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教促变,精准优化
2024-06-25张丹
张丹
【摘要】当前我国正推行“双减”政策,致力于减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这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广大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进而做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课堂教学实效、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讲亦是如此,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教师应当重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在减轻家校双重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自身教学设计水平与教学效率,布置数量、难度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及时跟随时代发展脚步转变自身思维、更新自身教学目标,做到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掌握学科知识本质,避免占用学生与家长的课外时间.
1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现状
1.1 教师教学模式仍有优化空间
初中阶段学生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在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认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自然也就会产生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运用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用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其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但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双减”政策尚未形成深入、正确的认识理解,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缺乏必要的关注,仍旧沿用大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数学课堂缺乏层次性与差异性,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自然难以实现提升,这与“双减”政策的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也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虽然对“双减”政策有所了解,但是自身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大,过于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解题能力,将较多的课堂时间用在了开展讲解工作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兴趣需求,导致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沉闷.加之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概念性,学生更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更有甚者还会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1.2 教学评价机制仍有完善空间
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与思考方向,深化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双减”政策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以此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调节等功能.但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旧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手段,单独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显然无法全面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概括,也有悖于“双减”工作的落实与开展,更会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与评价的优化原则
2.1 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传统教学模式与课堂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结构,保证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以此做到“提质增效”.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发展需求为基础,做好教学研究与设计工作,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与进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2.2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到课时限制会省略或缩减这一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结合评价结果进行自省、难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缺少教学评价的情况下,教师也难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难以获取正确的课堂反馈,无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点.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优化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挖掘学生的潜能,突显学生的自主发展目标.
3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与评价的优化路径建议
3.1 重视优化预习环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会通过为学生设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便是学生课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双减”政策倡导“提质增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注意力由课后作业转到课前预习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在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与任务目标产生基础的认识理解与探索欲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以此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打下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设计预习单,以此为预习环节提供指导.
例如
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设计预习单时将其内容划分为旧知识、预习指导内容与自主学习内容三个板块,以此保证预习环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可以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放置在旧知识板块内,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预习指导模块为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预习工作,以此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这节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预习任务:首先,找到并熟记教材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之后,将自己认为是学习重点与难点的地方标记下来,明确疑问所在;最后,要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定义与一般形式.
这样的预习模式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盲目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目标性地进行预习,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3.2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相应的设备设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对于教育事业来讲亦是如此,计算机、多功能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各地中学实现了基本普及.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具有抽象性特征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活跃课堂氛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其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深化其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
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集合体产生基本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向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棱柱体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之后再向学生展示由这些几何体组成的物品.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再组织学生就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异同点、圆锥体与棱柱体的异同点等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开放性与互动性会得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会得以激发,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印象自然会愈发深刻.
3.3 合理设计游戏环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通常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设计游戏环节,以此突破传统数学课堂的桎梏,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的欢快的氛围下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工作,深化自身对学生兴趣喜好与发展需求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游戏内容与规则,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融入游戏内容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问答竞赛、习题竞赛与绘图游戏等趣味竞赛活动,以此帮助学生缓解身心压力、克服畏难情绪,保证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例如
以“图形的平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设计绘图游戏,在课堂上为学生发放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画出一个边长为三个方格单位的正方形,之后再让学生分别画出正方形向左、右两个方向平移三个方格单位之后的图形.待学生完成图形绘制后,教师可以让同桌互相交换检查,确认有无绘制错误.互相检查无误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绘图要求的难度,让学生在绘图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平移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竞赛活动,依次向学生提出“平移前后的图形在形状与大小上是否会产生变化?”“位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之间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教师可以为回答问题速度较快且答案标准的学生准备钢笔、笔记本等物质奖励,为积极参加问答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以此在班级内营造良性竞争氛围,进一步强化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参加游戏环节的过程中,学生的眼耳口手脑会实现协同运作,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会逐渐深化,逐渐感受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趣味所在,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身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明确需要将教学评价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开展即时性评价,以此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与调控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持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信息,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灵活的点评,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重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认可、理解与激励,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教学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回应.
例如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讲解工作后为学生设计一道练习题:x的5倍大于-8,请问我们应当如何用不等式表达这一数量关系?在学生给出“5x>-8”这一答案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总结不等式的概念,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总结出“不等式就是用≠,>,<,≥,≤等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待学生完成概念总结后教师就可以做出即时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思维能力,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认可与鼓励,以此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强化其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与运用方法的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就“双减”政策内容展开探究,深化自身对其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将“双减”理念科学合理地融入数学课堂中,保证初中数学教学与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优化课堂氛围与学生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辉.“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1):35-37.
[2]陈毅群,王奇南.“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与评价路径探索[J].中学数学,2022(24):9-10+18.
[3]章华.立教促变 精准优化——“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J].孩子,2023(05):85-87.
[4]王晓鹰.“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07):55-57.
[5]王佳纬.立教促变 精准优化——“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12):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