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4-06-24刘伟华
刘伟华
【摘要】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好数学及未来发展必备的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教师应深入研读政策及相关文件,认识到数学建模思想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设计多样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文章从渗透数学建模素养的意义出发,多角度探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数学课堂
引 言
数学建模涉及模型构建、分析、求解等多个环节,具有显著的探究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合理运用建模思想,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设计的方法,以提升建模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和发现数学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对学生高考及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数学建模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能力、观察能力和类比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合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开展建模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的一个核心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还能通过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从而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翻译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具体来说,数学建模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并以非文字形式呈现解决方案;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因为数学建模活动通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相互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此外,数学建模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对模型进行优化和处理;最后,数学建模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建模过程灵活多样,寻找最优答案的过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三)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建模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应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教学理念与当前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能够真正贯彻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
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策略
(一)模型准备:多媒体教学做铺垫
数学模型构建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建模素养,难以根据变量间的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微课视频展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为问题转化和提出奠定基础,优化模型教学准备工作.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代入感,激发他们建模的求知欲.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函数的应用(二)”教学为例,为使学生结合图像和表格信息,挖掘隐含条件,建立函数模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做好数学模型构建准备.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莉莉爸爸的工资条”,并设问某企业生产农副产品,其销售团队每月销售上限为500万元.莉莉爸爸是该企业销售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组成,发放时需遵循以下条件:(1)绩效奖金随销售业绩增加,但不超过当月销售产品总价值的1%;(2)销售业绩达标时,绩效奖金为0;绩效奖金为负时,会扣除底薪,但工资不低于2000元.请问,员工绩效工资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阅题后认识到绩效工资与当月销售产品总价值相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应由销售产品总价值决定绩效工资?学生思考判断后,教师追问:本题中有哪些变量?变量间存在哪些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炼解题关键信息.这样,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材料、获取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二)模型建立:小组合作齐讨论
(三)模型求解:开展任务式教学
(四)模型分析:提高建模实效性
(五)模型应用:结合实际延伸问题
数学模型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建模素养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教学延伸,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为他们提供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然而,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引导学生通过建模解决问题后便终止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他们无法在发散思考中进一步拓展思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建模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延伸和拓展.具体而言,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建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次建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探究.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函数的应用(二)”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代入销售员工的角色,结合函数模型讨论其优势和劣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销售员工在初期较易提升业绩,但后期难度会增加,因此应激励员工积极提升业绩以获得更理想的薪资.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建立分段函数模型,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认识到分段函数在控制最值和零点方面的灵活性更强.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分段函数展开探究,学生建模时第一段采用一次函数,第二段采用二次函数,其中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应设在y轴上,使图像经过点(0,-0.6)和(500,5).利用系数待定法确定函数模型并进行检验,发现该函数符合条件要求,且员工的绩效工资相对合理.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模型构建及求解情况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经历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完整过程,解决问题时运用了函数知识、代入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并通过建模、分析模型和拓展模型,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结 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构建模型框架时,既要注重建模的系统性,又要确保建模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在实际建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并确保各环节之间的流畅衔接,以便为学生呈现完整、系统性的建模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应尝试融入小组合作、信息技术、驱动任务等多种方法,以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建模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认知与策略[J].成才,2022(24):49-51.
[2]杨健,王勇强.推进课堂教学转型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以“体重与脉搏”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为例[J].数学通报,2022(11):55-58.
[3]李猛.关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2):104-105.
[4]张新艳.高中数学建模:先理解,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2(33):53-54.
[5]张双平.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2):149-151.