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024-06-24赵新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堂小学生

赵新燕

【摘要】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情境创设模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数学学习更加轻松,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别论述了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运用策略,希望给数学教师带来启示.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小学生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具有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不仅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还降低了数学知识的难度,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互动交流,促使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形式化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的热门方式,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不彻底,出现形式化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还容易误导学生的思维.教师认为播放视频就是情境创设,在课堂上过度应用多媒体技术,结果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视频所吸引,根本没有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反而增加了学习压力.还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后就不需要指导和跟踪,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根本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情境缺乏真实性

情境创设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挂图、实物等同样可以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真实性,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求知的欲望.部分教师从网络中搜集视频或者课件,然后直接播放给学生,这样与实际脱节的课件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导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去考虑做题需求,编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没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原则.

二、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识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以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促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打造出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教学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现实中很多学生容易将乘法和加法混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教师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轻松地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讨论和反思,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成长,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假设学校要举办联欢会,将教室模拟成为一家超市,教师扮演导购,学生扮演顾客,为联欢会采购零食.超市里的巧克力每块11元,班级里51名学生,每人需要2块,一共需要买102块.此时学生就需要计算采购巧克力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计算,很快就算出结果,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要领,这要比枯燥的课堂灌输更有效.接下来,数学教师再利用播放动画的形式,通过大屏幕向学生介绍102乘11的计算过程,包括竖式计算、速算方法等,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增长其数学学习经验.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模式化和机械化的思维,完全依赖于已有的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较为单一和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走出传统思维的桎梏,在多元化的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索,遵循情境创设规律,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故事情境,传递数学文化

故事是想象力的产物,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让学生乐学,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故事资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参与探究,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文化素养.

首先,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比如讲小学数学“圆”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将数学知识融于故事之中,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在一片草地上,有一只小羊,它特别爱吃青草,有一天,小羊被人用绳子栓在木桩上,它只能吃木桩附近的草,很快就把草吃光了.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如果要计算羊走一圈的长度,需要用到哪些数据?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学生都沉浸在教师设计的故事里,纷纷进行思考和回答,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其次,教师可通过故事情境开发数学思维.比如讲分数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感到头疼,此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动画,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动画里孙悟空问猪八戒:“八戒,你能用米尺量一下我的金箍棒的长度吗?”八戒欣然接受,拿起米尺进行测量,八戒边量边数:一米、两米……量到第三米时,八戒遇到阻碍了,剩下的距离不够一米,怎么表示呢?教师暂停动画播放,让学生进行猜想和推测,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继续播放动画,此时孙悟空对猪八戒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到分数.”在趣味的故事情境中,学生都十分投入,求知欲望也更加强烈.再次,教师通过故事情境渗透育人观念.比如讲到“圆”时,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以祖冲之为榜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讲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讲述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通过折纸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讲到“用字母表示数”时,和学生一起分享为什么在学习数学中未知数都是用x来表示.

(三)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学生认知

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游戏情境,将数学重难点知识融入数学游戏中,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让每一名学生能够受到数学的启发,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教师要设计多层级、多维度的数学游戏活动,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把数学的学习看作一种享受.

比如,讲“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对称美.但是很多学生却感到困惑,不能快速分辨轴对称图形,所以教师大胆创新,构建游戏情境,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准确画出对称轴.每一名学生都行动起来,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注意都趋于积极化.为了增加难度,教师再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尝试着去剪一剪,尽情地享受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高阶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该确保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刻,逐步培养高阶思维.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持续思考,使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知识空缺,解决认识失衡的本能.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但是,教师要注意到问题难度的设计,既要让优等生获得拔高的机会,又要增加学困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比如在教学“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数学教师并没有直接按照教材内容授课,而是在互动中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请座位号是4的倍数的人举起左手,然后请座位号是6的倍数的人举起右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举过两次手?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他们都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尽情发挥才能,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疑”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当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要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良好的互动中取得进步.比如,讲解比例尺的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学习工具绘制教学楼的平面图,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最终,每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都各不相同,并且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此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平面图画不好的原因,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启示.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方向,有的学生不知道实际距离在纸上应该画多长.教师可以把握契机,引入比例尺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应该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样画出来的平面图才是正确的.

(五)创设合作情境,发展数学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高有低,他们在独自完成数学任务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厌烦情绪.对于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数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做好“导演”,学生做好“演员”,在“导演”与“演员”的相互配合之下,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任务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温馨的氛围中深入学习.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指引进行合作,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真正发挥每名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快排除思维障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六)创设实践情境,深化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到理实结合,既要让学生懂得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应用数学,深化数学综合素养.以前,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完全按照固有的模式操作,这样的实践是无效的.如今,数学教师应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构建实践情境,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在学一些大的单位概念的时候,学生可能在头脑中难以形成具体的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包括测量活动、体验活动、调查活动等,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比如,用步测、目测、实地测量的方法去测量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既有趣味性,又有能动性,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方向”的时候存在问题,尤其在涉及多个方位的时候,学生会感到迷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且为路线图标上方位和距离,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方向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调查的活动,如家庭每月水电费调查,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调查,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调查等,既能够锻炼统计能力,又能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结 语

综上,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情境创设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根据课堂需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锻炼数学运用能力,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波.小学数学的情境创设与有效推进[J]小学生(上旬刊),2023(10):61-63.

[2]张林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8):64-66.

[3]钱雨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情境创设与应用分析[J]新智慧,2023(14):71-73.

[4]曾丽芬.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2(31):34-36.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数学课堂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