取决于水平推力[F],而在保持相对静止的前提下整体与局部的加速度相同,不同的加速度对应[A]、[B]两小球各自不同的受力情况,从而产生临界极值问题。下面就三种解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解法一:动力学法 在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物理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为临界值[1-2]。临界状态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都要发生改变,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解决临界极限问题的关键,而临界状态的确定是解决临界极限问题的基础[3]。 选项[A]:如图2所示,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则轻杆对[B]球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其向右的加速度,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Bsinθ=ma];对[A]球,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FAcosθ=mg],且[FA=FB],联立以上各式得: [FA=FB=mgcosθ] ① [a=gtanθ] ② 以[A]、[B]两小球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4ma=4mgtanθ]。 选项[B]和[C]:如图3所示,若推力[F]向左,当[A]球恰好不离开左壁时有[FNA=0],对[A]球,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sinθ=maA0],得[A]球的临界加速度为 [aA0=gtanθ] ③ 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在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FNB-FBsinθ=maB0],以[A]、[B]两小球及杆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有[FNB=2mg],可得[B]球的临界加速度为: [aB0=2μg-gtanθ] ④ 现讨论以下两种情况: 当[aA0≤aB0],得[tanθ≤μ],为了使[A]、[B]两小球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应取[aA0]为最大加速度,此时以[A]、[B]两小球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4maA0=4mgtanθ]。 当[aA0>aB0],得[tanθ>μ],为了使[A]、[B]两小球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应取[aB0]为最大加速度,此时以[A]、[B]两小球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4maB0=4mg(2μ-tanθ)],再由[F≥0],得[tanθ≤2μ],故[μ 选项[D]:若推力[F]向右,则[A]球无法离开左壁,故只用分析[B]球,分两种情况讨论。 如图4所示,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左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且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Bsinθ+μFNB=maB1],得[B]球的临界加速度为: [aB1=gtanθ+2μg] ⑤ 此时以[A]、[B]两小球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4maB1=4mg(tanθ+2μ)]。 如图5所示,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且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Bsinθ-μFNB=maB2],得[B]球的临界加速度为: [aB2=gtanθ-2μg] ⑥ 此时以[A]、[B]两小球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4maB2=4mg(tanθ-2μ)]。 再由[F>0],得[tanθ>2μ],故[F]的取值范围为[4mg(tanθ-2μ)≤F≤4mg(tanθ+2μ)]。 评析:解法一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A]、[B]两球在各自临界状态时的受力特征,再配合整体、隔离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通过比较[A]、[B]两球各自的临界加速度,得到[tanθ]和[μ]的关系。 解法二:惯性力法 惯性力其实可以作为一种解题经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来学习和应用,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物理概念或观念来引入,并借此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4]。 以小车为非惯性参考系,其加速度为[a=F4m],对[A]、[B]两小球分别施以惯性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 [F惯=ma=F4] ⑦ 选项[A]:如图6所示,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则有[F惯=FBsinθ],得[F=4mgtanθ]。 选项[B]和[C]:如图7所示,若推力[F]向左,当[A]球恰好不离开左壁时有[FNA=0],则[FAsinθ=F惯],得[F=4mgtanθ],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则有[FBsinθ+F惯=f=2μmg],得[F=4mg(2μ-tanθ)],比较两种临界情况下[F]的大小即可确定[tanθ]与[μ]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选项[D]:如图8所示,若推力[F]向右,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左滑动时有[F惯=FBsinθ+2μmg],得[F=4mg(tanθ+2μ)]。 如图9所示,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有[F惯+2μmg=FBsinθ],得[F=4mg(tanθ-2μ)],故[F]的取值范围为[4mg(tanθ-2μ)≤F≤4mg(tanθ+2μ)]。 评析:解法二的基本思路是以小车为非惯性参考系,引入假想的惯性力,把牛顿第二定律问题转换成平衡问题,让思维难度降级。 解法三:力矩平衡法 力矩平衡问题的物理情境复杂,灵活多变,与生活联系紧密,需要学生理解力矩平衡的本质,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具体力矩平衡问题情境(原始问题),通过分析、简化、概括得出对应的杠杆模型(抽象问题)进行等效替代,再结合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原始问题就能顺利解决[5]。 引入惯性力后,设轻杆长度为[L],以逆时针方向力矩为正,运用力矩平衡求解。 选项[A]:如图10所示,若[B]球受到的摩擦力为零,以[A]球为矩心,根据力矩平衡有[FNBLsinθ-F惯Lcosθ-mgLsinθ=0],得[F=4mgtanθ]。 选项[B]和[C]:如图11所示,若推力[F]向左,当[A]球恰好不离开左壁时有[FNA=0],以[B]球为矩心,根据力矩平衡有[mgLsinθ-F惯Lcosθ=0],得[F=4mgtanθ]。 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以[A]球为矩心,根据力矩平衡有[FNBLsinθ+F惯Lcosθ-2μmgLcosθ-mgLsinθ=0],得[F=4mg(2μ-tanθ)]。 选项[D]:如图12所示,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左滑动时,以[A]球为矩心,根据力矩平衡有[FNBLsinθ+2μmgLcosθ-F惯Lcosθ-mgLsinθ=0],得[F=4mg(tanθ+2μ)]。 如图13所示,当[B]球相对车厢恰好不向右滑动时,以[A]球为矩心,根据力矩平衡有[FNBLsinθ-2μmgLcosθ-F惯Lcosθ-mgLsinθ=0 ],得[F=4mg(tanθ-2μ) ],故[F]的取值范围为[4mg(tanθ-2μ)≤F≤4mg(tanθ+2μ)]。 评析:由于轻质活杆问题中杆对球的作用力沿着杆的方向,若以球为矩心,则其力矩为零。因此,解法三不用再考虑轻杆对球的作用力,使问题得以简化,但值得注意的是,选取不同矩心时,同一力的力矩正负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教学反思 以上三种解法中,解法一属于高中物理的常规解题方法,解法二和解法三属于高中物理强基知识范畴。从解题的繁简程度来看,解法二和解法三明显优于解法一,但对于没有接触过高中物理强基知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基本功来看,解法一更为合适。解法一通过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找临界状态、讨论极值,将问题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是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体现,对指导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基本方法有积极作用。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解法一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拓展和拔高,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未知知识和方法挑战,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欣.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问题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12):27-28. [2] 张北春.高考物理模拟试题选析与点拨(上)[J].试题与研究,2011(31):39-61. [3] 黄宽宽.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解题策略[J].教学考试,2023(22):43-48. [4] 陈新生.运用惯性力巧解复杂的动力学问题[J].中学物理,2019(3):50-53. [5] 张丽丽.杠杆模型在力矩平衡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9(增刊1):17-20,24.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